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刘建华:艺术家应该坚持原创性

        作者:核实中..2009-12-21 14:10:31 来源:网络

        刘建华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是一位不断探索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认为,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中,其语言形式是否能与观念及所表达的思维方式一致这至关重要,而作品的新颖又集中体现在新形象、新风格的语言上。因此,任何艺术家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实质上都是对形式风格的探索,形象和风格是艺术家传达给观者思考、领会、欣赏的一种形式。一件艺术品的完成,是通过艺术家智慧的思维,努力的工作,最后选择一个非常清晰的面貌呈现出来。

        概:能否先谈谈在北京公社的这个展览中所展出的作品,在材质上较以前的相比好像有些不太一样?
        刘:应该说在材质上有延续,仍是瓷质方面的。可能早期大家了解我也是从瓷质这方面开始的。但是在做瓷之前也做过一些实验性方面的材料,比如说玻璃钢、现成品、石膏。我上大学时学的是雕塑专业,虽然对这些材料也都进行过创作,但后来选择瓷是因为我14岁时就在景德镇瓷厂工作,所以瓷对于我来讲会比较特别、不太一样。一段时间以后,我希望在作品上有些变化,因为我一直强调艺术家发展的线索和轨迹,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现在看到这些作品,可能观众看到的只是个局部,觉着材料和以前不一样,所以就觉着有变化,但从我自己来讲是一样的,我用的仍是原来瓷质方面的材料,只是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来呈现,其实之间还是有联系的,不是说截然不同。

        概:您最早在景德镇雕塑瓷厂工作,那么是怎样的机缘让您迷恋上了雕塑并开始从事艺术道路的创作呢?
        刘:这可能跟后来的选择有关系,我在厂里工作了八年,之后逐渐发现内心得不到满足,然后非常努力地去考大学。考上大学以后,学院教的东西都是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我学雕塑,但就当时来讲瓷质好像是工艺美术方面,不会去想太多。大学四年毕业以后我去昆明当老师,经过几年的实验、探索,又重新回到了瓷质的创作上,我觉着这是自己创作的需要,而不是说突然有一天想到用这个材料。积累到一定的时候,正好跟自己的想法和经历过的某一个熟悉的事物吻合,就很容易切入到这个点上,然后拿过来进行消化,所以从今天来看我觉着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做作品有时需要一种情感上的东西,但这种感觉需要一段时间去思考,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积累。

        概:怎样想到要将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与当代艺术中的雕塑结合在一起的?
        刘:最早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到用瓷质的材料,虽然很小的时候在瓷厂工作过。之后在大学里学的雕塑专业,觉着这是一条比较正确的艺术道路。但是后来进入创作状态以后,觉着艺术家应该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作脉络,那么我发现瓷质能够让自己在创作上有一种深入下去的可行性。但就当时在国内来说,人们对工艺美术这一类的期待不是特别高。但我不是说为了工艺美术这一材料而用,而是想把这种材料带入到自己的创作体系里面,希望工艺美术这种材料可以和当代艺术有一个结合点,寻找一种各方面的可能性,这是最初的一个萌芽式的想法。

        概:像中山装、旗袍之类的东西似乎已成为了您作品中惯有的符号,这是否和您出生在六十年代那个时期的文化大背景有关?
        刘:这些系列作品最早是从93年开始创作的。每个艺术家的创作肯定是和个人经历有关系的。因为我成长在六十年代,像中山装、旗袍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符号,是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的,但又是可以被外界所能接受的。我并不认为那是自己在创造的什么特定的符号,只是觉着跟我个人有关系,因为那个时候并不是一个强调个人的时代,而是一个集体的时代,很容易造成集体的烙印,所以说那一代人就会很容易创作这种东西,这不是说谁对谁的影响,而是个人内心的一种情感。你刚才说的符号,其实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

        概:是这样的,那么这也是接下来我想问您的,因为现在有些批评家也提出了对当代雕塑符号化的批判。
        刘:我觉着中国的艺术现状容易有一种泛滥的状况,当某种事物有社会效果的时候,有些人会无形之中被这种所谓被认可的东西牵着走,这对艺术家来说是很致命的。其实每个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必需要根据个人的选择和方向以及学术态度来进行筛选,有感而发的进行创作。我们目前处在一个缺乏独立思考的时代,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贫乏,任何东西很容易形成一个集体模式,艺术最重要的就在于无休止的探索和创造性,如果失去这一点我觉着这个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是短暂的。你可以在开始时受到别人的影响有一个模仿的阶段,但是根本的东西不能变,因为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出新作品,作为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强调一个自我的原创性的东西。

        概:那么这次的展览,是否也是有意想打破人们对您曾经的作品惯有的符号感?
        刘:因为从大学毕业以后直到现在一直在创作,这期中会经历几个阶段,包括早期的中山装、旗袍之类的作品。我希望每个阶段都有些新的可能性在里面,这是艺术家最基本的工作。回到一个熟悉的材料上来,而不是回到一个熟悉的思维上来。这次展览的思维方式和想表现的整体感觉,我个人认为跟以前的完全不一样。怎么把新的思考不断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无止境的,这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现在很多作品无形之中提供了许多种样品,这种样品是流行的。并不是说流行的不好,但是流行的东西到一定的时候就容易泛滥,和最初原创性的出发点和冲击力就不一样了。从我个人来讲,要避开一些东西,去找一个跟自身有关的题材,通过自己的创作方式呈现出来。

        概:《迷恋的记忆》系列作品一经问世,引起了很大反响,并确立了您在中国当代雕塑界的地位;之后又作为一向以学术严谨著称的香格纳画廊第一位隆重推出的当代雕塑家,其艺术作品的魅力肯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这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说也是一种较高的荣耀。您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刘:《迷恋的记忆》这是一个从97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参加展览以后,也相应的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在当时机会不太多的情况下,能参加一些展览能受到关注,还是很高兴的,作为艺术家所做的工作,当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概:您现在在上海艺术院校任教,那平时是怎样去平衡教师与艺术家这一关系的?
        刘:有时候跟学生在一起交流很有意思,他们很有激情,充满活力。就目前来说,我觉着和创作上没有什么冲突,还是能处理好。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