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推荐访谈 >>
      分享到:

      慧禅(史国良)访谈录

        作者:核实中..2011-06-13 10:21:56 来源: 艺术家提供
          张值:1918年有位画家李叔同,36岁时出家了,后来成为弘一法师,在佛教界颇有影响。他可以说是中国西画的先驱,在当时的画界也很有影响,但他出家后不画画了,一心向佛,好在他的书法没有间断,成为书画界颇巨影响的书法家。你和李叔同出家时的年龄相差不太多,你对他的经历怎么看?那么你既然已经出家了,在佛事上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慧禅:出家之前我就喜欢弘一法师,他的经历、事迹和精神都感染过我,以及中国历代画僧的事迹都曾影响过我,我很崇拜和羡慕他们。其实出家的念头很早就在我心中产生了,在我学画画的时候就有了,我曾受过西藏佛教的影响、受过敦煌壁画的影响。我与弘一法师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喜欢音乐、话剧、文学等等,而且都比较浪漫。不同的是在绘画上我比他更加专业。历史上的画僧画人物的比较少,几乎没有,所以画人物的画僧争议比较大。我与弘一法师那个时代的背景也不一样,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出家这件事的反映也不一样,那时候人们觉得比较正常,至少没有现代人认为的这样不正常。

          张值:那你作为当代的画僧,你觉得与过去的画僧有什么不同?

          慧禅:我更想当一个“画僧”,而过去的画僧并没有想当“画僧”,这是我与以前的历代画僧的一个本质的区别,以前的画僧都要当和尚,而我是要当“画僧”,所以我和他们的心态不同。我喜欢佛教,但更多的是形式上和精神上的,而不像他们那样整天在庙里念经、诵佛。我喜欢石涛说的“以笔墨做佛事”、“云烟共享”。画僧这个词也是后人对画画僧人的称呼,当时不一定有,而画僧的影响只是在美术界,在佛教界没什么影响。而且画僧在佛教界被看着异类,在佛教界没什么地位。

          张值:那你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画家出家,是不是引起人们更多的猜测?

          慧禅:的确是这样,我出家许多媒体、老百姓、亲戚朋友、同行都在问:“你为什么出家呀?”当代人的生活环境、世界观、价值观和以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画僧这种形式基本上没变,佛教的衣服以及一些清规戒律都与过去一样。现代人对出家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心,或者说更多的是关注你的隐私。虽然有许多艺术家都在参禅论道,论形而上、哲学等等,还有人画禅画,虽然不是出家人,但他们喜欢淡淡几笔然后写过“禅”字。这些都是一种表面的东西。

          张值:在出家之前你是怎么想象画僧生活的?

          慧禅:没出家之前,我想象和尚穿的服装,光头,脑袋上烧的戒疤,打坐,一烛香,多美呀,是从形式和美感上去想象,这样显得很超脱。那时我们美术界的几个居士,如李少文、郭石夫、王培东、姚鸣京等都要到寺庙里皈依,也有出家的迹象,只不过我先走进佛门了。

          张值:那出家之后呢?

          慧禅:进到佛门之后,就受到了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追问?当他们的种种猜测没法解释我的出家理由之后,便觉得我这个人很怪。另外佛教界认为你是画家,美术界把我看成和尚,当时我的处境很尴尬,就这样把我晾到那儿了。

          张值:那段日子肯定很难过吧!

          慧禅:没想到进到佛门之后、还有许许多多规矩,这些你从佛门外面往里看是看不到的,也不了解。我既然是画僧了,我就得去面对这些。但我画的与以前的画僧画的画不一样,他们是画些山水、花鸟,很少有画人物,画僧画人物也就是佛像,那样人们都容易接收,对画画的动机没什么怀疑。我画人物的争议就很大了,我是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你总不能让我专门去画佛像吧。人家也常问我:你怎么还画这种画呀?这让我也很尴尬。

          张值:那你的作品市场受不受影响?

          慧禅:画僧卖画很早就有,卖画是中国历来画家的传统,像虚谷那样的画僧都被盐商买断了。我呢,现在是中间地带,两边都不重视我,我还得生存,还得养家糊口,养父母、要供孩子读书,我现在也没单位,什么医疗保险、福利统统都没有了,所以我的负担很重。就得靠这个生活,一开始受到一些影响,但后来也慢慢被市场接受了。

          张值:你说你现在“很执着地进行人文主义的普及、推广工作。”这是不是与你现在的生活环境有关。

          慧禅:我崇尚人文主义,这是我出家之后才找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生活中的美好和生活中的阳光,或者画一些西藏的宗教精神,追求一种幸福,画一些朝圣这样的题材,没有了以前的政治性的标签。我是想以写实的方式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一种爱。

          张值:你能谈谈你走进佛门之后与之前在绘画创作上的差异吗?

          慧禅:我现在的画与出家前的画的确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人物画,政治性比较强,或者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但我的画与常人对我的画的想象也不一样,他们也没看见过画僧画人物除了佛像之外 应是什么样式的。所以我选择的是我的追求,就是我刚才谈到的一些人文主义的理念,这是我出家之后才悟出来的。其实,我在追求我心里的宗教,我喜欢的是佛教这种形式,可我并不喜欢佛教里的一些规矩。我既然画人物了就不要回避这些问题,“佛”就是“觉悟”,佛陀就是“觉悟者”的意思,就是要让人知道人生的痛苦是从那里来的,又如何去解脱他,佛教就是告诉人们解脱之道,是通过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有人一辈子都在修行,可能也解脱不了。艺术本身也是一种宗教,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和痴迷的状态本身也一种修行,这样联系起来去思考,我一下子就觉悟了。觉悟起来之后,我就从神坛上走下来,从丛林里走出来,同样是从事佛教的理念,但表现方式不同。我是投入空门,以前的画僧是遁入空门。那我要做的事也与以前画僧做的事不一样,除了给人们传播解脱的方式之外,还要告诉人们真、善、美,尤其是美,要创造出真正美的东西来。佛法可以用各式各样的形式来说,不仅仅是我们常见的这种念经的方式。可以用音乐去说,可以用笔墨去说,可以用舞蹈来说,佛说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同样达到解脱的目的。

          张值:那你有没有想过在佛学院开设美术专业。

          慧禅:如果佛教界能容忍我或在审美上更加有品位、能包容这种“法”的时候,我会去做。但现在他们还是以传统传承下来的一种方式。他们与过去一样没给画僧什么位置,他们偶尔也会用一用这些画僧的名字,那是因为这些画僧有名了。

          张值:那就是说佛教界现在对画僧的看法还是与从前一样,什么都没变?

          慧禅:是的,还依旧。现在有许多画画的和尚,也就那样,佛教界也不知道他们是谁?

          张值:那你现在走进去了与没走进去之前,心态上有那些变化?

          慧禅:像我这种本身就有宗教情结,把艺术当宗教,要为人类作贡献拥有雄心壮志的人,结果别人还不理解,自己觉得很委屈,就觉得宗教很亲切,就容易跟宗教靠近,会一不小心就走进去。当走进去以后,发现以前的想法比较冲动、比较浪漫,还有艺术家的偏激。但这种宏观的美感足已征服我了,我不后悔自己的行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苦难会很多,但我会走下去的。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