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第二届青年美展 李广才专访

        作者:核实中..2009-12-31 16:05:43 来源:网络

        李广才,生于1950年,江苏徐州人。擅长油画。197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现在徐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作品有《大车》等。

        记者:您的作品《大车》参加了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展”,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创作了那幅作品?
        李广才:我参展“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作品《大车》,作品中场景在苏鲁豫皖交接处徐州一带是常见的。画中的四轮木车从春秋战国一直用到80年代中期,周游列国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就是乘的这种车,社会主义新中国30年了还在用,老牛拉破车,一个“慢”字怎能了得。

        一次我骑车去徐州近郊汉王乡写生,看到四个老汉闲坐在大车棚前,身着土布衣,吸着旱烟袋,其中一人已病入膏肓。我画了其中三个人的速写。我取大车为题,寓意明确,决定取舍后,画了草图,每天去现场写生,有些道具是借来直接写生的。有自然天成也有瑕疵,送展期限紧迫,画面没有过份修饰,只好罢手了。省展有人说此画“体大思精,笔势纵放”决定送京。包装时因为和另一幅较小的画共用一个木箱,我的画框被锯掉二十几厘米,所幸是画布没有裁掉,北京展览获奖的就是那幅残缺的《大车》。展后画布重绷,但钉眼还在。颜色有些脱落,但我没有再重画。有意留下了那个年代的粗糙,留下那段历史。

        记者:当时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对您的创作有何影响?
        李广才:1980年,我30岁,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天灾人祸,食不果腹,文革动乱和各种政治运动,国家落后,人民贫苦。“知青一代” 是不幸年代中最不幸的一代,我辈中的人杰陈丹青曾在他的书中有过精彩描写,我也曾撰过一联。

        念一人权谋,挑民斗,造千古奇冤,十年浩劫,青史穷骂名。

        秧万家福祉,篡国策,配广阔天地,八载下放,赤子尽寒心。

        展览正逢改革开放之初,百姓重见天日,各业百废待兴,经历过文革和下放的知青一代画家,有感而发,创作的作品是感人至极的。

        记者:您觉得“第二届青年美展”和“前进中的青美展”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
        李广才:“前进中的青美展”这个命题很好,从画什么到怎么画,艺术精神回归艺术本体所显现的活力在那次展览中十分突出。学院教育的成果取代了业余和野路子,知青一代画家陆续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补课进修,成为技术上的正规军。“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情真意切,“前进中的青美展”探索可嘉,两届展览各领风骚。

        新一代画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从来没有背上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包袱,自然轻松的展开了翅膀。

        “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也发生在那一年,龙的传人上演了一场西方百年中国一梦的喜剧、悲剧、闹剧。几代人的经验警醒着我们,共性产生崇高,走到极端便是僵死。个性激发创造力,不加约束也会堕落。前者以假乱真,后者指丑为美,实质都是以恶侵善。

        艺术多元的时代开始了,正如孟禄丁、张群的那幅《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录》中描绘的中国亚当夏娃初食禁果的感觉和喻示,美好的堕落,堕落的美好。失去了封闭的乐园,得到的是广阔的世界。

        记者:您对“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有关注吗?
        李广才:“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开展后,我邀请几个同行一睹当今一代青年人的风彩,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既无惊喜也无失望。平实的画风反映了这一代青年人的生活。他们从小衣食无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技艺完善,平和且真实,生活就是这样的,绘画也是这样的。稍感遗憾的是,仍有一批优秀的青年画家没有参展,这可能是多元时代的必然结果,不像多年前的“全国美展”被戏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当今的年轻人是幸运的,未来的天空我们仍可期待,世界最终是属于他们的。

        记者:伟子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5(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