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推荐访谈 >>
      分享到:

      谈感觉

        作者:陈 天 强2012-03-20 15:03:59 来源:网络
        在画画的圈子里,常听到这样的话:这段时间画画没感觉,用劲不小,没画出好画。是的,一幅好的作品和投入的时间、重视程度、所抱的期望值并不成正比,有时甚至成反比。翻看过去的画,满意的作品多是在不经意中画出来的,这种不经意的状态往往是精神饱满、心无所求,看似随意挥洒,实则跟着感觉走的状态。画画就是如此。对于画家而言,当你处心积虑的想要把画画好,往往最终不尽如人意;有时你处在很放松的状态,内心无欲无求,只想体验绘画过程的美妙,就像小孩儿玩游戏,把体验游戏过程当做终极目标,内心没有负担,反倒往往会出精品。
        那么感觉是什么呢?《说文•心部》解释“感”是:“动人心也”。古人非常看重感觉:“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说的都是人受到外物的触动,心有所感,要有所表达。画家作画时强调的感觉是指内心受到外物触动而激发出来的感情,在宇宙意义上,则可以指内心与外物的感应,是一种感知力。
        画家要出精品首先依赖于敏锐的感知——善于用心用眼感知哪些可以入画。这需要以陌生化的眼光观物,以童心来体味外物,抓取趣味点,视点新奇而合理,往往令人眼前一亮;其次,还要具备相应的迁移能力,把用心用眼感知到的物象在画布上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即以我手写我心。
        感知力的培养固然有赖于会观察,根本的仍在于涵养心境,就是所谓的“澄怀味像”。心境的涵养更像修行,博大的胸襟、宽和的心态、敏捷的才思、不胶着于外物的灵动、陌生化的眼光……如此种种,都很重要。古人论书往往将书品与人品结合,其中的人品绝非道德品性,更多的是一种能够致虚极、守静笃的虚灵心境。虚灵的心境能包容万物,能去我执,能脱离俗套、不落窠臼,一切物象,入眼入心,感觉就有了。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8(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