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任哲:探寻馆藏陈列展的新思路

        作者:任哲2020-10-19 07:53: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任哲:探寻馆藏陈列展的新思路

        春天在山上 (油画)  85×100厘米

        1976年 瓦连金·西多罗夫  中国美术馆藏


        作为国家级造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2万余件,其中国际美术藏品有3500余件。步入新时代,如何通过展览对藏品进行新的研究和阐释,如何让公众在参观一件熟悉的藏品中激发新的感知,获得新的知识,是“艺心同音——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美术馆藏作品研究展”的目的。

        此次展览将通过国际美术藏品与国内经典藏品间的对话,尝试打破以往严格按地域、媒介和时间顺序分类陈列的展示方式,并通过“自然之景”“共时之思”“知音和声”3个部分,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域的艺术家面对风景与记忆、历史与现实、思想与情感时无比接近的共同理念:一种对于永恒之美的追求、艺术规律的探索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如在“自然之景”单元,安塞尔·亚当斯和郎静山两位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东西方艺术观念在作品面貌上的异同。亚当斯在对自然景物的拍摄中,经常会以最小一级的光圈去追求较长的景深和极致的清晰度以及细节呈现,郎静山则是更多地以摄影的方式去追求中国传统山水意境的诗意表达,作品中强调气韵和留白。同样是对山川之景的描绘,刘海粟和苏天赐的绘画则是对中西融合这一时代命题的成功探索。

        “共时之思”单元呈现了面对社会变革,中外艺术家是如何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付诸艺术,并且可从中读到东西方艺术在同一主题中展现出的丰富内涵。如我们可从德国艺术家的反思和冥想中感受到战争带给个人和社会的深刻改变。《德国咖啡馆》《德累斯顿》就像是一种沉重的象征,代表着那个饱受战争创伤的凝固的历史时刻。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中国,战争带给艺术家们的又何尝不是对于这一段历史深沉的呐喊。在李瑞年的作品中,那种对极具象征意义的暴风雨场景的描绘,让画面中个人看起来是如此的渺小,这也让我们联想到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知音和声”单元则更关注艺术本体,彰显不同媒介在形式语言探索上的魅力。如芭芭拉·摩根的摄影作品将舞者的精神与身体的动作达到完美统一的时刻定格于镜头,表现出有如雕塑般人体的永恒瞬间;梅尔尼科夫的油画《梦》和吴为山的雕塑《睡童》则又展现了在相同题材上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语言的非凡魅力。

        本次展览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新颖的展示方式,为美术馆的藏品陈列展览的策划探寻新的思路,促进对藏品的学术研究与传播,加强新时代美育。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1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