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志于道 游于艺:访张学群

        作者:核实中..2009-12-15 10:42:20 来源:网络

        [张学群]:四是在品位上真正提升。继续强化和完善从容、自然的审美状态,实现正大气象和秀骨的进一步结合、融合,同时,在风格面貌上要有新的思考。(完) [16:49]

        [张学群]:三是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学习书法,在功力达到一定高度后,最重要的是要创新方法。方法不对,往往徒劳;方法一变,海阔天空。恰如过河,必须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书法创作也应该像绘画那样,十八般武艺都要运用,增强综合性。 [16:49]

        [张学群]:一是在目标上要搞好定位。做到碑帖结合,以帖为主;晋韵宋意,明清取势;古今兼容,张扬古风。二是修养上进一步提高。强化人格修炼,提升精神品位;强化文化修炼,打好国学功底;强化诸艺修炼,做到兼收并蓄。 [16:49]

        [张学群]:在美术馆办展还需要点勇气,顾虑太多不行。过去的已经过去,当年的展览是否成功,已不重要,关键是今后怎么办,路子怎么走?我想无外乎坚持这么几条: [16:46]

        [主持人]:2006年8月你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览,展示了你的创作水平和实力,也标志着你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受到了京城书法界的好评。在美术馆办展览不易,进一步提升会更难,今后的艺术路子如何走?有什么具体的打算?我们想听听你的想法。 [16:43]

        [张学群]:创新的时代必然呼唤创新的书风,伟大的时代必能造就符合时代的书风,我们期待着真正意义上的流行书风的到来。 [16:43]

        [张学群]:如何使“流行书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流行书风,在总体上,要注意把握创作边界,这就是传统的边界、形式的边界和精神宣泄的边界。一要把对书法的认识和创作建立在更加广阔的古典基础上,而不是一味的创新;二要有质的坚守,把线条作为艺术生命的根基,而不是以画法为书法;三要进行形式形态的本体性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变型夸张;四要与时代精神相契合,而不能对时代特点简单的误读。 [16:41]

        [张学群]:三、在创作上,“流行书风”有借鉴意义。流行书风的时代审美趋向、造型风格塑造和个人精神张扬都有可借鉴之处。具体说,在审美意趣上的尚势尚质尚情的结合;在笔法上强化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速度变化;在结字上追求奇险的字型和险峻的态势;在章法上摆动互参互映;在墨法上宿墨、涨墨、湿墨、焦墨的互用变化等,都可以在创作中予以借鉴。 [16:38]

        [张学群]:二、“流行书风”有许多值得反思的东西。比如对书法本体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时代意识缺少辩证的理解,形式至上掩盖了素养的贫乏,缺乏基本功训练前提下的一味创新等。其表现形式则是只图形式,不彰内容;只图痛快,不见沉着;过度夸张变型,狂放怒张;重形不重质,缺少内涵等。 [16:38]

        [张学群]:对当前的所谓“流行书风”能不能称其为流行书风暂且不论。我的基本态度是:一、我不一味地反对“流行书风”。“流行书风”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文化现象,让其存在没有什么坏处,是这个宽松时代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一种表征,也可以增强书坛的学术性。 [16:38]

        [张学群]:时代在变,书风不能不变。每个时代都应有每个时代的流行书风,正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一样。我认为,流行书风应是与前人不同,但有承继关系,有时代气息,能够经得起时间洗礼的新书风。如果一个时代不能创造出代表这个时代艺术倾向的新书风,就很难能在书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以此观之,要创造一个时代的流行书风是很难的,需要时间的洗礼和人们价值观的认同。 [16:37]

        [张学群]:我感觉叫出现一种艺术现象“流行书风”更为合适。 [16:36]

        [主持人]:“八五”美术新潮之后,中国书坛刮起了一股“流行书风”。但凡是一个名家,必有非凡见识。最后,请张主席跟广大网友们谈谈您对流行书风的理解。 [16:35]

        [张学群]: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在书法创作上上层次、有境界,必须在精神、气格、情志、修养等字外功方面下一番功夫。 [16:35]

        [张学群]: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花了两年的时间学习花鸟画,用六年时间学习山水画。学画虽然仅停留在临摹、借鉴上,难以进入创作层次,更谈不上入门出道,但在用笔、用墨、构图等技法层面对书法创作帮助不小。我热爱生活、乐于践行,未知的东西、新鲜的东西、好奇的东西,总是想问一问,试一试。这种好奇心和探究心态着实益于艺术创作。 [16:35]

        [张学群]:我在大学是学文科的,研究了四年哲学,对辩证法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政法部门,学了几年法律,培育了自己的法度,规则意识;也曾攻读两年文学理论,取得了结业证书,自觉很有收获;我还参加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班的学习。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可以说伴随了整个书法学习过程,对书法艺术有一些理论思考和把握。在姊妹艺术方面,学习篆刻基本上与书法同步,虽无大的建树,但用功不可谓不勤。 [16:34]

        [张学群]:唐代李贺就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苏东坡也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贤之学,书乃可贵”。我这个人不善专精,但求全面,所以在字外功方面有一定优势,也就是爱好广泛。 [16:34]

        [张学群]:“书卷气”是对文人书法境界的一种很好的概括和表述。书卷气可能与一个人的精神气格、学书路径和字外功夫有关,尤其是与一个人字外功夫有关。 [16:33]

        [主持人]:书法跟人一样,有气才能生,继而能动,最终生韵。您的作品流露出一股书卷气,我想这离不开您字外功夫的修炼,请张先生给我们谈谈你的字外功夫。 [16:29]

        [张学群]:“游于艺”,这个艺可以理解为技艺、技巧、方法。“游于艺”就是要在形而下的层面上掌握书法创作的技巧。搞书法,首先必须是个创作家,而不能成为 “书奴”、“写字匠”。这一点更重要,书法家首先是以创作水平、品位的高低来立身的。一方面从“道”的层面搞清楚什么是书法?另一方面从“艺”的层面掌握并创造书法技巧,二者结合起来,既有理论支撑下的书法创作,又能对书法创作进行理论思考,这样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书法家”、“艺术家”。 [16:28]

        [张学群]:“志于道”这个道可以理解为道理、真理、规律。“志于道”就是要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把道理搞明白。搞书法,首先要在理论上搞清楚什么叫书法,做一个书法上的明白人。这一点很重要。孔子还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掌握理论、道理的重要性。 [16:28]

        [张学群]:志于道,游于艺,要求我们无论是干工作,还是从事艺术,一方面要有理想,有抱负,志存高远;另一方面要有本事,通技艺,着眼具体。志于道讲的是目标,游于艺讲的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这就把目标和手段联系了起来,做到了结果与过程、知与行的统一。就书法学习而言,“志于道,游于艺”对我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16:28]

        [张学群]:孔子《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十分深刻,我的理解,就是要求人们要在社会上立身立志,必须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籍,掌握并运用好(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这四句话对我做人为艺都有影响,尤其是“志于道,游于艺”影响更大。 [16:25]

        [主持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为人处世标准,给后人的行为确立了一个很好的规范。对于一个书法家而言,尤其是一个立志在书法艺术取得更高成就的书法家而言,“志于道,游于艺”尤为重要。即:不但要有远大的抱负,还要精通六艺,他对一个书家或者说大书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请您谈谈 “志于道,游于艺” 对您的影响。 [16:24]

        [张学群]:艺术特别讲究辩证性,处理好各种比例关系,艺术的辩证法对我们的工作会有很多启示。比如迟速问题,工作中要讲究快慢合度,讲求节奏。比如工拙问题,工作中应该粗的要一笔带过,该细的要精益求精。艺术既讲究实的一面,更关注虚的一面、“空灵”的一面,这就是古人讲的“计白当黑”、“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工作中也应特别关注关照易被人忽略,易被人遗忘的地方,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最应该看到,要知人未知,谋人未谋,留有余地。等等。 [16:21]

        [张学群]:这段话就说明了艺术与工作的相通性,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任何工作决策和谋划推进都要讲究科学性,也要讲求艺术性。没有艺术性的科学性,不仅难以实现目标,有时还事与愿违。艺术特别讲究境界、意境;工作决策、谋划中也有一个境界、品位的问题,有境界的工作谋划,在处理过程中会感到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光关注细枝末节,就可能是一团乱麻,一筹莫展。艺术要关注全面性,一点一画的失误有可能导致全篇的失败,工作中也要讲究全面性,干任何事情都要当作一篇文章去写,当作一幅艺术作品去创作,否则会顾此失彼,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16:19]

        [张学群]:艺术相通,艺理相通,万物同理。艺术与工作决策和谋划推进是相通的。有一门学问就叫“领导艺术”,同时也需要艺术领导。我曾在《学书以致远》一文中这样写道:“从政之余,学点艺术,不仅能愉悦生活,放松情性,解脱心绪,空灵心境,释放烦忧,提升精神纯度,而且用艺术精神去观照本职,用艺术方法去匡定事理,以增强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艺术性,定会觉得轻松惬意,超迈无限。为艺与为人融,艺道与政道通”。 [16:18]

        [主持人]:作为一位百姓“父母官”,您身负重任,应该说您既是第一责任人,又是具体工作的组织者。所谓的政治韬略,就是说决策艺术化,既要把民生问题解决了,又要达到良好的综合效果。请张市长给我们谈谈,艺术对您决策和工作谋划推进的影响。 [16:17]

        [张学群]:在艺术上,徽派文化对自己影响就更大。徽派文化中包括徽派国画、版画、篆刻。这些对自己有直接影响,特别是篆刻形成了皖派,代表人物有何震、程邃,黄土陵等。我的篆刻就是直接师法黄土陵的。朱熹理气关系的学说,对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观点有很大影响。徽派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形成的浪漫、优游、柔静、华美的精神特质对自己的艺术个性有很好的影响。而徽商“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注重学养的精神是我们“以学养书”、“书理同进”的最好诠释。 [16:16]

        [张学群]: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安徽人,不能不受到徽派文化的影响。比如说新安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天理为义,人欲为利”,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及“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思想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又比如徽商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审时度势、谦虚好学、开放兼容的精神对自己影响极大。还比如徽州人集数种心态于一身,纯、倔、变是其鲜明的特点,“纯”就是宠礼重儒;“倔”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具有一种耐与忍的毅力;“变”就是创新求变。这些对自己都很有影响。 [16:15]

        [张学群]: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徽派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徽派文化,不仅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安理学、徽派朴学、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派戏曲、徽派教育、徽派建筑等流派,以及富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民间工艺和徽菜等,体系极为完整,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众多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领军人物。徽学也因此与藏学、敦煌学齐名,成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16:15]

        [主持人]:徽州文化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徽文人,请张先生给我谈谈徽派文化对您及您的书法艺术的影响。 [16:15]

        [张学群]:我们相信,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按照我们既定的目标和路子走下去,强化措施,奋力开拓,安徽书坛是大有希望的,辉煌的时日不会太远。 [16:14]

        [张学群]:至于说特色,我看主要有这么几条,一是领导的推力作用十分明显;二是书法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三是承办全国性活动、开展全省性大的活动和基层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同步推进;四是书法创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在全国的位次有所前移;五是社会参与度很高,各种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调动。 [16:13]

        [张学群]:所以要简要概括一下安徽书法界目前的现状,可否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安徽书坛是活跃奋进的书坛,是和谐有为的书坛,是成果丰厚的书坛,是人才辈出的书坛,是后劲彰显的书坛。 [16:13]

        [张学群]: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安徽书坛有所后退,有所落伍。到九十年代后期,安徽书坛意识到落后,并立志通过努力改变落后,开始了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融入,由沉寂无为转变为能量释放的新阶段。所以我把它称之为主动融入期。新世纪以来,安徽书坛理性而活跃,追赶意识十分强烈,形成了立志赶超,全面推进的局面。特别是2007年年底,书协换届,提出了打造“和谐繁荣、团结奋进、有为有位”的奋斗目标,成果和局面更加喜人。 [16:13]

        [张学群]:安徽书坛是一个有活力、有作为、有希望的书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安徽书坛的综合实力和成果在全国书坛是靠前的、领先的。 [16:12]

        [主持人]:您被推举为安徽省书协主席,作为安徽书坛的领军人物,请张主席给我们介绍一下安徽书法界目前的现状,有哪些突出的特色? [16:11]

        [张学群]:当然这几个阶段划分是相对的,艺术追求、艺术创作本身是一个过程。从创作和风格形成的特点来说,永远在路上、永远都在过程中。 [16:08]

        [张学群]:最近几年,自己创作有了新跃升,在创作中,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新追求,自己的思想、精神和情致能较好地体现于创作之中。所以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升华阶段,“艺术性”特征比较明显。 [16:08]

        [张学群]:在大学之前的十几年为第一阶段,或者叫朦胧阶段,不知书法是何物,没有目标,没有遵循,只是一味的写。所以这一段“写”的特点比较明显。进入大学后到上个世纪末,是奠基阶段。如果说知道书法为何物,并把书法作为艺术来追求,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临帖、借鉴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追求。所以“仿古”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第三阶段是从新世纪以后,博采众长,厚积薄发,融会贯通,熔古鉴今,创作为之一变。权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脱变阶段,对笔墨章法组合和运用的自觉和自如,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或称之为“创作”特点明显的阶段。 [16:08]

        [张学群]:从严格意义上讲,我的书法还没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或者说风格的形成是在过程中而体现和展开的。从主观上讲,对书法的学习,我更注重的是过程和体验,我并不想过早地形成所谓的个性风格。过早地形成风格无异于尘封和自杀。所以我主张在过程中追求,在过程中展开,在过程中不断地重塑。当然,自己学习书法几十年,到目前为止,一些个人的气息,阶段性和自身特点也初见端倪。 [16:07]

        [主持人]:看您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飘逸、遒劲,取法高古,有晋人的风韵,却又自出机抒。请张市长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书法风格形成的过程。 [16:04]

        [张学群]:三是学习书法能够悟出艺术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关照工作,关照社会,关照人生,特别是对关照自己很有帮助;四是学习书法是以书会友的很好方式,是交朋友交好朋友的一条好的路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交流多了,信息多了,百益而无一害;五是学习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休息方式,能调节身心,放松情怀,释放疲劳。此外,对领导干部来说,还有利于洁身自好,廉洁从政。 [16:03]

        [张学群]:一是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个重要部分或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学习书法本身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学习书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打发时间,充实生活,陶冶性情。人不能没有爱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会导致对生活没有兴趣。爱好是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雅有俗的。爱好书法就是爱好传统而高雅的艺术,从而能提高人的层次,提升人的精神。总书记就倡导领导干部要情趣高尚,爱好高雅,摆脱低俗和庸俗; [16:03]

        [张学群]:当市长确实很忙,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忙中要偷闲,这个“闲”,可以是休息,可以是放松,也可以是转换一种工作方式。所以这个“闲”装进什么内容很重要。对于我来说八个小时以外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我这个“闲”装进去的主要内容是“书法”,当然也还有其他有意义的内容,所以叫“孜孜以求”更准确。为什么在八小时以外仅有的时间里对书法“情有独钟”、“孜孜以求”?主要原因有五: [16:03]

        [主持人]:作为一个公务人员,张市长您把八小时之外的有限的时间,用于习书,以此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请张市长给我们谈谈,您为何对书法情有独钟? [16:02]

        [张学群]:网友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16:01]

        [主持人]:今天他做客人民网,与广大网友进行直面沟通,欢迎您,张主席。请跟网友们打个招呼! [16:01]

        [主持人]:张学群先生初学唐人书法,后上溯秦汉、魏晋,先后研临了几十种碑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立秀雅、古朴之风格,真、草、隶、篆、行各体书法均有较深厚的功力。尤擅行草书创作,意到笔到,挥洒自如,情境超迈,自然天成。书法作品屡次入展全国大展,《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刊作过专题介绍;2006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著有《张学群书法集》﹑《叩问心灵》﹑《当代书法百家•张学群》等书籍。 [16:00]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