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方寸之间彰显天地——访中国国家画院康雷

        作者:俞越2023-02-21 08:03:30 来源:美术报
        方寸之间彰显天地——访中国国家画院康雷

        齐白石 咸蛋小虫 中国画 29.2×22.7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近期,全国多地推出小幅作品展,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国家画院康雷老师跟大家谈一谈对小幅作品的解读。

        美术报:您的大幅创作多次参加了全国美展、青年美展等国家级大展,今年您参加了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小幅作品展,您觉得作品的大小尺寸对艺术作品而言有什么区别么?

        康雷:从艺术本质上看,作品尺寸大小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作品不靠尺寸来定义,我们更看重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核、艺术内容和艺术语言等,而尺寸大小是构成作品的其中一个物理性质的因素。这在版画、水彩画、粉画、插图、漫画等美术门类中都是普适的认识,有些艺术类别一直是小尺幅创作为主,跟它的创作条件、审美传统有直接关系。

        回到当下,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巨型尺幅的作品,各类大型水墨展、百米油画展、大型装置展也比较多,我觉得这是跟我们社会发展大背景息息相关的。历史上中国画的传统更多是在文人之间品茶雅集评鉴、展示,为便于交流和携带,作品多则是卷轴,尺寸较小。发展到当下、现代,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艺术作品形式发展也在同频。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将美育普惠于民。这对艺术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宏大空间里如何展示作品,用什么尺寸的作品适合展览空间,大的空间为大尺幅甚至是巨幅作品的创作创造了条件。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突破尺寸和空间界限也成为艺术家的选择,我们的审美和视觉也有了新的需求,大地艺术、大型装置、数码媒体、空间艺术等纷纷出现。也催生了观者对于艺术品环境浸润式、体感式展出越来越高,越丰富的要求,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作品的创作。

        美术报:您平时参展作品主要以什么为主?

        康雷:我目前的创作分两个板块,一块是版画作品、另一块是水墨或者是各种纸本作品,我的创作概念很自由,不会拘泥于某种材质或类型,就尺幅而言,囿于制作条件,版画属于小幅,而水墨尺幅都会偏大。

        美术报:近年来主办的展览都以大型、巨幅作品为多,小幅作品展览相对较少,您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康雷:刚刚我们谈到了大型博物馆、美术馆的建立。另一方面,从国家和艺术主管部门促进艺术发展政策角度,组织和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如2009年《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2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201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这些展览突出了“大”,不光主题宏大,尺幅偏大,创作难度大,艺术家们需要几年的反复打磨才能出优质的艺术作品。此外,我们之前也聊到了,小幅作品其实是艺术家一直存在的主要创作类型,无论作品还是展览数量并未减少,比如中国美协举办过全国(小幅)工笔画双年展等。今年中国美术馆办了“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展出了许多馆藏作品,包括齐白石先生的《咸蛋小虫》、徐悲鸿先生的《双狮》等重量级佳品,让我叹为观止。这些作品并非我们平日看到的代表作,有些是画家写生,有些是创作前稿或是性情之作。这些名家只是寥寥几笔,气韵浑然一体,作品内容生动、有趣、有意境。让我从更多的方面感受到艺术家的高修养、高水准。展览观众络绎不绝,也是对小幅作品艺术价值的彰显和肯定。

        美术报:作者们应该如何来平衡作品尺幅和作品的关系?

        康雷:这个问题非常好,是值得艺术家去思考的问题。方寸之间彰显天地,好的作品不分大小。作为艺术家而言,在创作作品时尺寸的选择虽然是作品的一部分,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如何最佳表达出作品的意味才是首要思考的。从观者的情感层面上,至少从我的个人体会,这几年由于大家更多静生活,也多了很多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反省,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细微之处。这也是小幅作品的独特魅力,方寸细节中蕴含温暖、生动、鲜活,是我们回归内心的映照。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3(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