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书法
      分享到:

      林亚溪:博学儒雅的将军书家

        作者:核实中..2009-12-14 12:24:57 来源:网络

        “《楚辞》,宋玉作品。传说有十六名篇,现仅存《九辩》、《招魂》二篇,《九辩》实为数千年悲秋的绝唱;寒士生活自遣……”,翻着手里这本普通的绿皮小册,仿佛看到主人当年博览群书的情景。可能因为存放的时间较长,原本鲜艳的绿色夹杂着些许的灰黄,它唯一的特殊之处是,这是一本已经有着四十年历史的小册,而且小册里记录了主人从60年代末到八十年初,十几年间所读二百余部经典书籍,包括中国之部、和外国之部两部分。它的主人正是敝人的乡贤——林亚溪将军。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与林亚溪将军多年的交往中,总是感叹于他那出口成章的博学,以及对社会和时势的深刻洞悉力。敝人是在林将军的多年关照、引导下成长起来的,按他的话说,我们是忘年交。然时至近日,在一场捐赠希望小学的慈善笔会上,偶遇林将军,看着他那大笔飞洒之处,所留下的苍遒豪迈又略带朴拙的墨宝,方知他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将军书家。经敝人的再三邀约,林将军答应接受敝人采访。



        受哥哥的影响,懵懂练字



        漳州市,一个四季飘香的花果之乡,这里是曾经演绎了漳州女排五连冠神话的发源地。这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早在1300多年前漳州建州伊始,便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松州书院。宋元明清,漳州的芝山、龙江、南溪、观澜、东皋、五儒、丹诏、石屏等书院闻名遐尔。厚实的教育文化土壤孕育出许许多多的鸿儒硕士:陈淳、黄道周、蓝鼎元、蔡新、许地山、林语堂、赵以成……如群星璀灿、英华缤纷。林亚溪将军正是生于斯长于斯。

        “你要好好写字,字写得好,老师就会重视你”,一个高小学生正以过来人的口吻,手舞足蹈的向即将上小学的四弟传授心得。而这个可爱的四弟也把三哥的经验视之若宝,为了博得老师的疼爱,他在上学伊始,便笨拙的拿着毛笔在本子里一笔一笔的描红。父亲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不禁为小儿子的勤奋和听话而暗喜,但却不露声色的说:“你要跟你大哥学,他字写得好”。这个四弟正是日后掌管千军万马衣食住行医的林亚溪将军,回想起小时候父亲的嘱咐和三哥的心得,林将军似乎回到当年,脸上洋溢着些许童真。

        在闽南,凡是大方之家都会请字写得较好的饱学之士题字,作为楹联悬挂在门上,这是当地的习俗,以示自家乃书香门第之意。林家的门框上亦悬挂着楹联和牌匾,林亚溪拿着树枝,对着楹联上的字亦步亦趋比划着,久而久之,他迷恋上楹联上苍遒潇洒的字体。不要小看那几块楹联和牌匾,这正是林将军早期临摹的“碑帖”,而且是带有童趣的临摹,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为他日后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此意也。



        军旅四十余载,与书为伴



        青年林亚溪高中毕业以后,便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入伍后,他先在福建省某海岛当卫生员,第二年便被推荐参加入军校深造的选拔考试,在福州一中历经20天的不完全复习,他便匆忙应试,后来他居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某军医大学。大学毕业后,祖国哪里需要他,他便到哪里去。祖国的边疆、山川、高原、洼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大学校里四十多年不平凡的岁月不论是做士兵还是当将军他始终坚持以寡欲养心,以读书为乐,同时在闲暇之余练习书法。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诗仙李白聊聊几言便将离别之痛描绘得淋漓尽致,那种痛莫过于独宿的万般寂寞,而唯一的慰藉只能靠鸿雁传信。莫道铁汉无情,英雄亦是多情人。林亚溪将军的军人生涯便是靠写信排遣那种思亲之情,但他是个有心人,因为对书法的爱好,他每次便用毛笔写信,久而久之,其书法得以进展。接着在与家人分隔两地的十几年工作时间里,他拿起手中的毛笔,洋洋洒洒留下千言万语以诉衷情,一封封家书飘向东南的故里,也使林将军将手中的毛笔玩转得愈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林将军在工作之余有两大爱好,其一是读书,他的博学从开篇所提及的绿色小本所记载的读书笔记,便可见一斑;其二是到公园、名胜古迹观光,但他最感兴趣的是文人骚客在此留下来的墨宝。当他看到哪个字写得好,他便会驻足良久,仔细品味、揣摩其结字和章法,久久不肯离去,直至真正读懂、消化它为止。这就是林将军学书法囿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即先写后揣摩再融会贯通。这离不开他那极高的悟性,他在一遍遍读他所认为优秀的字时,顷刻间便能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融会贯通。“这个部长字写得真好,他不知临了多少碑帖”,以至于其部下经常这样说。其实,林将军作为后勤部长,工作极为繁忙琐碎,工作之余又忙于读书,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根本没有时间去临帖。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书家,也许正如著名书家林散之所言:书法不是靠练出来的,而是用学问养出来的。

        然林将军的书法绝非是纵情恣意的发挥,而是遵循严格的法度,这与林将军扎实的书法基础和处处留心优秀字体的习惯息息相关。尤其是退休后,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读帖、临帖,尤其是读帖,自古以来,众多书家无不强调用心读帖的重要作用,所谓“常读常新”、“温故知新”,正是基于此理,只有把碑帖烂熟于心,才能在临帖时取其神韵。谈到临帖时,林将军自有一番见解:“观赏百家,不拘泥一家,烂熟于胸,吸其所长,偏于行草”。他对王羲之的行书和怀素的草书推崇不已,取其长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行草的书风。



        对话林亚溪将军



        问: 从那本绿皮小册的记载看,林将军是个有心人,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用了多长时间读完所记载的书,还有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读完这些书的,谢谢。

        答: 这本小册记录了我从1968年到1980年所读过的书及其内容摘要。因为工作的性质,我经常驻扎在较偏远的山区等条件较艰苦的地方工作,所以在工作之余,没有太多的其他活动,我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所以就把空余时间用来读书。当时,部队里有图书馆,我每月从图书馆借2—3本书,读完之后再去借书。

        这本小册大概是记录了200多部书,其实所读过的书远远多于这些,那十几年,虽然身居深山,却让我静下心来读了很多书,受益匪浅。

        问: 将军书法越来越多的活跃在书法舞台上,并且成为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军书法能成为书坛的主流之一,除了将军特殊的政治身份外,最为重要的是将军书法特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请林将军跟我们谈谈将军书法的文化内涵。

        答: “沙场秋点兵,军旅翰墨情”,将军书家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气质,以“浩气、正气、雅气”为特点大笔写春秋,可谓是“笔下有千军”。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上将军书家文武兼备的英雄豪气。

        最为杰出者当数王羲之,他是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他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三国时代的猛将张飞,武艺超群,长坂坡上威镇天下,但他却写得一手好字,尤能写一手绝妙的草书,是个大书法家。民族英雄岳飞,他的精忠报国,他的用兵如神,他的岳家军已流芳百世,但并不是人人都知晓岳飞的书法,如同他的人品、军品。气势磅礴,奔驰洒脱,他的行书令世人赞不绝口,其作品“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满江红”等都是绝世珍宝。共和国将军亦是了得,无论是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张爱萍上将,还是在几十年军旅中,日日临池、笔耕不倦的李真将军,或是被毛主席赞誉为“马背上书法家”的舒同将军都是当之无愧的大书家。

        正所谓“文以载道,字如其人”,将军书家军旅一生所拥有的丰富人生阅历和铮铮铁骨,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这种独特恰恰决定了将军书法的魅力。书法,它需要浓厚的人文底蕴支撑,书家通过毛笔写出心中万般豪情,而不是发一些穷酸的感慨,所以将军书法将在中国书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笔墨当随时代,将军书家用笔墨为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援建了七所希望小学,是所谓“书画搭台,将军唱戏,爱心企业家买票,老区人民看戏”,这种纯公益的活动,也为退休的将军们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提供一个平台。

        问: 您的书法是师承何体?

        答: 我比较喜欢王羲之的行书和怀素的草书,故形成行草的风格。但我反对沉迷于字帖中而不可自拔,即要做到观赏百家,不拘泥一家,取其所长。我比较喜欢揣摩,把我喜欢的字体看到烂熟于心,再去临帖,这样才能取其神韵,事半功倍。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4(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