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书法家孙晓云:要珍惜无形的文化

        作者:核实中..2009-12-14 16:08:05 来源:网络

        喜欢书法的朋友,对孙晓云的名字一定不陌生。这位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成名的女书法家,以其扎实深厚的书法功底、恬静淡雅的艺术风范享誉书坛。日前,记者如约采访了她,倾听知天命之年的她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一些书法现象的看法。

        《美术周刊》:您是反对将书法单纯看成艺术的,但很多人认为并提倡书法应该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事实上,当前的书法已经远离了大众文化,成为少数人的爱好。对此您怎么看?

        孙晓云:由于硬笔传入中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书法的实用性正在减弱。如今,大多数人写字已经不用毛笔了,书法仅仅作为历史框架结构的一部分而存在。当代人把书法看成纯艺术,将其纳入美术范畴,这大大贬低了书法的地位和作用。书法是唯一一门不会被其他艺术门类同化的艺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书法等同于其他艺术。更重要的是,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母体,书法是和文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仅仅把书法作为艺术,是对书法的严重低估。我们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来看待书法,即作为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体和载体。
        《美术周刊》:目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书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作为书法家,怎样推动传统文化的回归?

        孙晓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断层,因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书法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在意大利访问时,一位官员告诉我,意大利经济在欧洲是比较落后的,但意大利的古罗马文明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文明却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顶礼膜拜。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书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书法绝对不能中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能说“是否继承”,而是一定要继承,要把这个“否”去掉,只有一个“是”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我们不能做无根的一代。如果一个国家连灵魂都丢弃了,就没有了立身之本。对中国传统书法,同样也不存在是否继承的问题,没有否定的回答,而是必须继承,不继承简直就是犯罪。它是一代代积累起来的精华,如同无形的文化“舍利子”。对这些“舍利子”,我们怎么能抛弃呢?我们应该有很明确的态度,即敬畏和捍卫。

        《美术周刊》:现在很多学生对书法课没兴趣,如何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兴趣?

        孙晓云:我认为练字要趁早,这是非常迫切的问题。文化是记忆的烙印,随着人的成长而成长。我一向提倡书法要从孩子抓起,认字应与书法同步。这与“笔迹学”有关,因为孩子在拿毛笔的过程中,肌肉群的锻炼实际上是对字的间架结构控制的过程,一旦学会控制,就能促进和写字相关的小肌肉群生长,提高对毛笔的驾驭能力,书法就能“长”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将来你想把字写丑都很难。

        同时,让孩子从古人的笔墨中“捕获”一些精华,有了兴趣之后,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写出不错的汉字来。写的字有了眉目,就有可能向纵深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书法既然成为一门课程,那就不仅仅是兴趣的问题了,而且应有强制性。课程一旦设立,就不能只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我有兴趣就上这门课,没兴趣就不上,可写可不写,可练可不练,这绝对不行。对于孩子来说,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才是继承优良文化传统的必要手段。现在有些小学开设了书法课,书法也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这种做法仍然只是想把书法保护起来。我认为,只有实用才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要做系统性的推广,如同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也应将书法列入考核的范围内。仅仅靠美术院校推广和传承书法,肯定是畸形的、不全面的。
        《美术周刊》:现在书法市场存在一种现象:谁在书协的职位高,谁的字就值钱。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书法的目的,竟也是出于功利心。对此,您作何评价?

        孙晓云:正因为大家对书法的理解既模糊又陌生,才造成了对职位高、名气大就是好书法的衡量标准。可以设想,如果每个人从小认字时就拿过毛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日后自然会对一幅作品有自己的判断。这从侧面反映出,书法教育是当务之急。

        家长的功利心与社会的浮躁有关。在商品经济时代,书法既是艺术作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但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不得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怎样躬行?只有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没听说哪个书法家,天天想着卖字就能写好字的。以我个人来讲,我写了50年,前40年没有利益,近10年中才有了名和利。但在学书50年的过程中,兴趣始终是我练习书法的动力。同时你要弄清楚,写书法是为了什么?你要为了某种目的而写,那就失去了书法本身的意义。

        《美术周刊》:您称自己为“女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从古到今,女性书法家都是少数派,您如何看待性别不同造成的书写风格的差异?

        孙晓云:“女红”是我作为一个女书法家始终追求的艺术境界,我认为判断书法的好与坏其实不是用性别来衡量的,最重要的是在书写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含义。我写了50年,刚才讲的都是我内心的体会。我会用后半生坚持不懈地去做,我坚信中国书法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0(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