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生活因潮剧而快乐因潮剧收藏而精彩——知名潮剧收藏家马镇悟访谈

        作者:核实中..2009-12-11 16:09:22 来源:网络

        生活因潮剧而快乐因潮剧收藏而精彩
        ——知名潮剧收藏家马镇悟访谈
        郭丹虹
        马镇悟,本是潮阳一位普通的乡镇干部,如今却有着不普通的头衔——知名潮剧收藏家。广东潮剧院副院长郭楠称,马镇悟的家就像是个潮剧博物馆。这痊毕业于华南农业学院“育种和栽培”专业的农艺师,怎么会与潮剧结缘,又是怎样成为一个潮剧收藏家的呢?近日,笔者与马镇悟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在我认识的潮剧爱好者中,我觉得你有点特别,像你这么执着的人几乎没有遇见,有没有人觉得你很另类?
        马:有一些人开始并不理解,但慢慢地都理解了。爱好潮剧,就像有的人爱好旅游、爱好看书、爱好集邮一样,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爱好,其生活一定是枯燥乏味的。爱好因人而异,我爱好的则是潮剧收藏。我由于爱好潮剧便关注潮剧,继而收藏潮剧的音像、资料等,并且持之以恒支持焉。屈指一算,从1977年开始至今已有30个年头了。我的生活因爱好潮剧而快乐,我的世界也因潮剧收藏而精彩。
        踏进你家犹如进入一个潮剧的世界,琳琅满目的音像和报纸的剪贴本应有尽有,很多资料可谓弥足珍贵。能介绍一下你收藏的潮剧音像制品到底有多少吗?
        马:我收藏的录音带有1000多片,约500多个戏,包含有国内外潮剧团体的剧目,而且同一出戏不同演员的版本都收藏,如《井边会》就有姚璇秋、范泽华、吴丽君主演的三个不同的版本;同一出戏同一演员不同时期的版本也有收藏,如姚璇秋和黄清城主演的《荔镜记》就有电影版本、舞台版、实况版……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录音带越来越少了,自从有了CD和VCD后,我便开始转向这两个品种的收藏,现在收藏有CD和VCD近2000片,约600多个戏。我买了3个大书橱来存放这些音像资料,收藏是按剧团来归类的。
        另一类录音带是汕头电台每周的“潮艺大观”节目,我用空白录音带录制了200多期,每期一片。2001年7月份,汕头电台音乐台在每天上上6点钟的《好戏赶早》栏目中,推出了潮剧现代戏,每天播出1个小时,持续了1个多月。我每晚睡觉前每把频道调好,空白录音带装好,调好闹钟,第二天准时起床欣赏和录制,因此,积累了《沙家浜》、《红珊瑚》、《七日红》、《江姐》等戏的完整录音资料。
        童伶是潮剧解放前特有的产物,后人欣赏他们的唱腔只能靠当时留下来的胶木唱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这些老唱片也渐至于湮灭,大部分变得不可考了,给现代人欣赏童伶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幸喜上个世纪末便有热心肠人士把一部分老唱片翻录成CD,一位新加坡戏迷知道我有收藏的爱好,便送给我30多片童伶唱腔的CD,这些唱腔见证了童伶制的历史,是留给世人欣赏潮剧、研究潮剧的珍贵财富。
        你现在是《潮剧年鉴》的特邀编委,每天都要收集资料,其实在此之前很多年,你就坚持每天剪报了吗?
        马:我是从1977年起开始剪报的,到目前已有潮剧报道剪贴本近100本,每本20多页,主要是《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和《汕头都市报》有关潮剧的报道,大概每年有5本左右。一天之中我最惬意的时候是晚上,泡上一壶功夫茶,一边聆听录音机传出来的袅袅潮剧之音,一边坐在书桌旁剪贴报纸,品读文中的潮剧人、潮剧事,恍若身临其境,自是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时任汕头艺术研究室主任的陈美松,当他得知我有剪报的爱好时,便要我把剪报复印后送一份给讪艺研室收藏,并于1994年正式聘我为《潮剧年鉴》的特邀编委。每年我把剪报以时间为顺序逐月归类,年终复印一份作为资料将其收藏,并把目录整理后编入《潮剧年鉴》,至今没有时间断过。
        听说有关潮剧的特刊、专著等你也有收藏很多,你是如何得到这些珍贵的资料?
        马:在民间,潮剧书刊收藏尚可称为“冷门”,但我坚信收藏其价值是巨大的,毕竟这是一门潮汕文化艺术的过往记录。我收藏的特刊、专著、纪念册等约200册。现在我与潮剧界的人士都很熟悉,有的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些是作者或剧团主动送约我的,有些是我知道后“厚着脸皮”要的。大家都很乐意送我收藏,记得广东潮剧院副院长郭楠送约我《阿楠说戏》是增说,“资料放在你那儿最保险,你家就像一个潮剧博物馆,东西放进去丢不了,而且还可以随时查询。”可以说,有关潮剧的特刊和专著我多数有收集。即使年代比较久远的,只要我知道,也会多方打听,并将其弄到手。如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潮剧院出版了13期的《声色艺》刊物,那时不论是交通还是信息都比较闭塞,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刊物,两年前我打听到潮剧理念家林淳钧有完整的库存,便冒昧前往他家,淳钧同志便送给我一份。《活动通讯》是广东潮剧院的不定期刊物,10多年来,广东潮剧院每期都寄给我一份,从未间断过。
        不论是潮剧圈内人士,还是戏迷,只要想找资料多数人会找到你,而你都是慷慨自制相赠,但从不把自己的藏品借人,这是为什么?
        马:我视这些数十载心血汇聚成的资料为宝贝,音像基本是购买的,报纸是剪贴的,其它资料一部分是潮剧界的人士送给我的,还有一部分是找朋友复印、拷贝的。有时为了一份资料,要费尽周折才找到主人的电话,而当主人同意赠送时我又得乘车来到汕头索取,总之来之不易。资源共享我很乐意,这个时候我的心情也特别好,因为我的收藏价值得到体现。确实,我从不把我的藏品轻易借给别人,不是我为人吝啬,只是怕这些珍贵的资料被弄丢或者损坏了。但对索取者,我都提供免费的音像复制和资料复制的支持,这样也就皆大欢喜了。
        听说很多慕名前往参观的人都得到你的热情接待?
        马:收藏可陶冶情操、广交朋友和增长知识,不管是认识和不认识的,来访的本身就说明他们对潮剧心存爱好。盛世兴收藏。我收藏多年才有今天的成果,所以,对来访者我都热情接待,实行“以藏品会友,自娱自乐”的宗旨,愿意与同好者分享这份乐趣。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你的收入并不高,要养家糊口,这些收藏对你的家庭经济没有压力吗?
        马:应该说是有压力的。但我没有考虑太多。投入与得到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有时候花一点钱能得到一份好的潮剧收藏品,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况且我的音像资料都是零碎买的,这种细水长流也就比要一下子拿出一笔可观数字去购置容易得多。所以见到好的潮剧音像制品我都会想方设法去购买。我的爱人有时候也会说,不该把钱都换成这些东西,但我说,我也没有其它的爱好,钱用在这方面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久而久之,她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
        当前我国民间收藏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盛世收藏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亮点,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戏曲收藏已经不再是曲高和寡。你今后对潮剧收藏还会有什么突破吗?
        马:收藏潮剧资料其实就是收藏潮汕的历史、文化和财富,也是收藏人生的情趣和感悟。作为一名收藏者,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用专业而又独到的眼光去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潮剧资料,并将其收藏。收藏的这些潮剧音像、报刊、书籍都是我的精神食粮,这些极具收藏价值的潮剧藏品,闲时我便拿出来看看、听听、感觉乐在其中。所以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更加丰富我的收藏品,让藏品的用途更加广泛。我并不在乎其升值与否,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保存潮剧珍贵的回忆。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