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展将在浙江博物馆展出

        作者:admin2022-06-01 07:53:46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古物影——黄宾虹古玺印收藏展将在浙江博物馆展出

        时间:2022年6月1日——9月3日

        地点: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

        玺印原本是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信物,至宋元成为艺术品类。随着金石学兴起,朴学家又以训诂考据规范其学术品格。黄宾虹自幼癖好金石,搜集古印,编成谱录;梳理印学,积稿盈尺;考释古文,辨析六书义理。初求识字,究极丹青,其更以金石贯通书画,以藏养学,创获颇多,乐此不倦。

        黄宾虹言:“古之君子,其文章事业,已大著于天下,而精神之所波及,旁见侧出,每寄于一器一物之间,使当世诵其博雅,千载而下,仰其风流。”浙江省博物馆特将黄宾虹生前所藏古玺印129钮,与其手书释文印谱一一对照陈列,并辅以其印学、古文字学手稿及书画作品40余件,以期于一字一钮间,体现其蓄物求知之精神,令观者感受其匠心独运、博雅风流。


        蓄物·鉴藏古印


        黄宾虹收藏古印始于19世纪80年代。彼时,年仅20余岁的黄宾虹得汪启淑旧藏汉铜印数钮,爱不释手,出入携行。居歙中时,又以旧瓷、书画交换古印,由此爱铜印之名远播。在黄宾虹初到上海之际,画名未显,而“富藏印”之名已著。奇、异、未经谱录是黄宾虹所藏古印的特点,广东古文字学家商承祚曾用“奇品琳琅”来形容。

        旅居沪上近30年,黄宾虹藏印屡失屡得,可千百计。据褚德彝《金石学录续补》记,至1920年,黄氏收藏古玺印已达2000余钮。它们陪伴着黄宾虹北上南归,几经波折,最终入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有900余钮。


        求知·潜心学术

        对于印学,黄宾虹的研究十分广博,有以年代叠加印章材质为序,分类梳理印史;有以文字(图画)蜕变为脉络,阐述古印演变;有以印人为线索,讲述文人治印、篆刻流派;又有古印流传佚闻趣事,更涉及伪印、印谱发展史、印文变迁、玺印制度、石章印钮工艺等。

        从篆刻艺术的角度出发,黄宾虹论摹印篆法、笔法、刀法,研究治朱文、白文印时的不同侧重,将印品与士人气象相关,主张工于刀不如胜于笔,刀笔浑融,得其精意所在而不必肖其貌,胸饶卷轴方得气韵高举。

        鉴藏三代古印,从艺术角度来说,可直探篆刻创作的篆法、刀法,得上古之雄厚古茂、秀劲奇肆;从文字学研究角度来看,释古文字,可考史证经,知古籀之遗传。

        寓居北平的十年间,黄宾虹多杜门不出,每日整理六国文字2小时。他将古玺印与卜辞、金文、古陶、木简相印证,明籀篆嬗变之迹,经籍迻写之源,触类旁通,时多弋获。更辑录成谱,著为专书。黄宾虹曾言:“余获一古印,冀获一新字,新字愈多,则佐证益充。”以藏养学、蓄物求知,这便是黄宾虹收藏的核心。


        贯通·金石书画

        “初求识字,究极丹青,据德依仁,永保箴铭。”这16字概括了鉴藏古印之于黄宾虹的意义。

        黄宾虹从象形为文、文字证印、以印证经、以印考史、图画称书五个方面梳理文字与图画的关系。从汉字的生成与蜕变感悟文字的结构方法,在金石瑑刻中体察笔墨的刚健浑厚。玉器、铜器之上的图案象形,可悟得上钩下勒、钩花点叶;刻石、刻玉中可悟得积点成线、锥画沙法。考书画本原,参究籀篆,上窥钟鼎款识、玺印文字,将写字作画之理法活用,则可得宏古朴茂,刚柔相济,浑浩流转,元气淋漓。所谓一本可以万殊,即不难殊途同归。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5(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