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人物访谈:项仕中 专访

        作者:核实中..2009-12-31 15:49:53 来源:网络

        时间:2009年7月
        地点:咖啡厅
        采访/文字:乌蓝
        成功的作品应具有深厚的“功夫”: “功夫”一曰工夫,即作者为创作所投入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创作中项仕中严格遵守欧洲古典油画制作程序的科学体系,讲究技术含量,确保作品的制作质量达到精准与完美。 “功夫”二曰造诣即作者的绘画技法和精神品格,项仕中善于借鉴东西方优秀文化遗产,在绘画技法上常采用坦培拉和油画古典技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当代艺术观念。作品重视编撰,强调幻想,宣扬人文态度,追求浓郁的文化气氛和唯美的意境。

        ———刘孔喜
        2007年12月10日

        记者:项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绘画的?

        项仕中:如果从自发角度,我从记事起就喜欢画画了,按现在专业的说法,当时的行为属涂鸦吧,但我觉得当时我是在很有意识的创作。

        上学以后,我的美术天分得到了充分发挥。我喜欢上美术课,因为画得好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小学三年级时一位姓陈的美术老师送我一本浙江美院编的《艺用人体解剖》书(这本书我现在还认为是最简洁、最实用的美术用解剖书),我经常在课外对着临摹,这应该算是我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

        在初中阶段,我在嘉兴秀洲区文化馆的袁谷人、陈玉峰两位老师的辅导下以特长生名义考入浙江平湖师范学校学习。在那里,朱矩君、彭正海、吕海舟、顾激、沈家龙诸位老师对我进行了系统正规的美术基础教育,是他们培养我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学习,从此走上了美术的专业道路。

        乌蓝:在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谁对您的影响最大?

        项仕中:在我的学画经历中,各个阶段都有很多位老师对我的学业给与了悉心指导,是他们扶持着我一步步攀登艺术高峰,走向艺术成熟,我由衷的感谢他们。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刘孔喜教授,在我艺术成型的阶段,是他发现了我,培养了我。刘老师有着很高的学术造诣,他精湛的绘画技艺、活跃的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作风,为我树立了榜样,他的言传身教将使我收益终生!

        记者:您的作品具有浓郁的西方古典写实主义风格,但是看您的作品,不管是人物还是道具,皆具有中国特征,我们想知道您是如何将这种西方的古典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之中的。

        项仕中:油画中国化、民族化一直是我国油画界研讨的热点,对此我国前辈油画大师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油画本体意义的技术层面上学习传统油画,但在精神层面上体现中国气派,使两者交融并发展。我不大喜欢简单的在技术层面上以中国画技法改造西画,即时被人称为“油山水”、“油国画”、“油年画”等的画法。当然也不能简单的用中国体裁、题材来体现中国特色。怎样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哲学观念体现在油画中是油画中国化的本质,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课题,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环境会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在浙江,人杰地灵、民风平和,完成了我的基础教育,积淀了人文素养,确立了人生理想;在上海,快节奏的经济生活氛围,使我养成办事认真,讲究效率与质量的习惯;在北京,使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坚定了严谨治学、从容创作的专业思想。在以上积淀的基础上来到西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使我加强了中国化、民族化即国际化的直观认识。在以“弘美厚德、借古开今”作为办学宗旨的西安美术学院任教,依托西安周秦汉唐传统、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思想和长安画派、黄土画派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目前的作品中较多的出现了中国元素,但这仅是我在此阶段的探索,在精神层面使作品体现更多的中国特色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至于我的古典写实画风追求与我的审美取向与求学经历有关。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浙江美术学院求学期间是国内美术界刚经历过“八五新潮”的时期,美术创作更趋多元化,国内油画创作与教学上产生对欧洲古典油画的追摹倾向,所以当时我就对欧洲古典油画有了基本的理论学习与临摹创作实践;后来我又到上海师范大学徐芒耀教授工作室进修,使我对古典油画技法和具象油画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2003年又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师从刘孔喜教授继续研究油画古典技法材料与坦培拉绘画技法,使自己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我的这些学习背景是我创作风格形成的主体条件。

        记者:古典技法的绘制过程是非常严谨的,在当下这种浮躁与快餐的氛围下,您还坚持这种技法去创作,能谈谈您的想法吗?

        项仕中:某种画风的选择取决于一个人的审美理想与性格特质,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某一画种或某一种风格,尤其在当今日新月异的资讯时代,人们接受着超容量的信息,专业和非专业的诱惑无处不在,所以选择成了现代人的一大苦恼,当然选择本来就是痛苦的,正确的选择就更难。我经过多年大量的艺术实践与选择,最终确定古典写实油画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创作道路,这也算是美术创作中的一条寂寞坚辛之路,一如佛教中的密宗,其修行是最艰苦的,但我觉得我适合并擅长此道,乐此不疲。

        撇开从事写实油画必须具备的解剖、透视、色彩、素描等科学造型体系知识和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的复杂理论与操作不谈,想在发源于欧洲,有着悠久历史传统与难以逾越高峰的写实油画领域有所成绩谈何容易,目前学子大多另辟蹊径,避开前辈大师创立的高峰,自立门户,不失为一条攀登艺术高峰的捷径,但是我却执拗并执着的选择了写实油画创作。我觉得在当下这种物质、文化高度繁荣的到处充彻垃圾(生活垃圾、视觉垃圾、听觉垃圾)人心浮躁的商业环境中,崇尚精品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艺术精品是不可能很快、很容易就能产生的,个体能创造的精品数量也不会太多,纵览古今中外的大师作品就能明白此理。所以我觉得选择写实油画创作,用心经营作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数量很有意义,在时间精力都很投入的情况下,目前我的大幅面作品基本每件都要花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虽在质量与数量上尚待继续提高,但自以为自己在认真的实践精品文化的理念。要吸取黔驴技穷的教训,很多人以一件作品成名以后,由于主客观等原因再也难以创作出新的力作,或是重复生产被认可的某一图式的作品,所以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应不断超越自我,强调可持续发展。

        其实艺术创作就是做学问,是一条寂寞之路,大家看到的仅是成功者的光环,没有注意到他们为之付出的艰苦劳动,尤其在学术上,成功与努力成正比。所以年轻人在选准艺术道路的基础上,要沉得住性子,甘做冷板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记者:你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项仕中:以下几点支撑我的创作理念,指引着我的创作道路,具体起来说有四点:

        一、作品应体现新的观念,强调原创性与精神品格,继承东西方优秀文化遗产,宣扬人文态度,重视编撰,强调幻想,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当代艺术观念。

        二、作品必须具备技术含量,在创作中遵守欧洲古典油画制作程序成熟的科学体系,讲究制作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油画的材质美感,确保作品的稳定与寿命,使制作质量达到精准与完美。

        三、作品要体现作者的功夫,功夫一指造诣,即作者应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绘画技法,二指作者为创作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出精品与力作。

        四、作品在体现以上要素的基础上要画得有感觉,即具备油画的绘画性及笔墨趣味,画家的综合素养潜移默化的流淌在笔端,决定了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记者:您的作品《文明系列之机器时代》,用机器与人体作为创作载体,从精神层面,您是如何把二者所链接的?谈谈您的创作构思及想法?

        项仕中:我认为在作品中体现中国式的想象力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写意”精神是油画中国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为此我在创作中渗透中国的意象文化,借鉴西方超现实风格,注重作品的想象力与原创性。

        我觉得在写实油画中注重想象力是很有价值的,想象力是创作的前提,是创作的原动力,一切的创作基础,甚至是推动人类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石。我不大喜欢用写实油画的手法简单的描绘没有想象力的画面,一个画家如果单纯并完整的描绘所画的事物,那便仅仅是再现,纵然画的再真实,绘画技法再纯熟,那也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临摹,观赏者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仅仅是画家所画的东西的真实性,只能感叹画家的高超技巧,虽然这也是很重要并且是很难做到的,它也体现了画家的情感、修养、品格与审美,但这确实也导致了写实油画的单一面貌。一个绘画创作者,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能再现客观事物,而是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用想象力来加以升华,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加载于想象之中,然后再将所形成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时,观赏者所看到的并不再是一幅简单写实的画,而是一幅饱含创作者内心感情和对事物更深层次认知并被赋予全新生命力的作品,面对这样有生命力并且让人感动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具有灵魂的创作。

        《文明系列之机器时代》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其中也充分发挥了我的想象力。创作灵感来自自己对于工业文明的反思,在当下人类倡导环境保护、绿色家园的情境下,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机器带给人们利益,同时也异化了人类。为了体现此一主题,我借用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动态表现人在机器背景前的挣扎状态,隐喻现代人是“机器的奴隶”。画面中被机器包裹的人体正是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下奋力挣扎的人类缩影,画面深刻反映了人们在为工业文明而欢欣雀跃时,也终会陷入到工业化危机的两难之中。为了强化画中人体与机器的联系,我对画面做了虚实处理,使人体与背景融为一体,此也加强了作品的神秘感与某种超现实的意味。此作运用古典油画技法,讲究制作程序与绘制技巧,在超现实的意境中表现现实严峻的主题。作品将古典与现代、现实与超现实、对称与变化、静止与运动等诸多精神和形式的矛盾因素统一在一起,有较强的激情特征和视觉冲击力。

        记者:您的很多作品,都采用了坦培拉技法,那么这种技法对您的创作有那些帮助?

        项仕中:不知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我很早就对油画技法与材料感兴趣。1987年西安美院周正著的《油画技法》一书是我看过的最早的一本油画技法书,当时我16岁,后来逐渐的加大了关注的力度,看过象潘世勋先生著的《欧洲传统油画演进300图》、杨红太先生著的《古典油画技法》等书。1992年出版的美国蛋彩画家罗伯特•维克力著的《蛋彩画技法详解》一书,使我了解了蛋彩画的详细作画方法,但是没有实践。直到2003年,我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刘孔喜教授的研究生后,在先生的指导下,对以蛋彩画为代表的坦培拉绘画系统、蛋油混合技法、油画间接画法等欧洲古典油画技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在临摹与创作中进行了大量实践。我取得了很好的画面效果。

        我对以透明间接画法为基本特征的坦培拉技法在油画创作中进行灵活运用,过程中通常用坦培拉或油彩以单色或多层薄涂直接画法为主,再以坦培拉提白与透明调色膏罩染交替进行,如此多次反复,使作品色层更加透明,色彩更加醇厚,形体更加浑厚,肌理更加丰富,形成多层混合技法的特殊美感,提高了作品的技术含量,超越了一般直接画法简单的画面效果,增强了传统意义上油画视觉效果的纯正性,凸显了油画本体意义上的技法材料特征。

        记者:您觉得绘画技法与材料知识对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来讲,有那些重要的意义?

        项仕中:精神的自由是以可靠的技术为基础的。

        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方法、手段和技能、技巧 。在油画中,技术指油画的功能、材料、形式、技巧,工艺程序和精神传达等,它主要体现在手工操作方式的技术活动中,是用来表现一个画家思想的手段,是油画本体意义上最重要,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层,最基础的实体部分,故可以说一个画家的绘画技法就是他的艺术风格,不管他以此种技法来表现何种题材。而用来实现此种技法的物质载体就是绘画材料。即艺术是观念的、精神的、人文的、形而上的,但形而上必须通过形式下而起作用,绘画的形而下就是其材料技法,也即绘画的技术性因素。所以从技术层面来说,对绘画技法与材料的掌握程度就决定了这个画家技艺水平的高低。故好的艺术作品应是内涵美、技艺美、材料美等因素的完美统一。

        我国古语说:“工以理材为难”,“资质者,艺之贞也”,这说明材料在制作物质产品中的重要作用,材料是构成技术美的物质因素和载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机械等属性。如果不重视材料的固有属性,随意地加以使用,就不能制造出合乎需要的作品。

        绘画技法是画家使用材料的方法。这并非像许多人认为的那么不重要,事实上,用绝对可靠的材料也可能画出很不耐久的画来。技法应该由内容的需要而产生。如果技法能使画家为可能恰好而又令人信服地表达他所必须说的东西,这种技法就是最好的,关于材料使用的一些总的指导思想和技艺的法则还是有的,它们都是基于从实际经验得出的科学原理之上的。

        我国目前油画创作及教学中对欧洲古典油画技法材料方面研究的不足和美术界普遍存在的轻视油画技法材料的现状,现在很多画家已经放弃了各种传统上严谨的油画技法,缺乏可靠的技术基础,有些画家甚至担心,假如过分地关心技术,他们的艺术个性就会受到损害的思想,所以我认为画家不管他属于哪一个画派,在使用各种制作方法时,既要掌握有关的材料知识,又应具有鉴别判断能力,从而以最好的方式正确地使用技法材料,这样才能奠定发展个人风格的牢固基础,同时也才能创作出更加精美,更加耐久的艺术作品来。

        记者:在创作之外,您有那些爱好,这些爱好是否会潜移默化的进入您的创作?

        项仕中:如果把美术教师作为我的职业,那么我的业余爱好就是作画,所以能将爱好与职业结合的人是幸运的。至于创作之外的业余爱好,我似乎很多,旅游、电影、音乐、阅读等,广泛的兴趣会带给你无穷乐趣。但如果充分满足了这些爱好,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创作质量与数量,为了画画,我把它们几乎都舍弃了。同事常说我不会玩,是个无趣的人,也确实,我们也常讨论画家的生活质量很低,不像人们观念中认为的那样洒脱,再说我选择的古典写实细密画风,更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我作画的计时单位是“整天”而不是“小时”。 但相对于那些我尊敬的卓越画家来说,我的投入程度还远远不够,要知道,他们的成就既得益于他们的才华,也取决于他们的敬业精神。作画是个体行为,每天象达摩面壁一样的面对画布作画,没有精神的虔诚投入将不会使作品的艺术品质得到升华。当然,在顺利的绘制过程中听听音乐、新闻、故事也不失为一种精神调节,使气氛变得轻松、愉悦,但在作品的构想阶段这些就全变成了噪音,我在思考时是容不得半点杂音的。

        如果说创作出有思想深度的震撼力作品需要画家丰富的人生阅历的话,那么从视觉修养角度而言,增加画家的视觉阅历对于开阔眼界,提高欣赏层次与品位,则显得更为直接与单纯。就像书法家讲究“读帖”一样,除开文学修养,画家通过对优秀视觉艺术作品的阅读,如欣赏电影、图片等也能提升自身的内在精神品格,拓展作品的外在视觉形式。图片阅读的经验应该是大量的,它在提升你高度的同时也会带给你无穷灵感。

        记者:您今后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项仕中:在将来的艺术之路上,我必须继续沉下心来,一方面应该继续深入地研究西方油画的传统,研究油画艺术语言的规律性,寻找更为丰富的艺术语言资源;另一方面将眼光转向东方美学,在保持油画艺术特性的同时,寻找更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油画表达方式。在继承学习中外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西方油画的精髓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从整体上丰富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提高作品的品位,寻求油画艺术语言的革新、独创与新的变革发展契机。

        我今后创作计划是继续创作以人物为主体的作品,以写实的技法、寓意的手段、戏剧性的方式,人文关怀的态度、文化的高度,继承中西方文化遗产,努力实践油画中国化。

        项仕中,浙江人。毕业于中国美院和首都师大,获油画古典技法与材料方向硕士学位,现为西安美院油画系讲师。

        记者:乌蓝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0(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