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艺术新闻 >>
      分享到:

      [网友说话]谁来拯救这些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瑰宝

        作者:核实中..2014-02-18 09:23:36 来源:海南在线/海南一家

         谁来拯救这些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瑰宝


           楼主:什赤村李杰


           海南省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也是海洋面积最大的一个热带海洋岛屿省,岛上的陆地总面积约为3.55万平方公里。


           在这风光旖旎、景色怡人的海洋岛屿上,夹杂地聚居着勤劳、勇敢、聪颖的汉、黎、苗、回等族原住居民,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千百年来,数以百万计的岛上居民们,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智慧,在同大自然搏斗谋求生存的漫长岁月里,各兄弟民族之间不仅互通商贾、彼此交流生产知识,精神文化方面也是互相欣赏、借鉴和吸收,不仅逐步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改善了生活条件,同时也创造出各具民族特色、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古朴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海南汉族的唱琼剧、闹军坡、做公期等等很多很多;黎族的黎族山歌、鼻箫、黎族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制陶、酿酒、黎锦等手工艺,特别是绚丽的黎族织锦工艺更是著称于世;苗族的道教文化、山歌民谣、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童话童谣、幽默段子、笑话故事、以及竹编、藤器、蜡染、刺绣等等。这些都是岛内各族人民的祖先们在长期从事生产实践与生活劳动中不断地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们所继承着。在传承和弘扬这些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经过人们不断地择优汰劣并给予加工提炼,不断地增添新鲜积极健康的内容,逐步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纯朴自然的民族文化艺术之花。


           这些自然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民间文化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民间被广泛地传承了几千年。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的产生和传承有着它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背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凝聚下来的经验沉积。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化,它都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愧是中华文化的一大艺术瑰宝。


           当今社会,工厂遍布全球各地,制造业无所不能,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商品种类繁多花样齐全且质优价廉。一应俱全的工业产品像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涌入了千家万户,不仅远远地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也充实了消闲娱乐方式。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充斥下,生活在海南岛上的居民们也都无一例外地尽情享受着现代工业产品带来的方便,这些现代工业产品的出现和普及正在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劳动方式和生活娱乐内容。


         岛民们赖以生存的栖身场所船型屋茅草房,既不抗风又怕火灾,不如坚若磐石的钢筋混凝土砌筑的平顶房,谁还敢去住它?


           容器类要数塑料编织袋最实惠,此物既便宜又方便,能扩张又可缩小,形状无规,方圆随意。要载装啥物件时随手取来一只撑开袋口往里一塞绳子一扎口就行了,万事大吉,不怕跌倒任你摔。于是乎,竹筐、藤蓝也懒得费时费力去编了。


           至于娱乐方面那就更是不用说了,茶余饭后坐在沙发上从茶几里提起遥控器一按,什么娱乐节目电视里全都有,爱看啥就看啥,爱情、武打、歌舞任你选。什么时候想看就开,不想看了就关掉,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流行歌曲和摇滚音乐随身听。于是乎,就造成琼剧也没人去演了,那玩意儿还得搭台、化妆,事事费工费力,久而久之,再也没人会去学唱琼剧了。


           男青年们谈情说爱可以通过通讯媒介搞定,发信息、视频聊等等。再也用不着整天扯破喉咙唱那什么情歌了。


           大姑娘爱美追赶时髦,什么超薄超低胸的紧身衣、超短裙、健美裤成衣商店里款式多样想要哪样就买,既性感又舒适,谁还费事劳工去绣什么花头巾、蜡染裙呢?


           儿童的玩具更是铺天盖地玩不胜玩,什么变形金刚、奥特曼,熊大熊二、喜羊羊,遥控玩具、电动车。根本用不着你动刀动剪去弄什么积木、竹马、木轮车之类的土玩具。


           随着百岁老人的一个接一个地辞别我们离开人间相继驾鹤归西,她们带走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体的生命和灵魂,更多的是把她们传承了几千年并以此为生存依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毫无保留地带进了另一个世界去。我们以及下下一辈人失去的也不仅仅是尊敬的前辈,更是痛惜她们带走的那些无数的文化艺术瑰宝。


           虽然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大量资金用于抢救性地挖掘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有型的物体是可以通过博物馆来把它保存收藏起来的,可是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手工技艺怎么保护呢?即使是用文字去把它记载成册流传于世,那还有人会去学习使用它吗?即便是有少数人掌握了这些文化艺术,还能有它的立足之地和生存空间嘛?


           在现代文明大趋势的洪流淹没下,谁能有什么好办法来拯救我们这些濒临消失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


           李杰/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08(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