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陈忠康北上就读书法博士前接受采访

        作者:核实中..2009-12-07 10:33:06 来源:网络

        陈忠康北上就读书法博士前接受采访!



        学者:陈忠康 书法博士(简称陈)

        特约主持:金辉(简称金)

        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招考录取名单日前公布,温州大学(筹)教师陈忠康榜上有名,成了该院一名书法专业公费博士生。他的导师为中央美院博导、著名书法理论家邱振中教授,研究方向为书法与绘画比较。这是我市第一位书法博士。

        陈忠康的书法作品自1987年始在全国书法展中多次获奖,其中有1995年的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1998年的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同年获得浙江书法最高奖项———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沙孟海”奖;2001年又获第三届全浙书法大展“沙孟海”奖;2004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文艺奖———“鲁迅文艺创作奖”优秀成果奖。

        陈忠康考上博士的消息传来,朋友纷纷去电祝贺,有的还向我提议,把温州第一个书法博士介绍给读者,与大家分享这份温州人的骄傲。我曾与陈忠康多次联系,他总是推辞,说自己还年轻不够资格,先介绍前辈。后经解释劝说才答应。

        那是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我冒雨在新城绿洲花园找到了他的住处。电梯将我送到10楼,他书房设在跃层,分工作室和储书室,有几十个平方米。工作室里的写字台好大,摆放着笔墨和宣纸,一只砚台是精品,可能还是清代老坑端砚。陈忠康酷爱书籍,十几平方米的储书室里有上万册藏书,因而书柜就像图书馆那样摆放了,分成三排,四周也都是书柜,书柜里的书颇有品位。

        窗外雨水如注,雨脚敲打着落地窗的玻璃,我祝贺他北上攻读博士。他却向我诉说对刚搬进的新房子不尽的留恋之情。的确,这个家很温馨,妻子贤慧,儿子聪明,但为了追求艺术,只得迈步上天涯,对家的眷恋应在情理之中,也是难免的。我深受感动,很想打开他的心扉,聆听他的心声,于是我就……

        金:温州书画创作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历来对中国书坛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民国和建国初期,温州书坛出现了刘景晨、王荣年、谢磊明、马公愚、方介堪、夏承焘、曾耕西等名家。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温州又涌现了新一代书法家,如林剑丹、马亦钊、胡天羽、何元龙等,使温州成为浙江书法强市。您作为温州年轻一代书法家的代表人物,考取了博士,确实给温州书坛带来振奋人心的喜讯,标志温州书坛新一代的崛起。真是可喜可贺啊!

        陈:谢谢你,谢谢大家的关心和呵护。我的留恋之情,除了对家乡的眷恋之外,还有对一直关心爱护我的老师、亲友的难舍之意。

        我出生在瓯江小岛的农家,喝瓯江水长大,是温州这块土地养育我成长,使我找到了人生的航标,我是站立在温州书坛前辈的人梯上来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此,我只能说声谢谢了。

        金:俗话说,吃尽苦中苦,方成人上人。您从一位农家子弟,寒窗苦读,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成了温州有史以来第一位书法博士,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您能否说说其中的体会感悟?

        陈:孩提时,我是个调皮、淘气的孩子,13岁时到七都中学时对书法仍是没有感觉。初一时,学校将举办书法比赛,是老师鼓励我去参加的。我稀里糊涂对着一本《雷锋日记》字帖,照样画葫芦写了一张交上,完全出于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而写的,竟然获得了个一等奖。可是,这对当时的我可是个很大的鼓舞。从此,我就喜欢上了书法。

        人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其实写字也应“笔不离手”,就是要苦练,要历尽春去冬来,酷暑严寒。所以我自称是个“苦练派”。那次得奖后,我几乎天天习字,废寝忘食地对照一本任政编写的《少儿笔法》,在旧报纸上乱涂,涂得天昏地暗,什么柳体、颜体都学着写。那时七都还没有电灯,就在家中的煤油灯下,苦练苦写,鼻子被油烟熏得一层黑也不知道。邻居都说我变了,变得乖了,整天不离开家门半步。就是准备中考复习了,老师、父母劝我暂停,我也不理会,照样写。

        金:从您刚才说的经历来看,人的兴趣开发,对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从小立志,从小有爱好,而且咬定青山不放松,可以为成才打下基础。有人说,知苦而不觉苦,知累而不觉累是磨炼。您在磨炼中肯定积累了许多经验,我想请您谈谈当时的苦练有什么可值得借鉴的经验?

        陈:我的习字起步是不正规的,不如现在许多学生可以找老师指点。但是,也许是歪打正着,我要逼迫自己在苦练中去摸索,才有了自己的体会。一般情况下,初学者习字都是从篆书、正楷到行书,最后才是学草书的。我的体会是,早点从正楷到草书很重要,有利于习字者手的开发。因为写字最重要的物质条件是手,手的灵活性非常重要,可训练敏感的神经;有的人手僵化,其实就是无法表达对字的理解,练习草书可弥补这一不足。

        金:中国文化是很讲究师承关系的,书画亦如此,向为一脉相传。譬如著名篆刻家方介堪先生师承谢磊明、赵叔孺等名家,林剑丹师从方先生,林先生的弟子为张索。您是如何传承文脉的?

        陈:我是1985年在永嘉中学读高一时与张索老师相识的,他是我的第一位书法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常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多少年来,是张老师让我在书法的理想插上了翅膀,使我高高地飞翔。在高考之前,也是张老师引我拜见了林剑丹、张崇棣、张如元等老师,不仅扶我走上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大道,同时在生活上也给予关怀。

        金:虽然你的学艺也注重师承,可我发现您又是位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书法家,这与温州书坛的老前辈走得不是一样的道路,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你的幸运。记得你是1987年考入中国美院书法专业的,这对于您是不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陈:是的。在此之前,我没有离开过温州,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进中国美院时,我是有点自卑的。学校里的书法概念与我原来的想法相去天渊,同学们说的都是大道理,我什么都不清楚,如我临摹柳公权、颜真卿被同学讥笑,他们都写很大的字,临摹的是碑。因此,对我冲击很大。于是,我就拼命地读理论,彻底改变自己的艺术观念,在理论的王国里不断地探索,在实践的天地里不断地苦练。在大学期间,我从碑学受益起步,后几年转向帖学,专心“二王”系统的法帖,倾心历史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孙过庭,米芾等。毕业时,美院的祝遂之老师将我的作业送给沙孟海先生评点,沙老先生说了一句:“学二王,不容易。”沙老的赏识使我大大增强了信心。中国美院确实让我开始了书法人生。

        金:1986年,您曾参加《温州日报》副刊举办的一次全国性书法大赛,没有获奖。我在一次旧稿整理中发现了您当年的那件参赛作品,并托友人给您送上,还记得吧。您现在的书法艺术与当年的水平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许多专家对你的书法创作评价极高,有的称是30年内学“二王”者无人与您匹敌,可我仍想请您谈谈自己的书法。

        陈:当年那幅作品虽然没有获奖,可是今天看来我还是满意的,从中可看出我当时练习“二王”是下过一定功夫的,有机会我还想把这幅作品收到我的作品集里,当年的作品我手头都没有了,这张作品很难得。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越趋平稳,我的书风亦变得越来越老实。“平正”成为我近年来的追求。我意识中的“平正”有几层含意,其一是字形的平正,这一点是相对于夸张造作的字形而言;其二是为气息的平和,即一种“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韵味;其三为书写时心态的平稳,不急躁冒进,不急功近利,不刻意雕饰;其四为书法脉络的正统,我始终想走传统中的正脉一路,即以“二王”为中心的书法体系,追求一种雅正博大的气度,一种落落大方、堂堂正正的仪态。这种书风更符合我现在的性情、心态、生存环境。

        金: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你说得太好了。这与其说是您对自己书法艺术的看法,不如说是您的人生追求。今年年初,我读了您参加温州绍兴书法联展的那幅作品,笔墨是如此地丰富,用笔是如此地多样,真是十分的敬佩,极为推崇,在作品前我驻足细读了好长时间。我曾对朋友说,陈忠康先生肯定是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他的字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向来看重学者型书家作品,如马一浮、谢无量、夏承焘等学者的书法作品,您是怎么看的?

        陈:过誉了,我可没有多大的学问,怎么可与大学者相提并论。书家可分几种类型。一是纯书家型,如沈尹默先生,讲究技巧,以书法为出发点;再就是学者型,如鲁迅、谢无量等,将学问与书法结合起来;第三就是画家型,中国书画不分家,不少人先画,再练书法,如齐白石、潘天寿等,以画家的笔触写字,强调结构、造型。如今画家型的书法对中国书坛影响很大,原因是书法专业设在美术院校。若在大学的中文系开设书法专业,也许有利中国书风的转变。自古以来,书法精湛者,必定是有学问者。

        金:书法作为一门学科包含两部分:创作与研究。当今中国书坛,创作人才过剩,但研究人才却极为紧缺,书法史论、书法美学、书法批评学等等,可以说还是起步阶段。您进入中央美院攻读书法博士,不仅是对温州书坛总体水平的提高有益,但愿也对中国书坛有所促进。

        陈:但是,我认为,书法还是离不开实用。过去有人认为,我写出来的字,别人看不懂,接受的人少,说明自己的水平高明,曲高和寡是好事,其实不然。写字技巧的基础是实用,是让人读的,而且可读懂;从审美角度来看,亦同样道理,审美是实用的表现,一个字平正、悦目,既是实用的也是书法的最高要求,像王羲之的字为什么经得看,就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上;还有字作为一种传播工作,也离不开实用,看不懂岂能传播。所以,我认为,学者型的字也好,书家也好,还是以实用为上。

        金: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您在这天地里耕耘了那么长的时间,有欢乐也有痛苦,有收获也有失败,总之你把书法看成了人生,书法成了你的人生。我也想听听你书法之外的欢乐与痛苦的故事,您能告诉我吧?

        陈:我不会说故事,你从我们的谈话中可发现我的思维方式。书法之外的故事,我想只能说句感谢我的妻子夏艳萍,没有她对我的生活照顾和事业的支持,就没有今天。这次考博士也同样,我用了半年时间,每天4个小时花在英语上,考试中超水平发挥,也有她的功劳。通过这次考试,我对自己增加了信心,证明我还是可以学习的,因为最苦的事我也能做,考博士比书法创作痛苦啊。

        金:确实,从您的思维方式也可看出您是位艺术家,而且还是位优秀的艺术家。您是通过书法艺术超越了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进入书法艺术的自由王国,您是很不容易的。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7(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