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意义及其育人作用 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

        作者:胡钟华2020-10-13 08:03:49 来源:美术报

          (1/2)何红舟 黄发祥 尹骅 满江红 油画 270×530.5cm 2016年

          (2/2)郭健濂 褚朱炯 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 油画 264×424cm 2019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在古今中外美术史中,主题创作的形式一直都是存在的。时代在变化,当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这一经典话题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中国美术学院历来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几代师生校友牢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艰苦探索,辛勤耕耘,紧跟时代步伐,用艺术的形式描绘了不同时代的历史画卷,不少已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主题性美术作品也是立德树人、培养新人的生动教材,加强社会美育、提高人们审美素养的艺术课堂。中国美术学院以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创作、展览、学习、研究为载体,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已成为其坚持十多年的一项特色育人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期我们就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探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意义及其育人作用。

        2019年正值“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时任院长许江在《国美之路大典》总序中写道: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专,“正是新文化的产物,从那里开启了文化启蒙与民族救亡的漫漫征程。”“国美之路是一条中国文化复兴使命的担当之路。”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几代师生校友“铁肩担道义,妙手绘宏图”,创作了一大批主题性美术作品,描绘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画卷。这些艺术作品,既是历史发展的图像记录、艺术宝库的精品力作,也是学校和社会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社会美育以美育人的生动教材。

        一、时代画卷:主题性美术作品在中外历史、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历史发展、时代风貌的图像记录,也是文明进步、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

        大凡艺术家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总是蕴含着一定主题的。而主题性美术作品所指的主题性,是有着其特定含义的。主题性美术作品从题材上讲应该是表现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文化事件和人物,或具有特定深刻寓意的事物,它具有相应的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叙事性、纪念性。描绘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或者称历史画,是主题性美术作品的主体。而有些作品虽然不是历史题材,不是历史画,但描绘祖国大好河山、讴歌时代精神风貌、抒发人民美好向往、寄托人们高尚情操的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也是主题性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用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来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悠久传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综。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像。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这里讲的就是绘画描绘历史事件、人物的功能,说明绘画具有文字记载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美术史上的《女史箴图》《步辇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康熙南巡图》等名作,还有敦煌壁画中的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都是力证。

        在西方,历史画概念大致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发生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文主义进程。17世纪以后,历史画成为西方学院艺术的主流表达样式,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肯定了历史画是最高贵的绘画类型,“画家最伟大的事业是历史画”,“画家的伟大事业是处理某种具有纪念碑意义的题材。”西方美术史上的宗教、历史题材的名作《创世纪》《最后的晚餐》《雅典学院》《美杜莎之筏》《马拉之死》《自由引导人民》《伏尔加纤夫》《独立宣言》《格尔尼卡》等都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前行的图像记录和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经济基础对文化的发展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也有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尤其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文化,反映了社会思想和人民的精神世界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所发生的必然变化,体现和代表了时代发展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文艺是时代的记录员,又是时代的预言者。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每到重大历史关头,先进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笔墨当随时代,艺术适应时代,这是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也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今天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的师生都应该肩负起更大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持人民中心,高扬中国精神,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时代风尚,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

        二、使命担当: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校友创作的主题性美术作品,是描绘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共和国史的时代画卷,也是激励人民奋力前行的精神火炬和艺术瑰宝。

        在中国美术学院90多年的历程中,几代师生校友牢记学校创立者蔡元培先生“美育救国”、“美育育人”的办学宗旨,通过艺术教育和社会美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民族复兴。学校形成并坚持了独具特色的学院精神,这就是:民族复兴的使命精神、勇立潮头的先锋意识、兼容并蓄的学术品格、人文湖山的诗性气质。为中华文艺复兴而战、为中华民族复兴而战的使命担当,成为中国美术学院最重要的学院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90多年来学校师生牢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用艺术的形式描绘了不同时代的历史画卷。国立艺术院成立之初的艺术家们实践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把创造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视为己任。建院开始就有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实践并产生了一批名作,如林风眠的《民间》、《人道》、《人类的痛苦》,吴大羽的《倒鼎》,蔡威廉的《秋瑾在绍兴就义图》、《孙中山先生像》,方干民的《总理授遗嘱图》,刘开渠的《淞沪抗战英雄纪念碑》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以国立艺专为轴心,出现了“一八艺社”、“木铃社”等进步艺术社团,在西迁办学、抗战救亡的艰苦岁月里,师生们用木刻、壁画、街头剧等为武器,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鼓舞民众抗日救亡的斗志。还有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和美术院校、团体的重要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家们肩负起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任,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壮丽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景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出一大批主题性美术作品,被各大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改革开放时期,艺术家们解放思想,放眼世界,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力创新风格,培养新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学院倡导“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培育艺术新人,完善学科建设,加强研究创作,拓展社会服务,引领文化发展,用艺术的手法描绘和塑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形象,在新世纪初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中国美术学院创作了全部104件作品中的14件,数量和质量在全国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中名列前茅。在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一百多件作品中,更是承担了80%以上的创作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在多个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在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学校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人民之心出精品,立足文化自信育人才,砥砺东方精神铸高峰,建设世界一流的特色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主题性美术创作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在近十多年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美术创作和重大展览中,又有一批重要的主题性美术作品问世,尤其是在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精品力作。如在“中华史诗——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全国劳动模范群像“时代领跑者”、“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庆祝十九大召开“最美中国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等创作工程中,中国美术学院师生都是创作的主力军,成为名副其实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国家队和排头兵,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艺术院校和艺术机构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受到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创作了不少体现浙江精神、展示浙江形象的优秀美术作品,浙江“百年追梦”主题创作工程的绝大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创作完成,反映了浙江各方面建设的重大成果和精神风貌。

        在这一系列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学校以创作促教学,以创作育新人,精心谋划布局,培养后起之秀,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经过这十几年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锻炼,我院涌现出一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新人,这些新人的名字也和老一辈艺术家、艺术领军人物一起,载入了国家美术史册,进入了国家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的殿堂。还有令人可喜的是,学校把主题性美术创作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在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等二级学院,成立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工作室,学校还和文化与旅游部合作,成立了国家级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心,培养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艺术家。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一批青年学生也投入到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学习、研究和创作中来,如描画抗战老兵的“绘兵纪”展览、“五水共治最前线”社会实践作品展、“新时代新青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美术作品展、“学习经典——《习近平用典》”书法作品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作品展,直到2020年5月学校组织的“众志赞歌——致敬抗疫英雄暨线上教学展”,还有近年来出现在毕业作品展中的高质量主题性美术作品,都是主题性美术创作和艺术教学相结合、培养高质量艺术新人的生动案例,可谓“铁肩妙手有传人,时代画卷绘新篇”。

        三、培根铸魂:主题性美术作品是立德树人、培养新人的生动教材,也是加强社会美育、提高人们审美素养的艺术课堂。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艺术的道德教化作用,孔子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荀子讲“美善相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开篇就讲:“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指的就是艺术的道德教化和认识功能。中国古代的《采薇图》《孔子行教图》《孟母断机图》《女史箴图》《二十四孝图》等绘画作品,都是“成教化,助人伦”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的艺术和艺术教育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在西方国家也同样如此。这是由教育的性质、艺术的功能所决定的。在西方国家通过宗教、历史题材的主题性美术作品,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普遍、有效,且比较隐性、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种教育方法。有资料表明,在美国有一个“美国历史画卷”的项目,是国家人文基金会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学校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其中有描绘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油画,有塑造富兰克林、杰斐逊等美国开国先贤的雕塑,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绘画《华盛顿勇渡特拉华河》《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等,图片说明中有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和对作品的艺术赏析。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十分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论认为,艺术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反映。艺术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艺术的这种作用是建立在艺术的审美愉悦作用的基础上的,这是其他任何社会事物所不能替代的,这就是艺术的教育作用。马克思曾充分肯定革命歌曲《血腥的屠杀》对无产阶级的鼓舞教育作用。恩格斯曾仔细分析德国画家许布纳尔一幅描绘西里西亚纺织工向资产阶级交亚麻布的画,认为“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

        主题性美术作品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引领风尚的工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主题性美术作品是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生动教材。描绘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题材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成就的主题性美术作品,是一部描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画卷。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又一贯重视修史、用史,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形成了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的传统。通过主题性美术作品,进行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共和国史的教育,具有形象生动、以情感人、寓教于美、寓教于乐的特点,有很强的吸引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对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学习、研究、创作,其本身也是艺术院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文艺思想,传承弘扬名家大师的人品艺品,学习掌握艺术创作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

        以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创作、展览、学习、研究为载体,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是中国美术学院坚持十多年的一项特色育人活动。在此基础上于2012年编辑出版了《时代画卷——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校友主题性美术作品集》,该书曾获浙江省政府第22届树人出版奖提名奖,“时代画卷”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并于2012年5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介绍经验。2019年6月至12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共同主办“时代画卷中国梦”主题性美术作品大型巡展,此项展览被浙江省委宣传部列入省级庆祝活动之中。展览先后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的多所大学、公共图书馆举办,主办方还制作了方便携带的图片集,由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师生带到广大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展出,大约十多万名各界观众到现场参观了展览。还有许多观众通过“学习强国”“中国蓝新闻”等平台观看了“时代画卷中国梦”专题视频,中央和省市媒体作了大量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主题性美术作品也是社会美育、以美育人的生动教材。“时代画卷中国梦”既是一项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又是一项高雅艺术的学习鉴赏活动。许多主题性美术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成为人们进行艺术教育、艺术鉴赏的示范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而展览选择在浙江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文化场所和基层单位举办,同时编印相关出版物,制作专题视频,并通过网络、媒体广泛发布宣传,就是希望让这些优秀艺术作品走出学校大门,走近社会大众,打造一堂社会美育、艺术教育的公开课,提高公众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这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伊始“以美育代宗教,以美心唤人心”的初心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

        (本文有删节)

        胡钟华(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3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