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两会”期间专访欧阳中石 申万胜

        作者:核实中..2009-12-05 15:43:46 来源:网络

        “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了许多建议。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并弘扬书法艺术,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欧阳中石。
        爱好者多了思路就广阔到底如何得走着看

        记者:在去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书法展览中,有参赛者事先从字库里选字,然后再经过电脑软件进行处理,设计成一幅布局谋篇非常不错的书法作品,然后照此不断临摹,选取一张作品参赛,还获得了奖项。我们应该如何来看这件事情?

        欧阳中石:如果经过这样的制作,效果是好的,我觉得也还是可以的。只要制作得好,表达出一种美就好,至于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可以暂时不计较。如果今天是制作出来的,那么明天就有可能是创作者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艺术作品表达一种美好,这是我们的追求。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爱好者多了,思路就会广阔,什么样的想法都会出现。对于每一个人应给予足够的尊重,相信他们不是拿自己的艺术生命开玩笑,都是在追求最美好的境界。至于到底怎么样,历史会有公平的评价。一时是不算数的,一个情况不能作为标准。历史很无情,也很公平,它会表态。我们要相信每个人的思维,让它去飞翔。但是我们希望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一直向前走,要走到时代和历史的新的高度。

        记者: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和艺术创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前面提到的事情,相信会有不少的人去运用新技术。这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状况,大家都去制作,而忽视了在大量临摹、研究基础上的布局谋篇。

        欧阳中石:我不会这样做。但是,我不限制别人这样做,人家有人家的思路,人家有人家的聪明,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表示人家的先进性。至于能不能持久,能不能更多次地产生这样的效果,那就很难讲了。也许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也许会使自己的能力和训练方面受到影响,到底如何,得走着看。但是我们相信一点,那就是艺术道路需要有新的东西。历史的高度要继承,时代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具体怎么做,需要靠我们进行探索。

        记者:在将来的书法赛事活动中,我们如何来处理这类书法作品的评选?

        欧阳中石:对于这种状况,可以这样设想:如果用技术事先布局谋篇很普遍的话,可以单独设一个新的评奖类别。因为就算同样采用技术事先制作,那也有优劣之分,也可以评选。我们不是欣赏制作的过程而是欣赏制作的结果。如果制作出来的书法作品能被人们接受,那这样制作未尝不可。最早我们在蚕茧纸上写,后来我们在宣纸上写,最后未必不是进步。应当让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只要追求的是美好的就可以了。

        都是从传统中来艺术面貌却不一样

        记者:有代表委员提出,书法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您作为一个从事书法教育的艺术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欧阳中石:书法教育从孩子抓起,更重要的是一个素质教育。我们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都是在使孩子的素质提高,写字也同样是一种素质的提高。从孩子抓起,好好地写一写汉字,汉字是我们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不单是汉字,还有汉文学等都要好好继承,他们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还不是我们所能完全认识清楚的。因此,书法不能简单地看作一门艺术,应该把汉字、汉文学、汉文化等看成是一个整体。从书法入手,可以伸向许多学科,也有可能是一个新学科的建立,我这些年所作的工作就在这里。我很希望书法这门学科,能成为让中国人很快地、很方便地进入到各门类文化领域中去的一个渠道,通过对书法进一步的认识,能更好地掌握其他的文化知识。

        记者:我们经常提继承传统,那么究竟怎么理解传统呢?

        欧阳中石:一说传统,我们就认为是古代的。实际上,传统是从古代就有一直到现在还存在、到明天还要得到发扬的文化或精神。当然,传统是会不断改变的,但是总是在向前走,总是坚持美好。艺术只是说把这种美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可以看到、可以感触,这对于我们的思维的训练有不可估计的力量。

        记者:现在很多学校设立了书法教育专业,记者在一些学生参加的展览中,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很像其老师的风格。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作品风格的形成?

        欧阳中石:你说的情况我没有看到,也没有这样觉得。就算是这样,也是允许的。大家都是从传统而来,起初有些相似很正常,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从历史上来讲,学的路程和最后的结果不会是一样。历史上,还没有两个人的艺术面貌显得完全一样,王羲之和王献之,欧阳询和欧阳通,都是子承父学,但是最终父子之间的风貌也不一样。

        书法要在本体思考中实现创新


        ——访全国人大代表申万胜


        《中国艺术报》记者 云 菲

        在书法艺术不断繁荣发展的今天,不乏优秀的创作队伍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面对当代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动向,怎样才能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则是摆在书法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目前书法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他对当代书法艺术应当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申万胜说,现在我国的书法艺术正处于很好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一派蓬勃高涨的态势。人民安居乐业,为书法艺术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时代,广大书法家应该抓住机会大显身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推动书法艺术的更大发展,创作出更多富于时代精神的好作品,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提升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服务。现在有一大批书法家,尤其是中青年书法家正在大力探索书法艺术发展和创新的路子。从全国书展、兰亭奖中都能看到可喜的探索。

        申万胜同时也指出,作为国粹,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的书法界仍然承担着如何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这个重大的课题。我们应当从保护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民族艺术的高度认真思考。

        针对当前书法界传统精神继承不足,浮躁之风盛行,急功近利心态比较突出的现象,一些评论家认为,书法家并不缺少创新意识,缺少的只是继承的深度。对此,申万胜说,面对书法传统深厚的积淀,书法创作还是要强调在尊重传统、坚持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况且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富于强大的生命力,经历了几千年一路走来,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书法家应当深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诸多传统书法理论、大批有分量的代表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在传统资源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之中汲取营养。只有置身于传统艺术的土壤之上才能谈创新、谈发展,这才是今天书法艺术繁荣的根基所在。

        就创新而言,申万胜认为,要结合或者说遵循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不应该忽视、背离对书法艺术本体的思考,书法艺术的创新一定要从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上下功夫。在内容上,书法作品一定要反映时代面貌,体现时代精神。在形式上,应该用今天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角度来观望历史。在风格上,每个人的环境不一样,探索的艺术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但还是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总之,书法家要强化创新,要有开拓意识,但创新不仅仅是笔墨技巧的功夫,更多的是文化艺术修养。只有总体把握,用民族的人文的语言来关注书法艺术的创新,进行一些有益的思索和探求,才能够有所收获。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9(s)   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