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保彬:“宏约深美”的践行者

        作者:穆家善2023-03-19 08:03: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保彬:宏约深美的践行者

        南京长江大桥护栏工农兵浮雕 1968年 设计 保彬

        暮冬,中国美术界群星陨落,美术界痛失巨擘,损失惨重。87岁的南京艺术学院前院长保彬也于1月2日在南京逝世。保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杰出艺术教育家、装饰艺术大师、杰出的中国画家,他一生中艺术成就卓著,对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贡献尤为引人瞩目。

        提起近现代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就不得不回望一个世纪前的那段如火如荼的历史岁月。1912年11月23日,17岁的刘海粟与乌始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上海美专的成立,掀开了中国美术教育史的第一页,也标志着新型学校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诞生。程十发、陈秋草、万籁鸣、莫朴、赵丹、朱纪瞻、李可染、蔡若虹、沈之瑜、蒋兆和等都曾毕业或任教于上海美专。

        20世纪初,国学大师康有为力挺新鲜事物,为上海美专题写“存天阁”,激励学子。1918年,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为上海美专题写“宏约深美”成为校训,指明育人予至美,并出任上海美专董事会主席。上海美专作为新型的美术学校,起初侧重西洋美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方法。先后聘请留法的傅雷、李士超、庞薰琹、周碧初、潘玉良,留日的关良、陈抱一、倪贻德、陈之佛,留英的李毅士担任教授,分别教授美学理论、艺术概论、西洋美术史、艺术思潮论、艺术解剖学、透视学、构图学、色彩学、写生素描学等必修课和专业课。时任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为加强学生科学绘画的基本功训练,首先在学校开设人体课程。

        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大调整,将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颜文梁创办的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由刘海粟继任校长,校址迁至无锡。1959年6月升格为本科学校,再次迁址到江苏省会南京,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刘海粟再次出任校长,“倡导中西调和,向自然写生,植跟传统创新”,使南艺成为了中国南方学派的艺术教学与研究重镇。

        1983年,保彬先生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承传刘海粟衣钵,在秉持海老的艺术教育主张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国画、书法、版画、壁画、艺术理论、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学科教育,迎来了南艺空前的学术自由与繁荣。在保彬先生主持工作期间,南艺发生了可以写进当代中国美术史的三件事——

        一是研究生李小山提出“中国画之我见”引发全国美术界“85新潮”运动,推动重新审视中国画的传统与革新,掀起全国美术界中国画大讨论。二是兴起新文人画风潮,影响全国。其主要代表画家多在南艺师生之中。三是为中国美术的振兴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

        保彬院长十分爱惜人才。上世纪80年代,在南京艺术学院求学时,李小山比我高三届,研究生期间因撰文提出“中国画到了穷途末路”的观点,他个人和学校皆受到了来自全国的巨大压力和保守势力的围攻。记得有一天,李小山把即将发表的《中国画之我见》文章给孟奇老师、董欣宾老师和我传阅。一位老师开玩笑说:“你写这样观点的文章,还想不想毕业了?”后来,保院长顶着各方压力,毅然决然地给了李小山留校任教的机会,使南艺保持了学术自由的风尚,使一个青年画家成长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南艺录取考生时英文只是参考分,故有不少画得好的同学英语只考了十几分都被招进学校。进校后,不少同学只想画画,学不进外语。有几人挑头,大家就罢课了,弄得学校很头疼。一年之后,这一届因专科升本科问题,与学校发生严重激烈的争执,再次罢课数天,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当时江苏省教委认为事态十分严重,学校也有部分领导坚决要处分几个学生。保彬院长秉持大义,多次耐心劝导教育大家要安心读书画画,并妥善处理了一次次危机,也很好地教育和保护了年轻冲动的学子们。在保院长主持工作期间,学风逐渐转正,学生们发奋刻苦,不少人在校期间就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没有一个学生被开除,而这一批批学生,毕业后大多都有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作为我的老师,保彬先生对我的个人发展也关怀备至。201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个人画册大红袍《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穆家善》,并在美术馆举办了我的个展,保彬先生亲自赴京参加画展。83岁高龄的老院长在开幕式发言中兴奋地说:“穆家善的焦墨山水画承古铸今,独树一帜,必将进入中国美术史。”听到这些,我诚惶诚恐感佩老院长的激励。

        保彬先生幼承父学,中学时代和赵无极、范曾、袁运生、袁运甫等人从南通名家刘子美学画。入南艺后得刘海粟、陈大羽言传身教,兼修文史、书法。24岁时,由他创作的年画《丰收图》,前后再版8次计印刷1亿张,还被选送出国展览5次;36岁到44岁创作连环画11部(3部合作),每本首印7万册,最多首印达40万册;38至46岁时,编著6部(3部合作)高等艺术院校教材;之后以辟邪神兽图案,设计了闻名遐迩的南京市市徽,并为改革开放后自主管理的金陵饭店设计大型漆器屏风《汉柏松千秋》,成为南京的文化名片。

        1968年,保彬先生主导并设计的引以为中国人骄傲的南京长江大桥栏杆《向日葵》《工农兵》等104块镂空浮雕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并列为新中国两大公共艺术浮雕,成为中国红色经典。保彬先生的胡杨大写意系列亦同样开创了时代新貌,引领当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近现代的高等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是一部中国留学生回国兴起的新学教育发展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才真正地开始走向民族自信之路。作为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杰出的教育家、艺术家,保彬先生不仅承接了刘海粟艺术教育精进、开放的思想,还向综合、多元、纵深的高度与阔度拓展,是“宏约深美”的践行者,已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史不可绕过的例案。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