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油画
      分享到:

      耿鑫专访

        作者:核实中..2009-12-31 16:31:31 来源:网络

        时间:2009年10月
        地点:杭州工作室
        记者:耿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绘画的?
        耿鑫:我起步比较晚,接触绘画应该是在1987年,当时我在我们当地的牡丹影院上班。有一天看到我一个很要好的同事——影院的美工张少鸿先生在画电影海报,觉得好玩。人家说艺高人胆大,我是无艺人胆大,看他眯着小眼睛很认真、吃力地在那里临摹,感觉有点“小题大做”。于是我很不谦虚地夺过他手中的笔自己画起来。

        当我画完后我和他都惊呆了。记得当时画的是个外国电影的海报,叫《神秘的黄玫瑰》,人物处理的逼真传神,画里的那个人手里还拿着把有八个出火管的手枪,呵呵!虽然手画起来有点难度,但被我表现的非常成功。当时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这么棒的作品是出自自己之手!于是经宣传股的国画家李同安老师推荐,第二天我就进入了我们老家当时最好的文化窗口——红旗影院当上了美工,从而结束了我在门口把门的职业生涯。像做梦一样意外地成了同事们羡慕崇拜的“画家”。呵呵!所以,直到现在我一直很感谢这两个人!

        我父亲是个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我的美术天赋也许我是受他的熏陶或遗传吧!我家老爷子听说我当上了美工而且还是红旗影院的美工,除了不相信之外还怕有损他的名声。有一天,他像监考一样亲眼目睹了我的整个作画过程才算“心服口服”。我妈偷偷告诉我:“你爸说你小子比他画的都好”。呵呵!老爷子终于谦虚了一把。

        当时好多人说我是天才,我自己也开始发现我是一块画画的材料。因此很多老师和朋友建议我接受正规的学院训练,于是在88年我就很荣幸的进入了浙江美术学院(后改成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应该说从那时候我才算真正地开始接触绘画,知道了画画是怎么回事。

        记者:您早期作品的题材是以人物为主,之后又是什么原因使您对风景产生了兴趣呢?
        耿鑫:我早期的作品主要以古典写实人物为主,那时候天天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拿着照片磨来磨去,创作的激情都在“磨”的制作过程中变得乏味了,虽然很累,但一年也出不了几张满意之作。

        有一天,我当年的老师秦大虎先生到我的工作室看了我的很多作品后说:“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对色彩的敏感性并不亚于印象派的色彩,只是比较含蓄微妙而已!你应该多写生,特别是要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色彩、组织色彩。”

        他的话使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开始到大自然里去体验色彩的变化,感受自然界不同的色彩现象。等之后再用照片去创作时,我感到已经有一种主观的东西渐渐渗透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尤其是在色彩方面。自己的风格也渐渐形成了。由于每年我都要到户外去写生,所以,近几年对风景的创作相对来说多了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人物创作。

        记者:您的作品更多记录的是那些没有被文明“污染”过的大自然,或者是市井里的平凡百姓,这种风土人情,使人感受到一种淳朴自然之美。我很想知道,您生活在美丽的杭州,为什么不画您身边的西湖美景、都市风光,却要画那些穷山僻壤的乡村山野呢?谈一下您在选取这些题材时的想法?
        耿鑫:我不太喜欢经过人为雕凿的东西,只对自然朴实之物情有独衷。不可否认,杭州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乡村山野更能给我创作的灵感。特别是北方农村那种大气、淳朴的感觉要比柔美的杭州风景更富有悲壮的情怀。这也和我出生在山东,对北方的风景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有关吧。所以近些年来,我对北方题材的田野风景比较偏爱,创作数量也较多了起来。

        按社会的发展规律,被文明“掠过”的地方,应该是件好事情,对这里文化、经济的发展有好处。但我更关注社会最底层的一些东西,比如:他们好多有原生态的自然美和一些保存完好的文化遗产,更多的是富有真情一些东西。当年香港凤凰卫视拍摄的《寻找即将失去的家园》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也曾经在农村生活过几年,他们的生活状态本身就是一种美,他们勤劳、朴实、憨厚、好客也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就像我在自己的博客里写过的一段话:我喜欢农村,因为那里有城里人所向往的的田园。我喜欢那里的人们,因为,他们特“农民”。因此,我每年都到乡村山野写生体验生活。市井百姓,在城市里也是弱势群体,他们有着城市里朴实,真实的生活特点,也最容易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文化风貌。总之,我对真善美的现实主义题材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个人认为,如果一幅画里缺少这些东西,这张画里就没有了灵魂,当然,作品本身的语言技巧以及作者自身的综合素养也很重要,它体现了一个画家所特有的表现力。当然,不仅仅内容要感人,画面营造的形式语言也要有可读性。

        记者:以《朱家峪》系列作品其中的一幅为例,谈一下您创作这个系列作品的感受。
        耿鑫:由于长期生活在美丽的杭州,喧闹的都市,妖娆的美景并没有给我太多的创作灵感。近些年来反而对家乡那些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山山水水有了特殊的感觉,这可能是一种怀旧吧,一种对家乡的眷恋。

        2006年应山东伊凡画廊的董事长党莉女士的邀请到了朱家峪这个地方。朱家峪在山东章丘境内,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说是古老,其实老百姓的房子不少是八十年代山东鲁中地区农村流行的红砖加土坯的民房。但在一些破烂陈旧的黄土坯建造的古式民房的衬托下,色彩非常好看。房院连绵起伏,错落有致,很有特色。特别是在阳光和山丘的呵护下,显得含蓄而温馨。这种山东农村的田园风景给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在我的这个系列作品当中,一幅幅作品使我在绘画语言上拥有了新的理解,我开始力图用最朴素的笔触,不加修饰地描写百姓辛劳平和的生活状态。其实,这个系列作品里体现的不完全是朱家峪,但都是山东农村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因此,我对这个系列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画家要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不仅要熟悉这个题材,还要有切身的感受和情感融于其中。

        记者:您前一段时间去山东写生有哪些收获?
        耿鑫:其实我每年都会驱车到乡下画一个月左右的画,一是为了亲临大自然,感受乡土的气息。另外,在远离喧嚣的城市后,对自己各方面的压力也是一种释放吧!这是我第三次到朱家峪,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我偏爱这里初春和晚秋的景色,那种朝朝暮暮,日起日落的变化,那种苍凉感和带有几分神秘的、特别的暖灰调令我神往。我的脚前段时间因为受伤未愈,这次去没有画几幅画,但还是收获很大。它让我在朱家峪这个系列创作中,无论在画面的表现语言上还是意境上,又重新认识了自己。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的?
        耿鑫:我认为写生有两层意思:首先,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它比较贴近对象;其次,写生可以使你在面对对象时直接注入你的情怀,它给你提供了主观地感受对象、表现对象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对象仅仅是个参照物。其实在我觉得写生和创作没有什么绝对的区分。比如像塞尚的《阿尔陴斯山》,以及梵高、毕加索的很多作品。因为创作本身就是主观的把对象进行情感的升华,用艺术家自己的综合素养去挖掘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

        记者:在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您是怎样面对的?
        耿:我遇到的生活上的坎坷比较多,首先就是 “穷”。当年自己出来求学的时候,家里并不支持。因为我刚刚谋到一个“画家”的职业,父亲让我珍惜。做教师的母亲说我要面对现实,不要生活在半梦半醒之间,何况上学又需要花这么多钱。但是我的性格却是只要认准的事便决不回头。

        88年,我先在浙美(中国国美院)油画系进修班,后来考了好几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这个学校的油画专业。读了几年大学和研究生却很少花家里的钱,所以那个时候的“穷”我至今都忘不了。88年,我十元钱的生活费能用一个月。每天在宿舍用电茶缸白水煮面加大油和酱油下肚度日,直到后来把自己吃的白眼球多黑眼球少,外班的同学还以为我在闹痢疾脱水。当然,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买不起画布就用被单等等。不过,穷在那时候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自己的意志和品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炼就的。另外,在学习和创作上也遇到过不少的坎坷,但我并没有把这些看作是挫折。在我觉得,艺术创作的道路本身就是充满艰辛与坎坷的。比如在创作过程中,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画家最痛苦的事情,技术和艺术修养的结合对每个画家都是个大问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需要有勇气面对面坎坷,有信心沿着布满艰辛的路走下去。因为艺术探索的道路是没有终点的。

        在温大教书期间和阿龙、阿冬老师在舒院长家中喝啤酒比赛。这样的比赛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老舒也是我们“孤儿院”(在校里包括老舒本人都是单身)的院长,在温大教书的三年时间可能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记者:您认为要成为艺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耿鑫: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他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一个优秀的画家,不光需要有坚实的基本功,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修养、音乐修养和文化底蕴。要博览群书,从生活中和姊妹艺术中摄取营养。画画没有捷径,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勤奋,踏踏实实去研究自己的路子。特别是在当今高度物质化的生存环境里,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份纯洁的诗情,来架构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精神空间。

        记者:您觉得您现在与过去的风景作品有哪些明显的变化?谈谈今后您在艺术上的探索与研究方向?
        耿鑫:我越来越不喜欢在大学读书期间那些学院派条条框框的东西了,而我过去的写生比较偏重于这些因素。比如,如何尊重对象,如何注意形体空间、光感、色彩、透视,甚至时空的概念。我最近几年看了不少中国画以及其他的传统绘画,当代艺术的一些新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想法。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的思维也是如此。

        我非常喜欢俄国画家尼古拉•费欣的毕业创作《菜娥》,以及他很有影响力的早期作品,可惜他后来离开了自己的国土去了美国,在那里画的作品大多缺乏感染力,没有表现出他应有的高度。

        立根本土,画自己熟悉的、情有独钟的题材是一个画家必须遵循的。不要盲目的模仿别人的东西,因为你是中国人,你的作品里要有自己本民族的东西。当然,在油画语言上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大家或一些优秀的画家。这些年来,我基本坚持写实的原则,同时,吸收了很多印象派的东西。另外,中国画的绘画元素和当代绘画的语言技巧、抽象表现对我的作品也有影响。去年在詹建俊先生家里做客,他对我的作品提出了“要学会加减法”等一些衷言对我触动很大。从我过去对自己的作品一直盲目追求色彩“混沌”的印象派效果等方面有了新的总结和理解。现实主义作品是我致力研究的创作方向,但也会吸收一些当代艺术的表现性语言和符号,甚至一些中国画的绘画元素,用来渗透到自己的作品里面,我觉得更有时代感和“意思”。总之是要立足本土,关注当代,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坚持走自己的路!

        耿鑫,山东菏泽人。毕业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曾任教于温州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职业油画家。

        艺术活动

        1992年 电影海报《女明星秘史》、《杀人工厂》入选“山东海报创作展”,《女明星秘史》获金奖。 (济南)

        1994年 作品《太阳正浓的时候》入选“中国第八届美展山东分区展” (济南)

        1995年 作品《飘动的云之一》入选“中国油画精品展”并被法国米格尔收藏 (北京)

        1996年 作品《镜子》入选“山东首届油画双年展” 并获优秀奖

        1997年 作品《百年沧桑•回归篇》参加“全国庆香港回归大型美展” 获优秀奖 (北京),作品编入《全国庆香港回归美术作品集》并被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刊登

        1998年 作品《阳光岁月》入选“山东省第二届油画双年展” (济南),作品《我们的家园》入选“山东省建国50周年大型美展” (济南)

        1999年 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作为《中国•杭州第二届西湖艺术博览会》组委会特邀参展画家,作品《桃儿》获本次展览优秀奖 (杭州)

        2001年 参加“都市部落——王平、张亚冰、耿鑫、童燕汝南、成军五人展”(杭州)

        2003年 作品《寺院》参加“人与自然——中日美术交流展” (杭州)

        2005年 作品《守望家园》入选“杭州油画大展” ( 杭州)

        2006年 参加“一片江南——浙派油画五人邀请展” (山东美术馆)

        2007年 山东电视台以“耿鑫的田园情结”为专题分上下篇报道其艺术成就,作品《朱家峪系列•狮子口》、《大风景•马岭岗》分别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品创作大赛(油画年)”和“中国西北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展”

        2008年 参加“60、70、80——四人油画邀请展”(周庄当代艺术馆),作品《二月的阳光》入选“中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并获奖 (北京当代艺术馆)

        2009年 作品《岁月无声》入选“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 (浙江美术馆)

        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油画》、《美术关注——中国油画名家》、《艺术界》、《美术大观》等。

        个人专著:《耿鑫油画集》、《耿鑫素描头像》、《耿鑫速写》、《耿鑫色彩静物》、《艺术家色彩模本——耿鑫卷》、《耿鑫色彩风景》《人物头像•女性篇》、《不同动态的人物速写》、《中国油画名家——耿鑫》等。

        记者:伟子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0(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