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书法
      分享到:

      武微波:传奇跌宕的水墨人生(作者:温敬雅/采访)

        作者:核实中..2009-12-26 11:01:48 来源:网络

        时间:2009年9月22日下午
        受访者:武微波
        采访者:温敬雅





        温敬雅(以下简称温):据我所知,武老师幼年的生活非常艰苦。

        武微波(以下简称伍):是这样的。我是我父亲和母亲的老来子,我出生的时候,我父亲53岁,母亲47岁。我籍贯在江苏盐城,黄海之滨的盐城滩涂湿地。我父亲母亲都是普通劳动者,我是我家的第13个孩子,小的时候吃过“百家奶”。生活的贫困对我性格、艺术气质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也使我养成了对普通群众审美的关注与出发点。

        温:您又是怎样对书法产生兴趣的呢?

        武:很多书法家成长的经历都差不多,对书法的兴趣都来源于父辈、家族的传统以及师长的鼓励。我五岁随父亲学书法,七岁随兄长学画。虽然当时60年代,整个书法环境不太好,但是有一种对书法、对绘画的真诚和热忱,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不带有功利性的热爱。这种朴素的热情伴随着我走过这么多年,一直支撑着我,不断钻研、勤学苦练。

        温:您说的很对。书法在传统社会当中是一个读书人的生活必须品,但同时也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爱好,因此书法往往是一个人一生的修为。您在油画方面也有很深的修为是吧?

        武:我七岁起就开始接触绘画,十二岁在黄海写生的时候受到触动,给自己改了名字叫做“微波”,十四岁徒步江北进行写生。在绘画上也付出了很多汗水。为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艺,我遍访名师。可以这样讲,当代中国最出名的书画家我都拜访过,除了五十年代就去世的徐悲鸿、齐白石先生,和在台湾的张大千先生。我曾经在浙江美院学习过油画;在南京师范学院学习素描,我的素描功底是很深的,到现在已经有1009公斤素描速写作品了;我还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从金梅生、金雪尘两位先生学习水彩画……等等吧,我的艺术道路可以归结为是转益多师。

        温:也就是说,您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美术教育。
        武:其实是这样的。我当时考上了浙江美院油画系(即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但是我被我们大队的人“押”回来了,不让我去上。后来我又考上了那里,又被大队的人“押”回来了。就这样,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温:您在对书法和绘画都有深入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视觉书画”,您是怎样定义视觉书画的呢?

        武:简单说来,就是将图腾与中国汉字符号相结合,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追求自由与博爱的精神,由于有了具象的图腾,汉字符号的情感进一步外化,就能让所有人都能看懂,贴近普通民众,让他们也体悟到艺术带来的精神满足。

        温:可以说视觉书画是时代的产物,是审美多元化的反应。您怎么看待现代书法和传统的关系呢?

        武:关于风格,我个人主张取法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演化出自己的风格。首先要对审美有足够的、敏锐的认识,并且要深入传统,从传统中来。但是毕竟书法不再是人们身边记录的工具,他已经成为提炼出来的汉字线条审美,所以书家需要在创作中体察汉字的结构与涵义,结合篇章的精神内涵与书家自身的情趣导向,加工成书法艺术。

        比如,我们创作的时候,首先要研究古人造字,从画的像形到象形文字,蕴藏什么,表现什么。为何古人不把“囚”作牢,又为何把“牛”在“宀”下做为牢字,是什么道理;“人”在“口”中作为“囚”字,又有什么意图,为什么不将“囚”作为“牢”用呢等等……

        温:总体来说,您是非常认可现代书法史继承传统的创新,依然在道法点画等方面与传统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只是在构成和视觉效果上更贴近时代,反映今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趋向。

        您这次展览的重量级作品《中国人》应该说就是您在视觉书画探索中的代表作,取得了广泛的认可,您是怎样解读“中国人”的呢?

        武:1986年的前后,我在拜师访友的途中,路过井冈山、延安,偶然看到毛主席有幅手叉腰的仰视照片,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觉得毛主席这个形象正式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于是,我把毛泽东的形象与汉字“中”字熔铸在一起,演绎为既像人又像字的特殊图腾。紧接着我又与很多中医名家共同探讨人体结构,用易经和哲学的理念解读人体的206根骨骼,以及人体外部肌肉的视觉透视,通过“中”字抽象了人体素描。

        “国”字呢就是我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得到的灵感,用的是繁体字的“国”,又特别将台湾宝岛的板块抽象为既伸外又相连的一“点”。

        中国人的“人”字,虽然只有两划,但在这里深深地溶注了我对邓小平同志的感恩。我全家在文革中所受到了巨大的精神伤害,令尚在少年的我灵承受了同龄人所不应承受的磨难,直到有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所以,我将中国人的“人”字表达为邓小平的形象。我在大量的资料中翻阅到邓小平先生在大海里游泳的照片。于是将小平同志的小腿肚肌肉具象与抽象的表现在“人”字的一撇一捺中。

        温:您把《中国人》定义为创意哲理画是吧。听说它在报章上发表了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反响,尤其是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响应是吧?

        武:1989年《中国人》作品发表以来,确实反响很大,在全球各类华人报刊转载发表了7000多家。因为《中国人》超出了单纯书画的范畴,人们已不单纯地把它当作一幅书法,或一帧绘画来欣赏。是字还是画都无关紧要,而直接把《中国人》作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符号——“中国人站起来了”的符号,激发了大家内心的情感与建设的决心。

        这幅作品对我的影响也很深刻。我一下子顿悟了:最简单的也是最美的;最美的也是人们最为接受的。在那个时候,我深深的体会到我父亲生前对我的教诲:从简单到复杂难,再从复杂到简单更难!

        温:我注意到您特别重视普通民众对于您作品的反应。

        武:是这样的。我不求专家的赞美,只求百姓的认可。这与我父亲的教导有关,与我数十年在民间的生活体悟有关。世界上,国家给画家发工资的,只有中国一个。纵观全国大大小小的画院,有头衔没有能力的大有人在,那些人组织的协会之类的,我一向是不参与活动的。

        温:应该说,正是由于您对普通百姓的重视,才可能创作出《中国人》这样贴近民生、充满民族豪情的作品。

        武:我还画了不少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的作品。我少年的时候就创作了《粒粒皆知苦》、《半夜顶星晨》等。我还为南京大屠杀,为伊拉客战争中死去的人民创作了视觉形象书法作品《人民不需要战争》。为被人类屠杀的野生动物创作了思维推理油画《地球人类被动物控制·这不是谎言》等。从各个角度反应民生与时代精神。

        温:这次个展是您在北大举办的第一次展览,您在开幕式上表示,将来要多多创作北大题材的作品。您能不能透露一下您打算从哪些角度出发呢?

        武:北京大学是全国第一学府。我非常荣幸此次能在北大做我的书法个展,并且请到诸多专家、媒体莅临指导。我没有上过大学,因此非常想补上这个人生的路程。我打算在北大做一名旁听生,接触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说到创作,我认为北大的精神就是“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我要从这个大的角度出发,表现出北大的朝气、锐气和灵气。用“即兴思维”外化我对北大的情感,丰富北大各个层次的形象。

        温:感谢您接受今日艺术网的采访,祝您此次的展览圆满成功!

        武:谢谢!

        附:武微波简历
        北京人,祖籍江苏盐城,从艺45年,1009公斤素描速写,1500幅风情徒步写生油画,1645万字,23华里的长卷《意蕴红楼梦》,120幅哲理新派《油画石头记》,51幅超现实主义推理派中国元素油画……这些作品全部来自于同一位作者——武微波。

        武微波,素有“江北一怪”之称,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家,一级书法家,中国书画史上唯一将图腾与中国汉字符号相结合的超理想主义的意想书画家。他从小习艺,从小镇的文化站等基层工作做起,经过了几十年的贫穷生活,游历了全国各地名山大川,绘制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风景油画,作品表达出他那种向往自然、渴望自由的风格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翻开武微波的创作年表,可以发现创意几乎贯穿了他整个创作过程:他和夫人梁克君创作了长达23华里的《红楼书画长卷》、他用毛笔蘸油画颜料,用书法的线条开创了中国元素油画的先河。而他的图腾书画《中国人》从1985年创作初稿至今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其间先后经历了5次大的修改,直到90年代初才真正完成。图腾书画《中国人》采用图腾象形符号为基础,运用哲学新思维理念,打破了书法和绘画的界限,独树一帜,中西结合.书画合一.从繁化简.立意深刻.充满了“落笔惊春雷,运笔魂风声”的艺术魅力。

        武微波是怀着对大自然的爱戴和用乐观来面对人生的巨大激情,按照“大美无形”和“艺无定法”的哲学道理来解读自然主义美学,运用形象思维创造理想主义。也因此,他的书画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富有感染力,有极度的夸张感、有着惊人的想象力,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有是虚幻的存在,将人类有形的空间,与自然无形的空间升华到思想的高度,将一泻千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统一在方寸之中,正是“方寸之画布,尽现大世界”。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