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公信力是一面宝镜——关于画廊和拍卖行之间关系的讨论

        作者:核实中..2010-07-02 14:01:04 来源:网络

          人物:陆洁民(市场资深专家) 何金芳(《画廊》杂志总监)



          在艺术市场的流通中,画廊和拍卖行是两大干将,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画廊隶属于一级市场,直接面对艺术家和藏家;而拍卖行属于二级市场,直接为藏家服务。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如情人和配偶,非常微妙,既有交叉又有区别、既竞争又合作。如果从服务对象来讲,画廊是否应该涉足拍卖,形成统一战线?抑或保持泾渭分明的态度各做各的?拍卖之后对画廊有怎样的影响?本次谈话从苏富比春拍切入,本编和陆老师对此展开探讨。其实,不管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暧昧,最关键之处,还是如何建立各自的公信力。公信力像一面宝镜,直接映射出画廊和拍卖行的实力、执行力,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对于他们共同的服务对象而言,“收藏是修养,投资是需要”。



          《画廊》:陆老师,你昨天刚从香港苏富比现场归来,不知拍卖情况如何?



          陆洁民(以下简称“陆”):这次拍卖总的来说表现不错,当代油画、近代老油画、古现代水墨书画的精品都拍得很高,一般水平的画作就底价一口成交。可以感受到中国富强的能量,很多人都出手买很精的东西,这说明了一点,很有钱的人不管是懂还是不懂,都认为凡是走进美术史的大师级作品,只要有精品出现他们就用高价来买,所以一般的行家因为资金不足,就很难买到高质量的东西。



          《画廊》:此次表现比较出色的有哪些藏家?



          陆:主要是台湾的大藏家家族,大陆的是去年表现很不错的刘益谦和王薇夫妇,就现场观察他们下手买了很多东西。刘先生买了一幅傅抱石的作品,王薇就购买了岳敏君作品(1466万港币),另外夺得当代艺术专场头筹的刘野的大幅作品也被王薇收归囊中(1914万港币)。



          《画廊》:看来当代部分已渐趋理智。书画呢,情况如何,此次好像有几张争议性较大,特别是齐白石的作品。



          陆:备受瞩目的张宗宪国画专场虽不理想但还算满意,56%预估价格普遍偏高。齐白石的“大老虎”以3202万港币高价成交,这件作品在春拍之前就有传言是赝品。其实这也是拍卖的一种策略,有争议的作品观望的人多,竞价的人少便可以较低的价钱购得。在这种策略底下就验证了一句话:只有自信才能透视真相。所以每个人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是很重要。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仍以高价成交是因为内行人懂得辨别真伪,就不会受“策略”所动,一般的人反而会被谣言所影响。而这幅背对着的老虎,符合了齐白石画作精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风格,因此拍得不错。
         《画廊》:去年秋拍齐白石拍到9千万的天价,其实是因为时机比较成熟,藏家已经把齐白石的形象定位为市场的明星了,民间早流传着“南张北齐”的说法,所以形成一个指标性的参考,导致他的其他作品的升价。



          陆:在普遍升价的情况下,齐白石的精品就越涨越贵了。



          《画廊》:像齐白石这些大师一般都是由藏家拿出来拍的,但那些年轻艺术家的呢?是个人还是画廊送?因为我发现近来画廊对拍卖的看法有了一些变化。之前采访很多画廊的时候他们都说从来不沾拍卖的边,唯恐避之不及,但现在不是了,他们觉得和拍卖行合作,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在为藏家服务,你觉得是这样吗?



          陆:画廊是第一市场,拍卖是第二市场。成功的画家慢慢会走到拍卖中去的,因为藏家会把好作品拿出来转让出售,从而购买更好的艺术品。这就是收藏过程的一种修养或游戏或投资的行为,它是很多方面的一个想法。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画廊与拍卖的关系,我们老是站在讲师的角度或市场分析的角度,但从艺术家的角度切入,是画廊最先发掘他们的作品,然后再进入拍卖市场,近几年很多年轻艺术家都跳过画廊直接进入拍卖,所以这一定是藏家的导向,也是藏家在做“活化收藏”时调整藏品,而有时藏家也常参与到艺术家运作的金钱游戏当中。因此,在市场中,许多不合常理的现象是很难避免的。



          现在我们从收藏家的角度来看画廊与拍卖的不同。对藏家而言,如果拍卖行的知名度比较高,公信度比较强,对他所购买的东西就有保护和认真的作用,那他们就可以买到二手市场的精品。但现在拍卖行太多了,到底哪个有公信力?对于中国的拍卖行来说,历史很短,从1994年迄今也只有16年的时间,而像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些全球最具公信力的拍卖行起码有200多年历史,无论在艺术投资还是收藏的角度,他们都能收集到很多精彩的大师作品,吸引到很多藏家,以至于他们不需要到画廊去征集艺术品。因为大部分画廊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与大拍卖行较劲,画廊也在不断地积累其公信力的能量。我认为买家有两种,一种是行家,一种是大众,而大众里面有部分人只信任拍卖行并只向他们购买艺术品,另一种大众则认为拍卖的叫价太高,在画廊反而可以买到价钱合理的作品,但差别在于这些买家都是冒着买到赝品的危险,而关键是眼力与自信。藏家也有两种,一种是喜欢,比较多在画廊买作品;另一种是投资,多数在拍场上购买。
          《画廊》:在画廊也有购买到“假货”的可能吗?应该如何去建立画廊的公信力?

          陆:古画都有赝品的可能,卖假货的画廊还是有的。但越好的画廊就越不会有假的可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眼光较劲及诚信的问题,画廊建立公信力的途径就是服务好它的藏家,为藏家负责。如果大家都冲着拍卖行买艺术品,画廊的生意就会受到影响。但画廊的工作就是发现新的“明星”,艺术市场永远需要新的“明星”,好的画廊就能不断地发现有潜力的艺术家,因此一部分收藏家就盯着画廊,看他们有没有发现新的明星。一般好的画廊要是发现非常优秀的年轻艺术家,藏家们就只能向画廊购买,因为此时他们的作品未能进入拍卖行。不过有一些少数表现很好的年轻艺术家也进入拍卖场,那么画廊跟拍卖行就变成了相互配合的单位。例如好的日本画廊代理了一些好的日本当代艺术,而日本当代艺术在各大艺博会的销售也不错,此时拍卖行就会去搜罗这些作品,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藏家而搜,但是也得注意日本的经济发展尚未恢复!日本艺市没购买力,藏家也会担心。要是日本藏家不购买日本当代艺术品,那么当他们涨到一定价位,将会有停滞的危险,这是可以持续观察的。
          现在年轻艺术家进入拍卖场的时间缩短了,因为藏家的购买能量提升了,拍卖行在修建的时候也希望能培养年轻的艺术家,挑选的作品与藏家的喜好是很有关系的。



          《画廊》:我觉得画廊毕竟是一级市场,如果画廊跟拍行在一定程度上联手,会不会给市场制造了很多炒作的可能性?



          陆:理论上是藏家提供作品给拍卖公司,但是拍卖行也不可避免要跟画廊打交道。比如某藏家特别喜欢某个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作品,希望他们能出售他/她的作品,所以这个时候要把画廊看成收藏单位,既是卖画的也是收藏的。如果画廊比较忌讳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想表明自己没有把作品送到拍卖行炒作,所以就回避。但是这还是个人想法,如果某画廊不为炒作,只出于拍卖行需要某件作品,他们从仓库里拿出来就一点问题也没有,这是画廊老板的态度与修养的问题!



          《画廊》:画廊和拍卖之间的关系是既独立又合作,那么拍卖之后对画廊的影响又会是怎样呢?



          陆:我认为是一种指标性的引导作用,假如一件作品在拍卖场上拍出了好的价格,那画廊的作品就会相对好卖,水涨船高,反之亦然。这会直接影响一些大众的观感,但是真正的行家就去把握机会,跟画廊讨价还价。所以拍卖某程度上起到了指标性的作用。金融海啸冲击了2009年的春、秋拍,大家都期待着海啸过后的拍卖会带来怎样的现状。我的感觉是买家都显得相对冷静了很多。收藏是修养,投资是需要。我们都希望所有的画廊老板都抱着有理想的态度去教育艺术爱好者,走进他们的画廊,去享受买到一张能挂在墙上欣赏的好画的乐趣,而不是购买一张放到仓库里的画,等若干年涨了10倍再转让。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