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一)——米歇尔·斯蒂芬森

        作者:核实中..2009-12-28 14:09:24 来源:网络

        关于米歇尔·斯蒂芬森(Michele Stephenson):
        米歇尔·斯蒂芬森(Michele Stephenson),美国《时代周刊》前摄影部主任。曾任《时代周刊》杂志摄影部主任19年,并于最近退休。其任期内《时代》获得摄影与图片编辑奖项的数量是前所未有的。仅在过去5年里,《时代》就赢得400个奖项,其中包括1994年获得的美国国家杂志奖。1999年,在法国佩皮尼昂国际报道摄影节上,当选年度最佳图片编辑。2004年,获得露西奖年度最佳图片编辑奖。曾于1992年-1996年作为授课老师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南非、中国参加自由新闻摄影论坛的5次年会,1994年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委,1995年任该赛事评委会主席。2001-2006年任海外新闻协会奖图片组委会委员,曾担任美国年度新闻照片国际比赛(POYi)评委、美国NPPA最佳新闻摄影奖评委和法国佩皮尼昂国际报道摄影节评委。编辑的画册有《放眼看世界》(阿里克西亚基金会)、《生命中的日子》系列图书、《经过越南》、《24小时网络空间》、《数码一日》、《美国女人》、《美国家庭生活》等等。


          比较荷赛与华赛,米歇尔更欣赏华赛的评选方式

          色影无忌:作为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评委(以下简称“华赛”),您对本次华赛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米歇尔: 此次比赛的组织非常非常得好,组织人员的工作非常出色,从而使得我们的工作变得简单些,从评委的角度讲,这让我们更好地完成了评选工作。另外,此次参赛的摄影师风格多样,作品的涉及面非常广,有很多新颖有趣的选题,在不同组别中都能发现非常出色的参赛作品。
          在此之前,我除了看过参加荷赛的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对其他的中国新闻摄影师并不熟悉,所以我希望能在华赛看到更多出色的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作品,而在评选中我确实看到了,这让我很欣喜。华赛举办5年以来,全球有更多地摄影师知道了华赛并且参加华赛,华赛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


          色影无忌:您曾经做过荷赛的评委,您能否比较一下荷赛与华赛的不同之处。
          米歇尔: 荷赛毕竟已经举办了50多年,已经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性比赛,他们获得了许多荷兰地方的赞助支持,所以组织规模极大,有一些工作人员一整年都在为荷赛工作。去年,荷赛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在比赛后为得奖作品做了10个拷贝,到全世界10个地点同时举办展览。这让荷赛在全世界都受到瞩目。荷赛的展览每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会有更多人知道荷赛,那么第二年就会参加比赛。我相信当荷赛第一次来到中国肯定也是这样的情况。这便是它如何声名远播的。
          其次在数量上,荷赛的参赛作品数量大过华赛,选题范围上也更为广泛一些。荷赛的作品太多了,我做评委的那几年最多的时候有超过9万6千幅参赛作品,真有点让人应接不暇。所以在我们评选之前,荷赛组织方提前一周就有一个筛选,淘汰几乎2/3的照片,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在第二周中看完3万多张的照片,所以工作密度是很大的,尤其当那一年有许多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则更加大了评选工作的难度。
          所以,我其实更欣赏华赛的评选方式,这和我所了解的其他比赛的评选都有所不同,包括荷赛。在评选中,评委们将各个组别的作品先进行两轮的筛选,然后停一下,进行另外一个组别的评选,这让我们有机会思考和吸收之前的作品,然后再做出最终的决定。而荷赛的评选则是在一个组别一路评选到底,直到选出最终得奖者,使得我们没有机会停下来,想想有没有什么遗漏的,是不是应该再回过头看看,是不是应该做这样的选择等等。所以我更喜欢华赛的评选方式。
          米歇尔讲述年度图片大奖的评选过程以及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

          色影无忌:您如何评价此次获奖的作品,他们是否是您预期的那些作品,还是在您的意料之外?
          米歇尔: 首先我想说,在我来做评委之前我就带着很高的期许,而最终的结果也并没有使我失望。我尤其为年度图片大奖的得奖作品感到骄傲(注:邹森《母爱•地震》),那张作品就是我们所要的。
          我认为,不能说因为一个新闻事件受到了极大地舆论关注,就迫使评委们觉得有必要从以那个事件为题材的作品中选出大奖,却不管照片本身是否是一张出色的新闻作品。这是我们评委必须认识到并且保持清醒的。所以,我们选择那幅作品作为年度大奖也并不是因为去年在中国发生了地震这个大事件。值得欣慰的是,邹森的这张作品的题材与影像本身都很优秀。它几乎包含了一张优秀照片应有的所有元素,它的品质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在最终结果出来的前一晚,我脑子里一直在思考这张照片,因为在那之前我曾比较倾向于另外一幅作品,但是当这幅照片获得单幅金奖并且也被列为年度大奖的有力竞争者时,我便清楚认识到,就是这幅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第二天的评选中,我们首先从11幅候选中选出3幅,然后又剩下2幅,其中一幅就是我先前倾向的那张,一幅就是邹森的这张。于是我心里想,就是这张了!虽然有4个评委表示很难选择,但最后这幅作品仍然先以12:1的大比例一次性胜出。
          色影无忌:那么您评判新闻照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呢?
          米歇尔: 首先,我心目中的好照片都应该有一定的技术,所以,摄影技术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为那是必须的。其次,我希望照片具有冲击力,良好的构图,作者对素材的组织和选择,还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摄影师,不但需要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捕捉到画面,而且要有能力控制取景器中所看到的现场,因为这显示了摄影师叙述新闻故事的能力以及他与众不同的观点,而这正是我想在一幅优秀作品中看到的。


          《芭蕾女孩》的横片竖放曾引起评委争议,作者这样做有违新闻的真实性

          色影无忌:此次比赛的评选中,有没有出现争议性较大的作品?
          米歇尔: 有。有一张中国摄影师拍摄的地震题材的照片引起了评委们的争论。照片拍摄的是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小女孩躺在床上(记者注:即新闻人物类单幅金奖作品《芭蕾女孩》),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便说,这张图片有点不对劲。这张照片是竖构图的,但是我在看的时候却忍不住要歪着脑袋横过来看。于是我便询问工作人员是否确定原图就是这样呈现的,他们核对后回答我说,原图就是以竖构图递交的。接着这张照片通过了两轮筛选一直到最后一轮,都没有评委表示异议,于是在休息期间,我便让其他评委看看这张图片是否有问题,于是大家开始仔细观看照片的细节,最终我们意识到,这张照片原来应该是横构图的,只要留意床边上人们的站姿就能明白。
          于是大家恍然大悟,作者第一时间拍摄的时候是横构图,但是作者选择旋转了图片,因为如果竖构图的话,观众看到女孩的脸,而她却看着另外一个方向,那样更有视觉冲击力。不少中国评委也认为竖构图的表现力更强,但对于我来说,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不能这样看图片,这将有损整个比赛以及评委会的原则,因为真实情况不是如此,作者操纵了故事,事实被歪曲了,不管那样是否更有表现力,都是不可以的。格里格(南非籍评委,普利策奖获得者)拒绝评选这幅,我也无法对照片做出评价,因为已经没有意义。这张照片后来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最终评委主席规定,假如这幅照片最终得奖,将以横构图的形式出版。这是很有意思的争论,他们说之前从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过。(记者注:最终获得金奖的这副作品是以横构图形式公布)。
          在荷赛也会出现有争议的照片,一般情况是需要评委投票来做最终决定,而不是由任意一个评委的意愿而定。但是我发现有一个比较令人沮丧的现象是,不论在荷赛还是华赛,如果有两张照片难分伯仲,各有争议,那么经常会出现第三张照片,它并没有其他两张优秀,但是由于没有人有反对意见,于是便成为最终的得奖作品……而且我发现,虽然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评委们会一直讨论,但是如果在最后一刻某一位评委发表了看法,那似乎导向性更大,所有人会忽然都一窝蜂地同意了他的看法,但是事后回想起来,却又觉得当初的决定太过于仓促了。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更谨慎一些。
          中国摄影记者目前最需改进的是提高对作品的自我编辑能力

          色影无忌:通过此次比赛,您认为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是不足和需要提高的。您有什么建议?
           米歇尔: 我们发现此次故事类组别的一些参选作品没有经过很好的编辑。所谓的编辑并不是指后期制作(photoshop), 而是你怎么组织、编排单幅照片从而保证一个良好的叙事效果。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参赛的组图如果将它们拆开,你将发现很多优秀的单幅作品,但是由于编排的失误,放在一起看影响了新闻故事的完整性。举个例子,比如一组8至10张单幅的组照,在我们评委来看,可能6张就够了,但是可能摄影师觉得照片越多表达得越多,但那样反而画蛇添足。当然有的时候多一点照片确实能更具表现力,但不是一直可行的。
          在评选后,一个记者问我,究竟几张照片才是合适的数量来表达,我认为那是由内容决定,我们经常看到在一张报纸的头版只放了一张照片,但照样能表达一个新闻故事。如果一张照片就能讲好故事,那为什么要两张呢?
          所以,对于故事类组图来说,摄影师比较考虑到的是如何保证故事的精准、节奏感和戏剧性,从而达到一个强有力的表述,而不是重复类似的图片,那样只会破坏情绪,增添累赘感。
        我认为,由于网络给新闻提供了更大的版面空间,故事类组照在将来会越来越流行。因此,此次比赛之后,我们和组织方讨论了是否可以开展一些工作坊(workshop),来辅导摄影师们如何更好地编辑组图。
          另外,我认为中国的摄影师们还有一个不足就是缺乏生活体验,我可以猜测到,如果在哈萨克斯坦或者其他地方发生类似的大地震,不会有很多中国摄影师跑去拍摄。中国摄影师总体来说不太周游世界,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作品。
          当然,中国摄影师也有极大的优势,那就是中国地大物博,是个每天有许多故事发生的国家。许多外国人都不知道,但希望知道。所以其实中国的摄影师还是有很多创作空间的。
          在大事件的拍摄中,一个独特的视角是让作品出彩的重要因素

          色影无忌:每当一次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一定有很多摄影师都会拍摄类似的题材,譬如今年,我想您一定在评选中看到了许多关于地震、奥运会、雪灾等题材的作品,那么您觉得什么因素能让一张照片从数千张同题材的照片中脱颖而出呢?
          米歇尔: 一个特别的视角是很重要的。以地震为例,这次中国四川的地震如此严重,破坏力如此之大,对于新闻摄影来说,一定有很多瞬间被遗漏了,因为摄影师无法到达那样的现场。而对于那些到达现场的摄影师来说,捕捉决定性瞬间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只有一次机会。而就这“一次”而言,我觉得获得年度大奖的摄影师表现得十分出色,与其他很多拍摄灾民的照片不同,这是一幅关于人类共有情感的写照,它表现了在自然灾害面前,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作者选择了正确的角度,正确的构图,虽然格里格认为如果这张照片稍作剪裁会更有表现力,但是它仍然优秀,因为它有一种让你“陷入”的力量,它抓住你的注意力,会持续停留在你的记忆里。
          在任何一个新闻事件现场,摄影师都会遇到竞争对手,可能是8个,或者80个,甚至更多。所以你需要有这样的天赋来选择一个不同与别人的视角来看待事件。在《时代周刊》,我们有一些具备这样能力的优秀记者,比如拍摄一场枯燥的新闻发布会,所有人都挤在前面,而我们一个记者退后了一步,把所有摄影师和发布会一起都拍了下来,这便是一个有意思的照片,因为他同时表现了观看事件的公众们,为图片增添了事件现场的信息。当然,如果你和所有竞争对手都处在同一位置,那么你需要有构图的天赋,如何来框取你需要的画面。
          《时代周刊》有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叫做Christopher Morris, 他有一次拍摄布什与他的国防成员一起开新闻发布会的照片,布什与拉姆斯菲尔德等5人一起走向摄影记者。所有记者都站成两排,你可以想象那种情况下拍出来的照片是多么雷同乏味。但是Christopher却拍出了与别人不同的照片,他是唯一一个只选取拍摄布什,拉姆斯菲尔德,切尼三个人的摄影师,我们称这张照片为“三个朋友”(three amigos)。这张照片迎合了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左派还是右派等等几乎所有人的口味。如果你敬仰这三位,这张照片则让你觉得他们看起来很严肃,很厉害。如果你是反对这三位的,这张照片也是很意味深长的,因为他们三个从另一个角度看起来就像是三个怪人。记者出色地抓住了这三位的面部表情,让你感受到他们是怎样的人。
        所以说在那样的环境下,器材都一样,环境都一样,那么,头脑,摄影师的想法,如何通过影像来传达想法,则是最为重要的。

          
          摄影记者应该理智地表现灾难性事件,而不是利用残酷的影像“吓跑”读者

          色影无忌:您觉得怎样一种影像才是表现灾难最“明智”的方式,是否只有尸体,鲜血才是最有表现力和必须的?
           米歇尔: 与此次中国地震题材相类似的是之前美国经历的911事件,那一段时间,新闻也充斥着很多很残酷的照片,人们的断臂残肢,人们跳楼的场景等等。就我的观点,我认为在那样的事件面前,重要的是摄影师选择的内容具有象征意义,能表现悲剧、事件的严重性、破坏范围和规模,而不是“利用”鲜血、尸体等惨烈的影像。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华赛年度大奖作品那么出色的原因之一,因为摄影师呈现的影像并不是不堪入目的,并不让人厌恶,或者由于太残忍而叫人不敢看。它是可观看的,并且让人能花时间思考得更深远,母亲与孩子,人与自然等等。
          新闻摄影的角色是让大众传达新闻信息,讲述新闻事件,引起公众的思考,而不是把公众吓跑。公众不喜欢看到经过“消毒”的照片,但也不希望看到走极端的影像。《时代周刊》经常被西方媒体批评在选图方面太过“软弱”,同样地,荷赛也受到过类似的批评,但我们(指《时代周刊》)经常思考的是保持一个“中立”的位置,而不是走极端。
          今年荷赛的年度大奖作品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品,摄影师拍摄的不是一个暴力和冲突的现场,而是一个警察拿着枪走进一间房间,是关于经济的话题。有人批评这张图片有一点误导性,人们所看到的影像可能让人们误解事实上要呈现的。我理解这点,但是我认为摄影师并没有操纵现场,现场就是那样。所以我很喜欢那张组照。

          明年华赛的规则可能会稍作改动

          色影无忌:明年的华赛在规则上是否会有些改变?
          米歇尔: 在今年的地震作品中,有一些组照故事性比较强,但从单幅作品来说则弱了点,有些则是单幅很出色,故事性稍差。我们一些评委想投票给那些单幅出色的组照,因为我们觉得组照中的单幅很有机会获得单幅金奖,但是最终结果是,有更强故事性(但是单幅逊色些)的组照赢得了大多数选票。这便影响了参加单幅金奖评选的作品质量。
          以今年荷赛的年度照片为例,它是从组照中选出来的单幅,而那组组照得到的是银奖,并不是金奖。所以今年华赛结束之后,我们评委与组织方讨论,是否从明年开始可以将这方面规则改变,不单单只从金奖作品中选择年度图片大奖,这样,选择面会更广一些。
          华赛的评选并没有受到荷赛结果的影响

          色影无忌:我们注意到此次华赛的一些作品已经参加过之前的荷赛并且得了奖。同样的,这些作品在此次华赛中也得奖了。这是否意味着评委们在评选中会受到荷赛结果的影响?
           米歇尔: 我想并没有太多影响,据我了解,一些评委在来参加华赛之前有意不看荷赛的得奖作品,以保持评选的公正与公平。而我也只是大概浏览了一些荷赛的得奖作品。
          在华赛的实际评选中,确实有评委意识到,有些照片因为得了荷赛已经获得了极大地曝光率。但我认为那并不能成为把这张照片排除在外的理由。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我们参加华赛,评选的是所有参加华赛的作品,重要的是我们所看到的照片本身是否是一张出色的照片,如果是,那么就值得把奖项颁给他。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之前我在荷赛看到的中国参赛作品,在这次华赛中并没有看到,我不知道为什么。
          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必须对工作真正的有热情和动力

          色影无忌: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在今年的荷赛和华赛都得到大奖,同样,照片本身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有人怀疑作品是否是摆拍,有人质疑他的新闻性,您的看法是如何。

          米歇尔: 我不确定作者是否有进行摆拍,或许那是可能的。我对此也有过困惑,但是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这幅作品参加的是自然环境的组别,并不是新闻类组别。参加荷赛与华赛的作品并不一定全是报道新闻现场的图片,也可以是一些专题类的创作。
          色影无忌:您对中国摄影师还有什么建议么?在个人素质方面或者题材关注方面。
          米歇尔: 题材上,我建议中国摄影师可以多关注环境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比较消极,但这是一个全球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重要问题。还有就是经济问题,这在未来几年都会成为一个热点,也会有很多故事发生,可以关注工作者或者企业家等等。
          个人素质方面,我认为语言很重要,它能让你走得更远。还有就是应该多阅读,我知道摄影师们都很少阅读,在美国也是这样。但是这很重要,当然,技能不是靠看书训练的,我认为好的摄影师都有一定的技术,那是基础,只是在此之后,更多的阅读,譬如对社会学或者经济、科技方面的了解能提升你在拍摄时的意识。还有就是应该多和不同领域的新闻摄影师们交流,多看其他优秀摄影师的作品集。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必须对工作真正的有热情和动力。在西方,有很多优秀的摄影师大多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并没有那些有稳定工作的摄影师那么有生活保障。所以他们在拍摄上似乎更积极些,会主动去寻找题材而不是等人派发给你任务。你可以说他们是为了生活,但是事实也是他们有更强大的工作热情,他们经常能捕捉到“上班族”们无法捕捉的事件。

          多媒体时代确实到来了,但是静态影像不应该完全被视频取代

          色影无忌:最近,西方不少报纸都关门倒闭,其中不乏有百年历史的老报,很多人预言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静态照片将逐渐消失,被动态影像取代。您的看法是什么?
           米歇尔:我确实觉得多媒体时代已经来到了。据我所知,现在美国报纸招聘摄影师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必须会视频制作,并将这条罗列在合约中。
          在美国,10年前已经有人开始策划工作坊教摄影师们如何制作视频。有人觉得制作视频是首要的,如果需要照片的话,可以从视频中截取。但我并不那样认为。虽然我曾经碰到过一些视频中截取的静态影像比直接拍摄的静态照片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但是那并不正常,因为它是从动态中抽取的一帧,我认为并不能很好的表述完整的新闻事件。
          所以我并不希望视频取代静态影像。我经常上网看新闻,但是大多数我看到的视频新闻都很无趣,不是剪辑得很差,就是太冗长。目前为止,我看到最好的视频新闻是《华盛顿邮报》的网站新闻,他们的编辑把所有新闻都控制在2分钟之内。我觉得这是正确的,因为视频很容易“丢失”观众。
          我觉得将静态影像融入多媒体时代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制作一个由照片组成的视频,照片之间是简单的淡入淡出,或推进、拉出,可以加入音乐,环境录音,或者旁白。我认为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它是一个由静态影像构成的多媒体作品,不单有文字叙述,也有影像作为背景。这种方式不单能吸引观众,而且能交代更多的细节,能持续地抓住你的思绪——因为静态影像更叫人深思。

        来源:无忌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