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由电视收藏节目的现场“砸宝”引出话题

        作者:核实中..2009-12-17 16:03:05 来源:网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间陋室,两杯清茶,秉烛夜话,不觉东方之既白。因兴之所至,话题多围绕当前艺术品市场而展开。
          主人(以下简称主):前些日子北京电视台播放的《天下收藏》,看了没有?主持人王刚,将被专家认为是赝品的“宝物”当场砸碎,老兄对此有何高见?

          客人(以下简称客):看了。我觉得那不是“鉴宝”,而是“做秀”,甚至是一场杂耍。电视台为了吸引眼球,竟然将艺术品鉴赏按照综艺节目的标准来进行包装,现场表演。对此我很难接受。

          主:其实这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上,如果站在电视台角度上,他们的这一创意倒是可圈可点的。

          客:为什么?

          主:很简单。因为电视是一种大众传媒。他们的宗旨就是要服务大众、娱乐大众,因此,如何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尽可能丰富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多拉一些广告,便是他们的目的。而至于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艺术品鉴赏的特点,对于极其复杂的艺术品收藏是否能以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单向度思维一砸了之,则是他们所不了解了,也是他们所很少考虑的。

          客:我看不光电视台对艺术品收藏的本质不了解,而且现场的那些观众对艺术品收藏的本质也不了解。他们不知道艺术品收藏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他们只知道真的值钱,假的不值钱,对于不值钱的东西,他们便只能异口同声地高呼要“砸”。老实说,我在看到这一幕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我从他们喊声里所听到的,不是对艺术品收藏的热爱,而是对金钱的渴望。

          主:你的观点有点儿偏激了。艺术品收藏的目的是多元的,除了增加知识,陶冶情操,升华品格外,也不排除有保值、增值的投资功能。完全抹煞经济因素的艺术品收藏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里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因人而异。因此,对于那些普通的收藏大众不能过分苛求。

          客:但电视台是一种公共资源,不应该“忽悠”收藏者,过分夸大艺术品收藏的赚钱效应和投资回报。

          主:这一点我同意。对于艺术品收藏而言,经济因素是一柄双刃剑,无视它的存在固不可取,但过分夸大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目前很多电视台的艺术品收藏栏目,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不过,话又说回来,赝品的猖獗也的确是当前艺术品市场的一颗毒瘤。它不但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收藏者的利益,而且不及时加以遏制,任其泛滥,还有可能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严峻的事实。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倒是觉得在电视上砸一下也未尝不可,用这种也许是极端的方式来给人们以某种警告,未尝不是好事。

          客:你这纯属是强词夺理。赝品的存在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在宋人米芾的《画史》里,便有大量这方面的记载,其中最著名者是李成的画“伪者见三百本,真者止二本”,故而米芾欲作“无李论”。而到了后来,这种书画作伪的现象更是十分普遍,如吴门画派时期,沈周的画“片楮朝出,午已见副本,有不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文徵明的画“遍海内外,往往真不能赝十二”,但结果怎样?这些赝品经过时间的冲刷、淘汰,最后大多都灰飞烟灭了,既未能动摇李成、沈周、文徵明等人的历史地位,也未能导致书画市场的崩溃。实际上,赝品对于市场而言,就像是疾病对于生命,有生命就会有疾病。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主:但有病就要治病,讳疾忌医总是不行的。生命的历史,就是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赝品的存在,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这其中除了古代有一部分赝品是出于学习和欣赏的目的而产生的摹本外,绝大多数赝品都是缘于利益的驱动,这从历史上3次大规模绘画商品化高潮,也同时出现了3次大规模的书画造假高潮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当然同样是赝品,由于作伪者的水平不一,其艺术价值也是千差万别的:低劣者,毫无艺术价值;高明者,有程度不等的艺术价值,甚至不排除其中有极少数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如现在博物馆中收藏的某些古代摹本。但是尽管如此,由于艺术贵于原创,而赝品却违背了这种原创性,所以它对于艺术发展所造成的腐蚀和戕害还是不言而喻的。而与之相比,赝品的更大危害则表现在对市场的破坏上。老实说,当前书画市场所出现的这一轮深幅调整,赝品的泛滥便是罪魁祸首之一。

        作者:曹玉林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2.193(s)   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