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陕西 西安 版画 艺术 陕西 展会活动
      分享到:

      回漪·展觐——西安美术学院版画60年文献展举办

        作者:admin2020-09-17 06:57:27 来源:网络
        回漪·展觐——西安美术学院版画60年文献展举办

        9月12日,“回漪·展觐——西安美术学院版画60年文献展”开幕式暨研讨会在西安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由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西安美术馆联合主办,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担任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陕西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原版画系主任杨锋担任学术主持,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许欲晓担任展览统筹,《美术》杂志作为学术支持。展览分版画与摄影两大板块,展出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60年来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相关文献200余件,摄影作品45件及2件影视作品,展览展出至10月12日。

        西安美术学院于1949年建校,1956年创建版画组,1960年建成系制,发展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回漪·展觐——西安美术学院版画60年文献展”,重在梳理西安美术学院自创建版画系以来的发展历程。展览主要以文献、历史实物、创作作品等多维度呈现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从老一辈教育家到新生代艺术家的开拓精神与丰硕成果,作品创作时间覆盖从1931年至2020年89年的历史跨度,展现了西安美术学院版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以及创作面貌和传统。展现了改革开放以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自身发展的历程。展现了2000年以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教学和创作所呈现的开放性、多元的面貌。目前版画系已发展成为版种齐全、设备先进、师资合理,在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版画教学实体,并成功搭建起以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创作与研究为一体的全面科学教学结构。丰富多样的教学成果为国内同行公认,国内先进的版画教学实验室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艺术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这次文献展既是梳理过去,也是为了更好地展望版画系的未来。

        展览强调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和延安美术运动时期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的传承性优势与奠基性意义,以及在新时期背景下对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开拓性贡献;探究处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西安美术学院在版画创作、研究与教学体系方面的学理渊源,进一步承担版画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内在目标。

        展览以“回漪·展觐”为主题,是西安美术学院对版画教育的共识。像绵延的波纹,由中心向外施展,而“回旋”又像一种仪式一样,守护着,崇敬着。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只有面向未来的回顾才能为发展探寻可行的道路,相信版画系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成果必将促进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繁荣发展,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维与实践途径。


        前  言

        郭线庐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

        西安美术学院于1949年建校,1956年开始创建版画专业,1960年建成系制,发展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建系之初,版画系的学脉主要有两个线索,一个是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传统,一个是延安解放区的美术传统。这其中尤以延安解放区的版画传统最为重要。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发轫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近代美术革命运动盛极一时的艺术潮流。新兴木刻版画是由知识分子引领的艺术运动,因此中国现代版画在涵义上就具有介入社会的意义,新兴木刻版画不仅仅是审美性的对象化存在,而且是艺术家进行社会革命运动的重要武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延安解放区美术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确立的艺术道路。新中国美术实际上继承发展了延安美术的探索成果。与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相比,延安美术的新变化在于对西方造型语言的学习改造上,立足中国的现实基础,将人民大众作为艺术服务的对象,通过“中国化”的艺术语言改造,建立了符合中国民众审美习惯的现实主义造型体系,同时通过对民族民间艺术遗产的学习发掘,积极探索美术的民族化道路。

        早期建系执教的老一辈艺术家直接继承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传统,同时他们也是延安解放区美术运动的亲历者。像来自于延安解放区的汪占非、刘蒙天、邸杰等著名版画家是建立版画系的重要奠基人,同时版画系的成立也离不石鲁、刘旷、修军等来自延安解放区的诸位杰出艺术家的关怀支持。作为建系的开拓者,汪占非先生的经历最具有代表性,汪占非可以说是西北美术教育的先驱,他在1938年赴延安之前,就已经加入了“一八艺社”并从事新兴木刻创作活动,后来还与胡一川等人共同组建了“北平木刻研究会”,随后又加入了北平左翼美术家联盟。经历过这些光辉历程的杰出艺术家正是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根基,在版画系60年的教学实践中,版画系不仅继承了来自于新兴木刻运动与延安美术的传统,同时也把这样的艺术基因传承给了一代代西美版画系学子。

        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版画系已成为国内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学与研究机构,同时也成为西北地区版画创作研究的中心。60年来,版画系在发展中不断地优化学科建设,开展教学改革,强调学术探索的前瞻性,在教学中结合理论与实践积极拓展艺术的新思维,逐步建立了具有当代性的艺术教学模式。当我们回望版画系60年的建系历程,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教学的理念如何发展变化,版画系在教学中贯穿始终的是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内在目标。特别是近几年版画系在实践教学当中所实施的“再基层”项目教学,其立足点与当年延安解放区的新年画运动、鲁艺木刻工作团等延安美术精神一脉相承。总结版画系60年来的办学历史,尽管经历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纷繁复杂的艺术观念冲击,对延安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坚守正是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确立自身发展方位的重要坐标,也是版画系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更为可贵的是版画系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与艺术的当代理念相交融,使源自于延安的美术传统具有时代意义,对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教学探索。

        回顾历史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只有面向未来的回顾才能为发展探寻可行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版画系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成果必将促进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繁荣发展,并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维与实践途径。


        六十年的历程

        李习勤

        西安美术学院原版画系主任

        自1960年西安美术学院建立了版画系至今,经历了曲折而光辉的历程。首先,我们不忘初心,记住刘蒙天、石鲁、汪占非、刘旷、邸杰等几位已故的老艺术家、教育家,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经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培训,又将鲁艺的教育宗旨和新兴版画的光荣传统传入西美。

        六十年来可谓经历老中青四代的不断努力,建立了完整的版画系科专业,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创作优秀作品作出了贡献。

        从1958年邸杰老师领头成立了一个四人的木刻创作小组,直至1960年建系并正式招收第一届学生,当时由于师资及设备的限制,重点只有木刻专业。为适应形式的发展,刘蒙天院长推荐我和潘丁丁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重点学习石版画和铜版画。1962年我们回校即筹建木刻、石版、铜版三版工作室。之后经历了“文革”,经历了系科的变化,直至1972年恢复招生。1978年招收第一届研究生陈延,陈延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系副主任。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在“文革”结束后不久,文化部于1981年首次派出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赴西方国家——英国考察、访问。我有幸与老艺术家李桦、胡一川一块参加。这在当时是很新鲜的事,因为以往只知道苏联美术的一些情况。第一次面对西方世界,感到我们这些年的闭塞和西方差距,体会到他们美术界的活跃,美术院校版种的多样,设备的先进;教学上注重基础和全面修养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李桦先生也是这次出访首次将丝网版画引进中央美术学院,从此我国有了丝网版画。访问归来我曾写了《英国美术教育观感》一文在《美术》期刊上发表。院领导当时十分重视,感到我们要加大改革,首先是缺人才,由于地处西北,相对落后,当时难于引进优秀人才,所以将自己培养的优秀教师送出去深造,将外面的优秀成果吸收进来。首先派代大权赴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丝网版画,回校就由他主持建立了丝网工作室。接着又派张凌去中央美术学院学习铜版版画,戴信军赴浙江美术学院学习水印木刻版画。他们学习回来对版画系的发展都作出很大贡献。

        1989年,适逢我应英国奥斯卡大学美术学院邀请前去讲学和举办版画展之际,商讨并达成双方交换研究生协议,我院派出有郭线庐(设计)、靳保平和王立星(版画)。英国派四名研究生来我院学习版画,这是我院首次派研究生赴西方国家学习,也是我院首次招收外国研究生。这是我院改革开放一大推进。后来学院又选派许欲晓、廖宗蓉等赴俄罗斯学习。近年来版画系由第三代李维民、杨劲松、杨锋领队,这些年,他们潜心教学和创作及版画系的建设发展。现在又由第四代许欲晓、陶加祥、周仲铭等中青年教师挑上重担,他们年轻有为,精力充沛。版画系这些年在三四代人的努力下,又有新的起色,尤其对综合版种不断实践、探索、创新,取得了突出成果。

        六十年的历程,经历了四代人的艰辛努力,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不少作品被国内外收藏。这次回顾展,也是六十年成果的汇报。

        现在身处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富有热情、观念更新、大胆突破,艺术上不断出新,值得肯定,更值得老一辈学习。但是要深知艺无止境,决不能满足已有成果,更不能产生浮躁的心态,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版画艺术在全国有所冷落,真正打动人心灵的优秀作品很少,还有社会上一些版画群体大都散落。我们要正视现实,希望中青年教师一定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成果。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满腔热情抒写时代精神,创作深入人心,艺术上完美的优秀作品。名师出高徒,期盼西美版画系涌现多位全国版画名师,培养更多优秀弟子,使我国版画艺术更加繁荣、兴旺。


        回漪·展觐

        杨锋

        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陕西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原版画系主任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60周年纪念展,原本是一个文献回顾,而选择特定的展出场地——西安美术馆,无形中就又增添了一些面向当代社会的意义。策展人杨超馆长,是我系88届毕业生。本应该由他介绍,他却鼓动许欲晓主任拿着郭线庐院长的前言和李习勤老师的序,让我代为“再序”。

        当然,若依我看,或许会认为回顾展更像那个“盒子”,一旦打开就合不起来了。所以,作为当事人,总会有“虑”。

        好在郭院长对此有了明确的阐释。版画在新中国,其实是“革命文艺”的代名词。新中国美术以及美术教育,就生发于“新兴木刻”“延安木刻”这样的体系中。就如当年西安美术学院成立那样,它也正是革命文艺的直接产物!这样说来,版画系六十年发展历程,自然就更多地带着这“红色”的基因了。直到近几年持续的“版画再基层”项目,同样也没脱离践行学院的“革命文艺传统”。

        李习勤老师作为60年版画的见证者与创建人,具体而又仔细地回顾了这段历史,真是脉络清楚,让人感怀传承有序,批评中肯。

        今天展示的是一个历程,但同时也是新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个缩影,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进步,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以版种教学为中心。以版画技术的演进为突破,从综合材料版画课程的建设中扩大本体认知,重新打造版画系鲜明的教学特色。

        二、从学科建设角度规范教学环节。形成以实验室、工作室与研究所结合的“三位一体”学科发展平台,完成了从社会实践到艺术创作的学科高地建设,使本、硕、博各个层次的教学资源彼此能产生良性互动,和谐共生。

        三、国际化教学平台和当代艺术姿态。举办四届“国际版画工作室”,利用版画语言优势,汲取国际学术前沿资讯。通过教学、展览、研讨等活动,与26个国家的美术院校建立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借助“国际课程”培养了师资。在此基础上,调整、扩充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插画工作室,与数字影像相关的公共图像研究工作室,使课程教学与学术前沿基本保持一致性。

        “潜能开路”它仍是目前艺术教育的“不二法门”。版画在承接良好的传统之外,技术的开拓性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原点。正是这个“原点”打开了局限,勾连着艺术教育的前沿。

        李习勤老师指出当下“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提出了人才培养的高要求。为此,我和我的后来者们应有所反省。“平庸”不是这个时代所能容忍的,想要坚持版画高品位的艺术理想,一定需要初心再现。

        “回漪·展觐”的主题,是我们对版画教育的共识。像绵延的波纹,由中心向外施展,而“回旋”又像一种仪式一样,守护着,崇敬着。似乎在忠告我们:前面是铺路人,跨越了就没有退路,只好在无尽的时间中记下这60年。


        从版画系出发、生长——1995至2009的西安美术学院摄影专业

        谢爱军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原影视动画系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原摄影专业教研室主任

        1988年,西安美术学院为适应时代需要以及学科发展,在版画系主任、版画家李习勤教授的主持下,着手筹备并申报了摄影专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未能招生。直到1995年,在当时版画系主任李维民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申报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了首届三年制大专生。1999年经陕西省教委评估考核后晋升为四年制本科专业。这是全国美术学院系统下最早开办摄影专业的院校之一,其时间背景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和高等摄影教育的发酵与重要发展的时期。西安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环境下同步发展起来的。

        在版画系创办60周年之际,回望摄影专业在版画系从14年创办到成长时期,主要围绕着以下问题:诸如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理念的定位、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等等。在组织校内外专家研讨,论证的前提下,分批组织派遣相关教师赴北京电影学院、鲁迅美术美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及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行相关的学科考察、交流、研修,同时依托于版画系的教学传统和“陕西摄影群体”为代表的陕西摄影创作传统,初步形成了专业定位与师资队伍的雏形和基本架构。此阶段,我们更多的是在探究摄影是什么,摄影教育的意义,摄影媒介的可能性。这种探究始终是在开放、宽泛、包容的情境下进行的。或许是生长在美术学院版画系的缘由,版画与摄影作为媒介属性的近似性,从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在教学中经验主义的技术能力训练极易在摄影教育中产生武断的技术主义,也易在主体判断中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大学教育所应有的宽容与自由,更应该培育艺术观念,而技术的完善对摄影特性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学院摄影教育在精神层面区别于纯摄影家、社团摄影活动的是教育属性,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个性的自我认知外,还要通过学理上的梳理形成认识论上的学科环境破译,用理性关照情感,并通过分析与解读学科特征,提出人文学意义上的反思与自省。应以摄影的名义转换一种思想语言,用学院的力量支撑一种语言精神,让这种精神实际体现在艺术家潜在的表达习惯中。正是基于上述认知的基础上,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师生的创作所呈现出的更多的是观念以及技术的多元特性。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学生作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学生们的创作先后参加了“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新摄影单元”,“2002中国艺术院校大学生数码媒体艺术大赛”(优秀奖),“2003年东北亚大学生摄影展暨摄影教育论坛”(获得铜奖,优秀奖多项),“2004年中国俄罗斯交流年·中国高等教育成果展”(获得优秀奖两项),“2004年武夷山国际摄影周”(获得人类贡献奖),“2005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得青年摄影师大奖两项),“2006年、2007年中国高等院校影像大展”(获得金、银、铜奖多项)等重要摄影交流活动。引起了摄影界、教育界及专业媒体的关注与认可。2002年摄影专业在教研室的建制里开办影视摄影专业方向并招收首届本科生;2003年摄影专业招收第一届“摄影艺术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版画-摄影国家级人才模式培养创新实验区”。

        随着全国大学评估及学院学科建设的梳理与划分,2009年学院将版画系摄影专业、影视摄影专业(现为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与原设计系的动画艺术专业合并成立了影视动画系。25年来,摄影专业共培养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近六百人。从学习摄影出发,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媒体记者、高校教师、职业摄影师、艺术家、策划人、导演、时尚设计师及其他艺术相关工作岗位,并逐渐成为重要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能量。摄影专业取得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摄影界、国内外摄影教育界、专业摄影媒体的关注、激励与支持帮助。在这二十五年间,我们经历了由传统工艺向数码影像的过度。一些传统经验在摄影行为中不再是“颠覆不破”的真理。新生的观念和技艺日益冲击、刺激着固有的关于“艺术”“摄影”的定义。作为西安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发展的亲历者,在我看来摄影教育的意义,无疑是把传授知识与技能作为基础,所谓传授即教师坚持将创作实践、理论研究的成功经验、认知成果反哺于课堂教学,这远比“规范”的照本宣科更可靠而有效。当然,摄影教育与艺术教育无法再是一种简单的上行下效的过程,引导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高尚而健康的人格、文明做事的能力,使其具备享用并影响终生的功效,要远比摄影本身更为重要。

        在版画系创办60年之际,祝愿版画精神依旧、摄影精神依旧!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