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

        作者:唐永明 通讯员 刘杨 2023-03-13 08:21:16 来源:美术报
        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

        编者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到2035年,我国生态环境基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发展目标,新理念新格局下,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如何感知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美好中国画卷?如何真正地深入时代现场和社会现实场域,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美丽中国地方建设的方案和路径?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转化为“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的实际行动?

        2021年,中国美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倡导“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在跨界贯通中打开生活艺术的新可能,在落地实行中激发文化生产的新方式,从文创、文旅、文教、文娱四个方面,形成艺术文化赋能社会发展的新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人文艺术的新能量。

        走进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厅,展陈空间像是营造出了象征调查旅程的“车厢”与“站台”意向,圆环的参展路线,如同一辆在行进中的列车,带领着观众从一个田野奔向另一个田野,对在地实践进行田野调查。一个个车厢以及一个个抽屉,承载的是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

        2月2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展。展览通过对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位艺术家、学者、设计师、企业家以及案例者的采访,积累了大量文献、影像素材,汇聚成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这些案例遵循从研究出发,类别包含四大板块:生态、乡村、社区、数字。本次展览从调研的300多个实践案例中遴选出近百个具有社会性、艺术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典型案例,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新时代进程中全国各地正在发生着的美丽中国建设。同时,展览初步搭建了“美丽中国线上档案交互系统”,观众可以通过“地域”选择找寻家乡案例,也可以根据板块内容、实践属性筛选特定案例,后期系统也将结合展研空间孪生、档案地图谱系、提案跟踪研究等各功能持续延展迭代。

        展览编织起实践者的“行动网络”,征集到社会各界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百余个“未来提案”,形成了美丽中国跨界创新的“智联网”,让无数实践者们的“点滴之功、一己之力”聚沙成塔、涓滴成河,共同谱写出美丽中国的大地之歌。

        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构成遍布中国大地的“行动网络”

        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经过两年时间,对近十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300多个全国性艺术实践开展了调研行动,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建立起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该文献库旨在以微观视角探讨一百种“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讲述一百个“星星之火”式的动人故事。

        本次“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中展出了近百个实践案例,有开创“全球合伙人”乡建模式的“两山理论”发源地的安吉余村,有覆盖28个城市的联动万余名小艺术家共同参与的“iSTART儿童艺术节”,也有改变了乡建中“政府干、村民看”现象的“留坝两个100项目”;有政府与学者合作建立新乡村美学的“松阳实践”;有从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守护三江源的“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到赋能新疆本土传统地毯手工艺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还有从造福非洲贫困家庭的“蜡烛消灭者”计划,到与埃塞俄比亚连线将“一带一路”两端的社区连接在一起的“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等案例。

        这些正在发生着的一个又一个实践,铺陈着十几年来美丽中国的“纪事”。真实地反映如何以文化艺术创造激活地方社会的创新能量,形成自为、共创的发展机制。这些致力于真切地体察当地,真正地改变生活,坚持真诚的美学,直面现实的症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实践,谱写成了一曲“大地之歌”,故展览名为“2023美丽中国纪事”。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让生产、生活、生态互为方法,充分调动文化、艺术、教育的力量,参与新公共文化、新社会美学、新生活方式、新产业形态的建构,使美丽中国成为环境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总和,最终才能激发社会性创造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面向社会发展的“未来提案”,形成美丽中国跨界创新的“智联网”

        本次展览以中华世纪坛为枢纽,邀请每个人向未来的美丽中国“提案”,借助“纪事”行动的网络,把想象和希望的“行李箱”带到更远处,共同编织不断生长的“智联体”。

        在世纪大厅,过去几十年来的“美丽中国建设大事记”铺陈出社会的进程,而行李箱中则装载了由实践者和公众共同贡献的“未来提案”。“美丽中国”的未来,不是一个人的未来,是一群热爱这片土地、在不同的领域孜孜努力的可爱的人们所共同建构的未来。主办方邀请了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企业家、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群体,共同为未来“美丽中国”献计献策。在多样化的社会语境下,这些“未来提案”为“美丽中国”未来而作,带来了很多精彩的想法。有的提案科学严谨,如吴及(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的“医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张俊波(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打造互相兼容的、开放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旨在提高创作新内容效率。

        这些面向社会发展的近百个“未来提案”将会是一个精彩的思想链条,串联起一个或多个“智联体”,携手畅想一个共同的未来。

        特别单元:从“乡土学院”到“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牵动着生态、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城乡风貌、产业创新、人文素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从区域发展到基层治理、从城乡规划到社区营造、从生态修复到乡村振兴,再到每个人的身心安顿,均涵括其中。在艺术维度上,“美丽中国”建设之关键是要在新时代城乡建设中再造一种中国人的风景;从社会维度讲,“美丽中国”建设之核心是乡土体系的修复和生活世界的再造。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坚持“以乡土为学院”,在城、乡、村、镇设立了百余个“乡土学院”工作站,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的全国性实践网络。每年约有万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以百余家乡土学院为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产业创新,提升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十年来,先后有8万人次奔赴全国28个省区开展面向人民生活的美术实践。

        师生的长期行动网络成为了美丽中国调研的基础,逐步构建起美丽中国实践案例的文献库。中国美术学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2021年成立的美丽中国研究院,旨在回应高质量时代命题,在跨界贯通中打开生活艺术的新可能,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专家,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着力营造策动社会创新的核心现场,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造性能量,致力于推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建设“美丽中国”。

        展览期间还将集结各界专家学者、联动各大媒体,围绕“生态环境”、“文旅振兴”、“艺术乡建”、“民艺复兴”、“文学影像”、“公教美育”等方向,举行“下一站NEXT STATION·美丽中国系列论坛”活动,意在立足中国大地,聚焦人民生活世界的修复、激活与再造,探索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的创新思路,共同探讨美丽中国的建设之路。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展”,展览将展至3月27日。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