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中国画要向前看—姜宝林访谈录

        作者:核实中..2010-01-22 11:49:29 来源:网络

        浙江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姜宝林不仅是一位山水画家,而且擅长水墨写意花卉。他的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吸收了民间艺术的东西,从而形成了自己强烈的艺术面貌,为当今画坛所推崇。近日,笔者走访了姜宝林先生,就他的艺术创作和当今画坛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王:作为一名山水画家,你的白描山水、积墨山水都是大家所欣赏的。同时,你的写意水墨花卉也是大家关注的对象,你在九届全国美展上获银奖的作品《又是一春风》画的就是写意水墨芭蕉。一个画家能在一个方面有所建树是一件很难的事,而你怎样做到多头出击,又都能有所收获呢?
        姜:我的山水画在读研究生前,主要是画江南,以山水小品为多,画风是抒情的、清淡的、文雅的。考研究生是准备学李可染,学他的艺术规律,学他的修养,所以,我非常虔诚地学他的规律。研究生时的老师孙克纲先生的泼墨很精彩,我又学他的大泼墨。1984年,石鲁在中国美术馆办个展,他的画有中国画的底蕴,又有新意,非常有冲击力,我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我想把孙克纲的大泼墨和石鲁的笔法结合在一起,从江南抒情的格调过渡到泼辣的、笔墨淋漓的气象。后来,我又尝试与我在奉化工作时探索的“白描山水”结合在一起。以前,我的“白描山水”是单线白描,后来,白描加色块,白描加泼墨,用肌理效果,用淡彩,用重彩,不断发展。后来,又探索积墨山水,这得益于黄宾虹。“白描”相对我来说“白”一些,积墨相对来说“黑”一些,这是我山水创作中并行的“两条腿”。
        跟山水并行的是花卉。以前对花卉很偏爱,很喜欢。但山水是我的主攻,由于得了颈椎病,不能画山水时,我就画些花卉调节调节。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画出了味道,这样才并行发展。
        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这样多头出击对你的创作有没有负面影响?
        姜:我有不少朋友都有你这样的担心,他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我提过合理的建议。一些老先生认为,我的花卉不比山水差。他们说,花卉突破难,你把山水的气势、山水的意境、山水的技法用进花卉画创作当中,这条路值得你走下去。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我应该走“积墨”这条路,我到现在都拿不定主意。不过,古代的大师都不是单打一,都是一专多能。即使现代画坛上也有不少大家是“多面手”,我的老师陆俨少先生的梅花,李可染的人物、牛,画得很精彩。
        王:你的作品有着深厚的传统笔墨根底,经得起细细品味;同时,你的作品又富有现代形式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很抓人。你是怎样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姜:我个人认为,首先要重视传统的继承;另一个是学习西方现代的东西;再一个是对民间的东西不放松。
        我是从传统出来的,对传统很重视。我认为,传统包括了继承和发展,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今天的发展是明天的传统。继承传统,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技法的。一件作品要在中国气派、中国的审美心理、笔墨技法方面都要到家。继承传统没底,所以要一面继承,一面创造,要研究西方的。西方的印象派、现代派都要研究,要“以中国传统的眼光看西方现代”,筛选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同时,用西方现代的眼光看中国传统,提取传统中的现代因素。
        民间的东西,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把我认为符合我追求的东西揉在一起,按我个人思路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整体效果。因为有整体才有冲击力。
        ——追求一个平面感。我的画强化二维平面效果。
        ——追求大对比、小对比的统一。艺术的规律就是对比,在对比中求和谐。
        ——追求单纯统一。变化多了就太碎,要在单纯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单纯。
        ——追求重复。因为重复就有秩序,重复就有力度。
        ——追求块面外轮廓的整体。
        ——追求形式美。每一张画都要有自己的形式。
        王:人们总爱将画家进行概念上的归类,现在对中国画的探索很多,有人在挖掘传统的,有人偏重西方的,还有人尝试实验水墨,不一而足。你的创作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
        姜:当前对中国画的探索虽然多样,但整体而言,我认为有三种状态:
        一是向后看。以古人的尺子作为标准,这样的画家占多数。重复别人来得容易,也容易被人承认,艺术市场上也容易成功。但要想搞出成绩,也比较难。
        二是向外看。实验水墨、观念水墨都是属于这个范畴,这有它合理的因素,现代年轻人很容易接受。
        三是向前看。它要求画家既要有传统的功力,又要有现代审美,即按中国画的自身规律演变为现代形态。我自己认为我是按“向前看”的标准指导自己的创作的。
        王:你为什么会有这样明确的艺术追求?
        姜:这方面,黄宾虹先生的画语录给了我颇多启发。真正站得住脚的画家都是跨时代的,要看到中国画发展的趋势。我个人认为,中国画的探索既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又要有现代感,同时还要有强烈的个性。相对来说,中国画重意境,重内涵;西方重形式,重情感,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我有几枚图章表达的就是我这样的思考:一是变者生;二是不与人同;三是走极端。我说的走极端不是偏执,不是钻牛角尖。艺术允许偏爱,我要把自己的偏爱发展到一个极致,这才能形成自己鲜明的面貌。我力戒无病呻吟,反对不痛不痒。
        王:当前中国画坛有些混乱,就你看来,哪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姜:我认为有几个倾向很不好:
        一是有人急功近利,忽视了对中国画的全面把握和规范的训练。没有基本的起笔、收笔,这是一个危机。不能把这个技术系统丢了。悟性再好,也要有手头积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二是普遍存在西方的修养高于中国画的修养。
        三是一些有一定的水平、有一定成就的画家不重视生活感受,总是重复古人的程式。画家应该有自己的感受,石涛画语录里的“尊受”章,说的就是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有人讲黄宾虹的画看起来就没有什么差别,这是错误的认识,黄宾虹的画是画精神,画感受的。
        四是不重视创造,不重视创造自己的个性面貌,这阻碍了中国画的发展。历代大家都是开宗立派的。

          姜宝林
          
          山东平度人,1942年出生于山东蓬莱。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在潘天寿院长主持下,师从顾坤伯、陆维钊、陆俨少。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浙江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4(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