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詹建俊:探索中国油画的时代表达

        作者:唐碧2023-02-26 08:32: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詹建俊:探索中国油画的时代表达

        ▲ 起家(油画) 詹建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2022年底、2023年初,李化吉、潘鸿海、詹建俊三位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相继去世,他们不仅艺术成就卓著,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对中国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本版特刊发缅怀文章,回顾他们的艺术成就,发扬他们艺术理想,接续他们的艺术精神。

        油画家、艺术教育家詹建俊生于1931年,他自幼随父移居北京,并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开始学习国画。“我在北京长大,自然地接触了京剧、曲艺这些传统文化。”詹建俊生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写意性、意象性的语言表达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詹建俊于1948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53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任教。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油画艺术家,他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回望》《高原的歌》《潮》等作品影响甚广,饱受赞誉。2023年1月11日詹建俊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起家》:

        记录青春岁月的成名之作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和前苏联文化交流合作,由当时的文化部主办,在中央美院设立马克西莫夫培训班。“马克西莫夫是当时苏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授,曾获得过斯大林艺术奖,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介绍,我们国家希望通过“马训班”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国青年油画家,詹建俊与冯法祀、侯一民、靳尚谊等是培训班学员。

        “在我们就读本科时,美术学院没有油画专业,课程就是学习素描和水彩。创作课的作业都是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据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介绍,“詹建俊和我的油画专业就是从这里开始学的,也就是1955 年春天。”

        以詹建俊为代表的这批年轻画家在“马训班”学习了来自于欧洲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王春辰说:“写实主义不仅是一种画法,也是一种创作理念。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绘画艺术应该参加对现实生活的改造。”

        詹建俊时年26岁,风华正茂。在完成“马训班”的学习之后,受到当时全国兴起的知识青年下乡建设祖国的鼓舞,去北大荒实地考察,去实践自己的绘画理念。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与北大荒建设者同吃同住,采风写生,最终创作了《起家》,作为“马训班”毕业作品。《起家》是詹建俊的成名作,画面呈现的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刻,垦荒队员在杂草丛中安营扎帐的场景:阴郁的天空,狂风下的杂草,人们紧张的神情和忙碌的身影,无不暗示着暴风雨将至。

        自此以后,詹建俊一直坚持创作,在中国美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他总能创作出带有崭新思考与新颖面貌的作品。詹建俊生前曾自我评价:“我在画上主要追求的是表达精神和情感,不管什么题材和主题必须有感于精神,必须能表现出从特定生活或对象中在内心所激发出的感情,并把它融于作品的形象和意境当中,是所谓‘贵情思而轻事实’。”


        《狼牙山五壮士》:

        用笔塑碑的艺术家

        《狼牙山五壮士》无疑是詹建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今这幅名作就悬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央大厅里,每年接受着千万观众的瞻仰。

        1958年,詹建俊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就接到了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为刚成立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一幅表现中国革命军事历史题材的作品。在规定的题材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一直感动着他,于是他深入河北省保定市狼牙山考察写生。

        詹建俊于生前回忆:“在创作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期间,边教学、边劳动、边画画。为了创作出准确的艺术形象,我翻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深入酝酿、构思,前往狼牙山地区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寻找先烈足迹的过程中,我常常沉浸在五壮士的感人故事之中。” 

        “在创作期间,适逢葛振林副班长来北京开会,我抓紧机会去访问葛振林,并为他画了像。能与英雄人物面对面交流,感受英雄的音容笑貌,这对画家准确理解、把握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及整体面貌很有帮助。”詹建俊曾回忆说。

        1959年,年仅28岁的詹建俊完成了这幅作品。画作中,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对抗敌人的场景令人震撼,詹建俊也因此被誉为“用笔塑碑的艺术家”。

        靳尚谊表示,这种象征性的创作方式在改革开放后就很普遍了,但在上世纪50年代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在靳尚谊看来,《狼牙山五壮士》画面平面化,颜色单纯强烈,还稍稍有一点变形。这种变形丝毫不生硬、不做作,而是很自然的流露。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他的《狼牙山五壮士》不仅被视为主题绘画的典范,而且因其艺术语言上的探索特征成为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例证。”


        《潮》:

        扣住时代节拍的深情赞歌

        20世纪80年代,詹建俊的艺术创作达到高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为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生机,创作于1984年的作品《潮》,对詹建俊的艺术创作而言具有转折意义。新时期农民形象的题材选择,表明作者对重大题材主题创作的持续重视,但其形式和语言却非常自由奔放。

        《潮》画的是一位顶天立地的青年农民,以自信豪迈的姿态屹立于疾风劲草、绿潮涌动的广阔田野上,舞动的外衣、矗立的铁锨、翻飞的“风潮”,与人物的豪情壮志构成气势恢宏的意象表达。这幅作品获得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缩影”,在重要历史节点的各种主题展览中反复展出。“主题精准地扣住了振奋人心的时代节拍,充满乐观的浪漫主义情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评价。

        “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极大地推动了油画的发展。”靳尚谊表示,詹建俊的创作环境一直没有离开美术学院,但是他的创作与整个时代紧紧联系,从未游离于社会之外、从未脱离生活,就像是时代的歌手。

        詹建俊对中国的油画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不仅进行艺术创作,还在中央美术学院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培育了很多艺术人才,桃李满天下。靳尚谊补充道:“作为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的艺术主张、对作品评审、对新人的提携等方面有力地支持着中国油画的前进。”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