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我们的文化之根必须能在艺术中辨识——戴明德

        作者:核实中..2010-02-24 10:12:16 来源:网络

        在浦东,上海最高建筑物金茂大厦的对面,出人意料地耸立着一些两层的矮楼房。戴明德在那里有个小小的画廊。戴明德,水墨画家,出生于1943年,目前担任上海大学(简称上大)的绘画教授。画廊是个狭长的空间,里面摆着一张红色的木桌,两把简单的红色木凳,四面挂着戴明德新近完成的一些作品。通过玻璃门,人们能望见上海城市的新图景:吊车、摩天大厦、不断拔高的办公大楼。

        绘画收藏家戴明德展出的画大部分都是艺术家戴明德的作品吗?

        就只展出戴明德的画。我住的地方有些偏远,熟人总得花费些力气才能拜访到我。从八月份开始我在这儿有了自己的空间,一位特别欣赏我作品的朋友租了这家店,并交于我使用。他也负责召集了这里的工作人员。这个画廊对我而言是一种向外表现自我和作品的窗户。

        这也关系到您绘画作品的买卖不是吗?

        是的,但这并非最重要的一点。我在自己的画廊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在为自己找代理商。我和一些艺术品商人谈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中意的人选。水墨画在这方面更难些。

        但您看上去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情况而感到不安?

        我并不完全依赖自己作品的销售业绩。经济上我能靠绘画教授的退休金过活。另外,时不时地我也能卖出几幅作品。

        这听上去挺美妙和惬意的。

        作画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我们谈的首先是艺术的理念,是如何让自己享受乐趣,在创作中获得快乐。对我而言,绘画是一种游戏,“玩玩”,就像中国孩子们说的那样。市场机制造成的压力对艺术是不利的。

        在这点上也存在着不少的反对意见。许多艺术家需要来自外部的压力来帮助他们进行创作,他们需要一个规定的交付作品时间,以确保艺术品最终能够得以完成。

        我的创作不需要来自外部的压力。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给自己压力,对我而言,自行给予压力是一位艺术家的责任。而目的则一定是促进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通过艺术家个人的创作,将中国绘画艺术带入一个新境界。因此,与其说是压力,我更愿意将它看作一种个人为自己所设置的挑战。

        您所指的是一种内在的特性,即艺术家必须外化和表达其所思所感,还是一种来自外部的使命感,就像您刚才提到的责任,艺术家之所以进行创作,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意识到了自己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不能把这两者分开来看,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艺术家因为内心的某种驱动而作画,同时他也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不违背自己的艺术而绘画,我的创作冲动首先发自内心,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当然,这与我长期深入的宗教(佛教、道教等等)研究,也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内容上有关宗教、文化、哲学的研究,我的作品就成了纯粹的装饰品。

        您的画常以古老的字符为创作的出发点。

        我认为,商、周、秦朝(大约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字符能更加传神地表示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古汉字表示马的符号比起我们现在所用的“马”字,更能让人感受到马这样事物的存在和特性。在中国文字中存在着精神性。

        也许能这么说,您由此而与绘画艺术——至少是西方绘画艺术——背道而驰。因为几个世纪以来,绘画艺术注重的是抽象,而您则相反,希望从抽象化了文字回到图画。

        但也不能忘了,我并不是要简单地再生产。古文字写起来过于复杂,在这一方面,人们不再用古汉字,我并不感到可惜。但在艺术层面,人们能从它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关注的是如何从中找到中国社会的文化之根。目前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对艺术并非毫无影响。通过与传统的联系可以防止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同化,我个人觉得不同作品中对文化根有意识的保留是尤其重要的。同时我还想指出,中国的文字和中国书法有很强的抽象因素。它同西方绘画也有相通的地方。

        您如何看待您一些学生的发展?年轻一代恰恰对西方的影响和风格经常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

        就我所知,我的学生(中国画专业)大部分总认为学习传统的中国绘画是好的。它是一整套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以后学生们可以选择各种方向继续发展,他们对西方艺术并不反对和排斥,当今学生学画油画的比从事水墨的要多,很多则利用新的媒体手段。总体上我不担心中国文化会消失。在某些方面,比如书法中笔画的意义,人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琢磨意思,才能茅塞顿开。而先锋派的、西方的艺术理解起来大多直接和简单得多。年轻的人容易接受。

        学生们的这种发展不会让您觉得生气或感到被冒犯了吧?或者说变得有那么一点悲观?

        我觉得中国文化有许多的宽容在里面。中国文化中吸纳了许多外来的东西。与西方以及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很久以来就有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他者之精华,以自用。佛教在中国经过吸纳、消化,变成中国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壁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它们是中国的一大景致,事实上,这其中吸收了印度艺术文化的诸多影响,到唐代完全变成中国的风格。

        您的艺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启发,而您的这些艺术作品却在高楼鳞次栉比的浦东展出,这一对比不乏带些讽刺的意味。

        我觉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一种内在联系,没有历史文化的沉积,何来现在的发展。而且传统文化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转化它的内涵与形态,关键是如何转变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的智慧与优秀的精华。主要是看我们是不是能够领悟得到。以中国书法为例,西方现代不少著名艺术家从中吸收到营养,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我的作品既有我们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有现代的形态,这样的作品放在金茂大厦旁边不是最合适的吗?

        您如何看待这扇玻璃门前的城市发展?

        现在的城市建设整体来看,发展是好的。但有时我感到人们能够计划得更好些,能更多地想想这里的居民如何得以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中舒适地生活。如果多些花草树木会更漂亮。可以说,我只是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浦东,这片我们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孩提时代的一个同学曾经就住在对面,就在现如今金茂大厦矗立的地方。

        非常感谢。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9(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