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挥洒写意的雄阔细致入微的浪漫

        作者:孟祥军2021-10-20 06:51:00 来源:美术报

        江浙地区在历史上盛行文人墨客交游,特殊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优良的文化氛围和久远的书画研学。这里也融汇了汉文化和楚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造就了空灵、清新、明快、俊秀的独特面貌。浙江籍人物画家在不同时期都影响着中国画坛,中国美术馆藏浙江籍艺术家人物画作品,以片段化的图式展现了整体的历史面貌和艺术演变。

        明清人物画多依托古代仕女、高人雅士来表达理想中的文人出世之念,从中涌现了许多浙江籍代表性画家,如陈洪绶、费丹旭、任伯年、陈半丁等,对现代人物画坛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明末陈洪绶人物画以奇特的造型意趣,构成了鲜明风格,《听琴图》勾勒出三位文人,围坐在一起抚琴和赏琴的场景,人物造型奇趣,线条平行勾勒似折带皴,用色饶有古意,石头的刻画与人物衣纹形式极为协调,多层次盘结在一起,既能体现质感又呈现奇绝之美。清代画家费丹旭擅长肖像画,尤其仕女补景,画面工写兼具,设色柔丽,清雅秀美,被称为“费派”,《红楼故事图》根据作者对原书的情节和个人理解进行创作,淋漓尽致刻画出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特点,画面人物极有辨识度,他的作品风格影响了民间年画和近代仕女画。清末重要人物画家任伯年,为人物画由古典转向现代搭建了桥梁,他的作品吸收西方写实绘画和民间肖像画的写真,兼容文人画意趣,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对20世纪中国人物画家的创作,产生了兼容并蓄的启发,《桃源问津图》作于1886年,为任伯年绘画艺术鼎盛时期作品,取“喜无樵子复观奕,怕有渔郎来问津。”诗意,率意的笔法与大气的设色,每一位人物塑造传神有呼应,形象非生活再现,而是高度提炼,突破了古代传统笔墨,显现了西方造型的意识,众多人物置身于山林间,画面和谐,又表现出文人的雅逸气度。陈半丁1984年在上海与任伯年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初习任伯年,后学陈老莲、高其佩、石涛之法,画有古意。他不以人物画为主,常作山水画点景,《江上泛舟》是典型作品,人物、小舟虽是点缀,却尽显幽茫意境。

        明清两代虽有以上所述代表性人物画家掀起了一些波澜,但难挽其颓势,人物画渐趋平淡,随着20世纪的到来,由于时代发展所需而逐渐呈现上升态势,激起了中国画家迈向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在漫漫路程中,艺术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将新的视觉体验转换成讴歌时代精神的人物画,从中涌现出诸多优秀的浙江籍画家,如叶浅予、潘絜兹、周昌谷、顾生岳、方增先、刘文西、姚有多、吴山明、谢振瓯、徐启雄、韩硕等。

        叶浅予没有经历系统的学院训练,他的水墨作品主要以速写切入,长于动态和神韵的把握,叶浅予受聘于徐悲鸿任院长的中央美院,因此,他在教学上延续了徐悲鸿主张的写实教学,在此基础上又强调了传统线描的研习,他的许多作品,展示了对舞蹈人物动态和神韵的主观感受,不太符合现实比例的人物造型,修长的双臂突显了舞者优美的韵味,尚意的线条、明快的色彩,恰切地表现了印度舞的韵律,也充分显现了中国画独有的水墨魅力。潘絜兹曾工作于敦煌艺术研究院,对壁画有着全面的研究和临摹,传统中国画滋养了他的创作,其代表作《石窟艺术的创造者》,获法国春季沙龙金奖并参加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他以严谨的笔法和丰富的设色营造画面,再现了敦煌鼎盛时期的繁华场面,受阶级观念的影响,他用画面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赞颂古代画师的超凡技艺而抨击统治阶级的庸俗贪婪。周昌谷最初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学习油画,后留校任教并接受教学任务安排,赴敦煌莫高窟考察临摹,在敦煌考察学习后深入藏区进行创作,作品《两只羊羔》正是这个阶段完成的。画面表现了一位天真无邪的藏族女孩,用充满爱怜的眼睛,默默注视着两只刚刚出生的小羊羔,纯洁的少女与可爱的羊羔构成了温馨的画面,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作品设色简洁、造型生动,主要以水墨烘托画面,体现了作者对水墨的高度理解和驾驭能力,这幅作品于1955年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并获金奖。刘文西是一位纯正的南方人,浙江美院毕业分配到西安美院工作,深厚的黄土高原文化底蕴,成就了他作为陕西现实主义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从他的毕业创作到后来的作品,都流露着强烈的陕北风情,《祖孙四代》是众多作品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朴实的农家四代人,他们屹立在黄土地上,眺望前方,扎实的造型能力塑造出四代人不同的气质,醇厚的笔墨表现出了岁月的变迁,如雕塑般的群像充满了整个画面,作品尺寸虽小,却极具视觉张力。……等等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画的继承、探索和创新,在当时以及今后都有着研究和学习的意义。

        中国美术馆藏浙江籍艺术家人物画作品,虽然有着地域的身份,但艺术家与作品随中国人物画一路走过曲折、跌宕而充满神奇的光辉历程。回眸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在新视觉时代,思考这一优秀的传统画种,怎样将新的视觉体验转换为讴歌时代精神的新人物画,是所有艺术家亟需解决的问题,当我们不断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物画在中国美术史中也将更为绚丽夺目。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