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刘兆平和收藏

        作者:核实中..2009-12-11 16:12:37 来源:网络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样式,就是收藏文化。它包括古玩、字画、钱币以及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收藏品。而在收藏爱好者中基本上分成两类:一种是已经知道喜欢的物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才去收藏的;一种是不知道物品价值的高低,仅凭借感觉上的喜欢就去收藏的。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收藏发烧友,他就是刘兆平师傅。

          走进刘兆平的家,不要以为你来到了什么级别的博物馆或展览馆。满屋的名茶、名家书画、精雕玉器、毛泽东头像纪念章等等全是刘兆平十多年来的收藏品。他说,每一件都是自己心中的宝贝。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刘兆平出生在清远源潭。18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被迫辍学,之后从事电器安装工作。改革开放的浪潮也让刘兆平投身商海,并挖到了第一桶金。到上世纪90年代初,刘兆平在生意最火红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台湾商人。也就是这些生意朋友的爱好,让他走上了这条收藏之路。

          刘兆平:“他们问我哪里有陶瓷器?哪里有古董?当时我也觉得很过瘾、很好玩,于是也跟着学收藏。”

          初搞收藏的刘兆平既不知晓行当的门道,更不懂得内中的凶险。他仅仅是在好友的感染并抱着跟潮流的心态进入到藏市。所以,在他收藏了相当一部分瓷器后,直觉告诉他这些不会说话的宝贝似乎有点不对劲了。

          刘兆平:“因为当时自己不懂,过了一段时间后叫一些朋友看了一下:全部都是假货,基本上没有一点真的,百分之百的假货。当时就想当是交学费吧,行家说的交学费了。而且学费非常深刻。”

          这次收藏瓷器的失败,给刘兆平的打击很大,他将这些收回来的假瓷器摆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让它们时刻警示自己。

          在平静了一段时间后,刘兆平给自己的收藏作出规定,那就是从今以后不再收藏瓷器,而转向收藏玉器。

          玉器这个吉祥之物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偏爱。在广东就有母亲给出嫁女儿的嫁妆中就少不了手蜀、玉坠。有一定玉器知识的刘兆平开始玉器收藏以后一直比较顺利,后来他又通过朋友介绍也认识了广东名气较大的一些玉器行家,更使得他在玉器收藏的行当中游刃有余。

        刘兆平:“我认识的一些朋友都是玉器专家,可以通过他们帮我参考。”

          刘兆平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人。有了上次瓷器的教训,他在收藏玉器的时候当然就谨慎了许多。他除了通过大量阅读专业书籍来充实鉴赏知识外,甚至还动用了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来为自己的收藏事业服务。因此,这种做法大大加重了他的收藏成本。

          刘兆平:“如果你买回来损失更大,如果我多花点钱,是真的得到一件自己心爱的东西,那就物有所值了。

          刘兆平说,虽然因此成本加大了不少,但是用这样的方法去收藏玉器,还真的没有收到一个假货。采访中,刘兆平在介绍一个玉观音时,得意地说:“它是老玉,是辽宁王玉,这个玉的矿枯竭了,没有了。”

          这个64公分高的坐姿玉观音栩栩如生,就连指甲、头发等细微部分都都雕刻打磨得非常细腻。虽然在刘兆平的眼里这件玉器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宝贝,但对于观音的造型,刘兆平在心里还是有一点点的遗憾。

          刘兆平:“这个玉是南方玉器厂留下来的,他们知道我比较喜欢玉观音,打电话说有这个料,我就叫他留起来给我做观音,当时和他们说做一个站姿的观音,由于玉料给人切开了,后来只能做一个坐姿的观音。”

          哦,原来是这观音像坐和站的区别在让刘兆平遗憾!不过,一般的人恐怕不会计较两种姿势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吧。那么在刘兆平看来,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刘兆平:“民间流传说做生意的人都比较喜欢贡奉站姿的观音,这只不过是流传,我没考证过。坐姿都是生意成功或安享晚年,那些人喜欢。”

          刘师傅的这个说法毕竟是民间的传说,没有什么科学的根据,我们更愿意从的审美角度来揣测刘兆平对站姿玉观音的偏好。刘兆平还告诉我们,当时在对这块玉料进行加工时,他向厂方提出了物尽其用的要求。

         刘兆平:“我当时交代他们一点都不能破坏它,一定要物尽其用,所以就做了如意皮休之类的。”

          这次加工中,与这个玉观音母石一同雕刻出来的还有一个如意薰、两个如意以及大大小小的皮休共20多件。那么多的玉器制品不是要花很多的钱吗?刘兆平告诉我们光是这个如意薰的工价都用了上万元。

          玉器收藏增强了刘兆平的收藏信心。随后,他又把收藏的触角伸向了名家字画。

          刘兆平藏室的三楼满屋子各式各样的字画里,有几件落款张大平、黄宾虹、郭子绪等大家的墨迹。

          刘兆平:“我现在收藏的大部分都是中青年的画,比较大名气的都是以前收下的,且未火热之前收藏的,对我来说都是有所安慰有成就的。”

          刘兆平:“我没有卖出一张画,只是用零用钱来买,没有卖出过一张半张 ,别人说会保值,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数字。”

          刘兆平:“其实收藏对我来说是一种爱好,自从爱上了字画方面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认识了各种字体,在心里也有了一定安慰,以前读不了书,现在在这方面有点补救吧!”

          刘兆平说,当初搞收藏的目的很不明确,也很盲目。但是,一段时间后他慢慢感觉到,随着收藏品的积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力量在油然而生,这种力量在改变着他的人生观在和价值观。搞收藏以后,刘兆平常常有接触书法、收藏界名人的机会,在向这些名家学习收藏专业知识的同时,他更多的是学习他们的品格。

          与郭子绪老师的认识,对刘兆平的字画收藏有很大的帮助,在郭子绪老师那里,他知道了收藏是对祖先智慧和创造力的继承;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是对历史发展的重温。郭子绪老师还亲笔为刘兆平的藏室题名为“颐祥斋”。之后,他便以“颐祥斋”为名在清远举办了两次名家书画展览,免费供人欣赏和交流。

          刘兆平:“一次比一次精品多,那时是我收藏的顶峰,最疯狂的时候。”

          虽然刘兆平以收藏玉器和书画为主,但是他对收藏的兴趣并不只停留在这方面,可以说他的收藏兴趣十分广泛,甚至可以说比较杂。用他的话来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会去收藏。就说他收藏到的这枚毛泽东头像吧,多年来一直是他的挚爱。

          刘兆平:“当时朋友说有一种比较大的头像,我知道后就说你有没有办法给我弄回来,现在来看是物有所值的。”

          这个毛泽东头像呈圆形全铝打造,直径达135公分,厚度达4公分,重量将近200公斤,正面是毛泽东头像及毛泽东提字的书。

          刘兆平:“当时,光是运费都五千多元,比买还贵,在江西开源煤矿。”

          这可是一件来之不易的宝贝哦!但刘兆平却说他最近正打算将这个头章转让出去,这就让我们难以理解了。

          刘兆平:“从收藏角度来看,讲求系列,或者成系统。我只有一个头章,就不成系统,如果我将它让给比较专业的人收藏,那它的意义就大了。”

         如今,刘兆平在清远收藏界也算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和满足,他仍然在以一个学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判断和选择。面对纷繁的收藏业界,他长期坚持的一个信条就是理智、冷静。

          刘兆平:“如果自己很喜欢,但收购的价值,要价超出自己的能力才能买回来的,那对我的意义不是很大。”

          刘兆平说,他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再开一次个人的收藏展览。虽然这个愿望十分的强烈,但也随之给他带来了很多的担心。

          刘兆平:“如果要搞一个是保安问题,一个是场地问题,都是难以处理的,毕竟现在拿出去的字画都是上十几万的,你摆出来后要是损坏了,第二个失窃,要是条件具备我乐意去搞,是无偿提供,提供我的个人藏品。”

          收藏,只是刘兆平生命中的一个章回片段而已。在这个章回里有他的失败,更有他的成功。在成功与失败的磨砺中,刘兆平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提升,思想开始了跨越。收藏者不是物质的创造者,但收藏行为锤炼出来的超越物质本身的思想和精神,也许正是收藏者一生追求的目标!

        来源:北江声屏网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4(s)   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