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杨茗钧:艺术家需要更多支持

        作者:核实中..2009-12-25 16:26:48 来源:网络

          商报:《非“瞳”寻常》艺术展即将开展,您作为本次展览的赞助商,当初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选择赞助艺术?

          杨茗钧:我本身比较喜欢艺术,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展览。我认为,中国的油画,在公众眼中只有一些高价作品,似乎这些高价作品代表了中国油画的全部,这是一种误区。实际上,让油画进入公众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目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已经走出了最初资本积累的阶段,他们有实力收藏艺术品。作为一家企业,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能在企业中加入文化内涵,无形中会增强企业的形象。同时,企业参与到艺术当中,会更好地让公众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

          商报:本次《非“瞳”寻常》艺术展的参展作品,都是在圆形画布上进行创作,您如何看待本次展览的变化?

          杨茗钧:本次展览非常突出“圆”的概念,变化比较大,确实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是,它不是简单地从“方”到“圆”,而是结合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从我的感受来讲,对于这种变化是比较激动的。

          商报: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都减少了对艺术品方面的投入,同时艺术市场也处在低迷期,此时您赞助油画展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杨茗钧:我觉得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做一些事情。金融风暴给我带来很多“近距离”接触艺术的机会,在艺术品市场红火的时期,这样的机会是不多见的,现在赞助油画展览可能关注度会更大。

          同时,本次展览有20多位艺术家参展,其中还有一些新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让公众了解他们的机会,而且能满足公众了解艺术的需求。此外,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刚刚有些起色,现在就“一盆冷水浇头”,他们需要更大的支持,某些言论中对他们冷嘲热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我希望能帮助艺术家走出困境。

          商报: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收藏家正在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而不是遵循美术史的脉络进行收藏,与国际上的收藏体系存在差距,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杨茗钧:我认为无论是艺术还是其他方面,在进入一个地区的时候,都要和本地进行结合。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在中国也没有几年时间,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才有一部分人有实力、时间和兴趣进行收藏,现在还达不到国外系统化收藏的水平,因此不能用一个很高的收藏标准来要求这些收藏家。

          同时,作为收藏家应该出于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收藏,并逐渐完善自己收藏的种类,现在还是培养收藏环境和意识的阶段,让公众都有追求艺术和精神生活的需求,目前谈论国际收藏体系太早了。

          商报:您收藏艺术品的出发点是什么?

          杨茗钧:自己的感受,收藏一幅作品的出发点应该是喜爱,并且要读懂作品,我不会太在意收藏的作品会有多大的增值空间。艺术固然脱离不了商业,但绝对不能等同于商业。此外,我认为收藏作品应该“收而不藏”,将收藏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公众能够看到这些作品,推广艺术并创造一种艺术氛围。

          商报:您如何看待年轻艺术家?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风险是否很大?

          杨茗钧:对于年轻艺术家一定不要排斥,他们会是今后艺术市场的主流。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要看他们今后的发展、有没有发展空间、是否会成为艺术界的主流、社会是否会接受等等。我认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收藏家可以多收藏一些,从价格上看,他们的作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带来的风险也不会太大。从简单的升值角度上讲,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4(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