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美术 艺术 版画 书画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在表现主义风潮里

        作者:孙郁2020-10-25 08:07:45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记忆的瞬间(油画) 高更

          (2/2)《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 崔云伟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9月版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鲁迅眼里有趣的美术品很多,汉代造像、浮世绘、明清绣像、西方版画都曾陶醉过他。细心的学者早就说过,鲁迅的美术活动是不能孤立言之的,它关联着驳杂的内容,与翻译、整理国故、写作和社会活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面是词语的翻新,一面有色泽的迭出,古风里带着现代的爽意,在反映现实的时候,又能把我们引入陌生的灿烂之地。

        这些年,一些青年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潜心其间,有了诸多发现。崔云伟认为,鲁迅审美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有表现主义元素。他的《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一书,系统阐释了这一思想。读他的书稿,觉得在寻找鲁迅内心深层的存在,从飘忽易逝的瞬间,定格了灵动的情思。但又不是以静态的视角看待问题,许多看似不相关的存在,被一一揭示出来。     

        鲁迅欣赏的域外艺术品有许多偏离了古典主义的路径,仅表现主义倾向的艺术,就可以引出诸多的话题。关于表现主义,一直有不同的界定。按崔云伟的解释,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之分,他认为:“广义的西方表现主义美术是指在绘画、雕塑等美术中采用了许多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并具有强烈的表现特征的现代美术流派。狭义的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则专指在20世纪初期德国画坛上甚为活跃的一种现代绘画流派。”崔云伟是从广义的表现主义角度分析鲁迅思想的,将视线拓展到更为复杂的领域,由此可以说清许多的不明之物。在这个领域思考鲁迅的精神背景与话语的审美特质,就将文学家的思维与美术家的内觉一体化处理了。

        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审美特质一是寻觅到古人某种元气的神思,二是一直存在着摸索新路的渴念。鲁迅后来亲近表现主义艺术,从他的经历与时代的轨迹,就可以看出思想与时代间的张力。留日时期欣赏摩罗诗人拜伦、雪莱等人,他们的写作确立了个性的价值与自我意识的独特表述,是从古典主义过渡来的奇思。到了表现主义那里,思想热流一般飞溅,一切古老的程式都打破了。凡·高绘画中的凌乱感却疏散出奇特的美。蒙克的线条虽然变形古怪,而撕裂的时空被遮掩的存在逼真地走向我们。这些表述与鲁迅内心的感受多有重叠,他的文字也存在着类似的美意。现代西方艺术一直在寻找精神的突围点,那些艺术家不满于金钱社会的庸常思维,在批判中不乏孤独的流浪意识,有时便被抛弃于社会边缘。这种孤独中产生的匪气和诗意,也在社会革命的风潮里得以回应。先锋派艺术家有许多带有左翼的背景,早期苏联绘画与诗歌中的先锋性,连带出革命性的内容。在鲁迅眼里,革命性与先锋性,有时候并不对立,彼此亦多交叉的地方。

        鲁迅的左翼是草根式的,他从现实和精神领域都呈现着生猛的特色。他后来在克拉甫兼珂、法复尔斯基那里,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求索之果。这些与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以及梭罗古勃、康斯坦丁·费定的小说一样,都能触摸到人的鲜活的灵魂。

        有时候翻阅他的书就会感到,思想日趋“左倾”的鲁迅,依然保留这几位个性化的审美偏好,不像那些高喊口号的青年那么简单化地理解社会与人生。西方左翼资源不都来自革命理论,还有非革命的思想者的遗产。那些漂泊于社会愤怒的知识人的独创性书写,在鲁迅看来并没有过时,就思想的猛进与艺术的灵动性而言,还可以启示着改造社会的人面临精神的突围。他那么欣赏乔治·格罗斯的达达主义的作品,以为使用的是一种非资产阶级的艺术语言,从被物欲化的符号里解脱出来,创立了表现生活的另类格式。那些夸张的人物形象与不规则的线条,鞭子般抽打着生命里的黑暗之影。这种写意的展示,属于别一世界的别一语言,读者由此感到了异常的快感。同样,在珂勒惠支笔下,战争之痛与死亡之苦,海雾一样卷来,空中弥漫着血腥之味。而那些不屈于命运的人们眼里流出的神色,覆盖着被谎言撕裂的都市,存在被重新命名和书写了。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鲁迅理解的先锋艺术,乃现实批判的一种精神突围。它冲破了旧的牢笼,被压抑的爱意和醒世的目光,重返人生舞台。

        许多杰出的作家都与美术作品有过神遇。张爱玲在西洋先锋派的图画里唤出了潜在的情思,精神因之被打开了。夏目漱石欣赏那些变异的美术作品,自己的写作也偶染此风。我们看谷崎润一郎关于色彩与国民性格的描述,笔墨里恍惚之思,倒照出时间的真相。鲁迅与这些人比显得更为复杂,他将西洋的新兴艺术与本土的木刻运动结合起来,不再是个体生命顿悟的事情,而成了社会的改造的实践。

        这些在他晚年的杂文里表露无余。我们看他的《死》《这也是生活》《我要骗人》,说是有现代派的光泽流溢也并非夸张。他不安的心绪与广远的爱意在灰暗与明快间忽隐忽现,凡·高的纷纭和珂勒惠支的幽玄都有,有时跳动着蒙克式的惊异之魂。但这些都没有归于死灭的大泽,而系着无边的神思,涂染着未明之地。这时候你会感到,他就是光,是黑暗的决然的挑战者。所有的这些,既有前卫探索者的余影,也带马克思主义的神勇。在左翼作家中,鲁迅开辟了一条反教条的先锋之路,那是表现主义画家倾心的存在。     

        一般来说,现实性与先锋性是不易融合的存在,有趣的是,鲁迅在自己的实践里,是忠实于现实精神的,现实性在他那里一直是最为主要的精神,但有时候又带着超越现实另类的东西。崔云伟也注意到:“鲁迅欣赏表现主义美术有其特殊的嗜好和选择性,即鲁迅最喜欢的是凡·高、高更、蒙克、罗丹、珂勒惠支等这些具有相当扎实的写实功力的大师级的表现主义先驱者和同路人的作品,并和他们发生了精神上的甚深融和。”

        简单地从鲁迅藏品里看其美术世界的原色,还是远远不够的。崔云伟知道,只有在其创作和编辑生涯里寻找内在的精神联系,才可能解释鲁迅精神本然的存在。他从鲁迅的作品流露出的诸种意象里看美术的影子,又在所提倡的版画运动里,寻找精神内面的动因。他从“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版画(木刻)感”“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油画感”“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漫画感”几个方面去探讨相关的话题,都有水落石出的感觉,作为美术思想家的鲁迅也由此呈现出来。

        喜欢鲁迅著作的人都会看到,文字里的画面感和画面里的诗意,在他那里是无法分割的。许多画家在鲁迅那里获得的灵感,不亚于专业美术作品。林风眠、徐悲鸿都重视鲁迅的美术观念,他们生前对于鲁迅的尊崇,一部分来自于那感觉的亲昵性。现代版画运动由一位作家发起,且长久影响着那些青年画家,说明了文学与美术的渊源。鲁迅在美术界的影响力,不亚于他在文学界的辐射,那是因为在审美的基点上,有开拓之功。不是教会了什么方法,而是在方向感上,引入了创造的激情。既存古意,又带新风,思想不拘于旧趣,格式往往出奇。     

        崔云伟在写作中沉入其间,又跳出文本,瞭望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他的许多思想都是从艺术的特质里升腾出的,对于艺术品内在的美做了哲学式的分析。从那些与鲁迅相关的美术品里,读出审美的对话性,也于鲁迅文字中,寻找刻在词语间的美学之影。结论是恰当的,论证亦讲究学理。从美术的角度看鲁迅的世界,如同文学世界一样,有无数的对话的可能。

        每一代人走进鲁迅,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精神需求。近40余年,鲁迅研究成果丰硕。人们越来越深入到文本的幽微的地方,透视我们未曾见到的风景。不仅仅细节多有亮点,宏观把握上亦多气象。鲁迅遗产是敞开的存在,每一点都有被重新激活的可能。它等待我们去对话、思考,由此引导于创造的神路上。百年来的中国文章多已睡着了,唯鲁迅的词语还像流水般奔涌着。最有魅力的艺术在于它拥有不断出新的内力,历史上这样的存在不多。但鲁迅这个特例改写了艺术史,这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现在的我们,还远远没有将他说尽。

        (本文为崔云伟《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序,有删节)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2.549(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