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书以载道 承古开今--书法家刘仁刚访谈

        作者:核实中..2009-11-30 15:29:55 来源:网络

        刘仁刚 祖籍大连,生于沈阳,书法堂号“双刃斋”,自诩“双刃斋主”、“双刃斋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经济学博士。刘仁刚文学功底扎实,自幼研习书法,艺术特点突出,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影响力。主攻“二王”书风,兼顾苏米,博采众家,先后得到启功、杨仁恺、柳倩等书界前辈名家指点。章法、墨法考究,立意、形式多样,真、草、隶、行多体并进,以行楷长卷和汉隶为个性代表。

        1999年,辽宁省书协、省美协、省文联、省诗书画研究院、鲁迅美术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其汉隶进行专题研讨和赏析。2008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应邀出席第24届、第25届中国国际兰亭书法节暨中日韩书法名家笔会,并参加“曲水流觞”42位中外书法家书法技艺交流活动。

        刘仁刚先后在江苏省美术馆和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两次大型个人书展;在日本东京、大阪、京都三地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巡展,在西安、开封、武汉、广州、大连、石家庄、深圳、广州、桂林等国内多个城市举办过小型展览;先后参加包括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在内的诸多大型专题、综合性书法大赛和纪念活动,多次荣获奖项和证书。作品被社会各界名流收藏,遍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国、荷兰和北美多个国家,获得辽宁博物馆、江苏美术馆、林散之纪念馆、天一阁博物馆、艺兰斋等机构颁发的6个国家级馆藏证书和国立日本大阪博物馆馆藏证书。先后出版《刘仁刚书法作品集》、《刘仁刚书法作品精选》;作品收录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华人画家、书法家、诗人作品联展大奖典藏集》、《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华人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等多部书法著作,被列入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名录。

        银行家刘仁刚,在紧张繁忙的金融工作之余,潜心书艺,且以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形诸书法,把修炼书艺的诗性情怀返照于社会人生,创造出一个刚正而又温雅的书法世界。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刘仁刚先生。

        记者:您是书法家,更是金融家,金融工作的思维和书法创作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情迷书艺对于您的金融工作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刘仁刚:从事商业银行工作与我的艺术爱好和艺术追求不仅不矛盾,而且有促进,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通融的。金融工作要求严谨、理性、敏锐,有对市场的判断、信息的把握,不敏锐就会抓不住商机。我的敏锐和严谨,与我在艺术上多年的修炼有很大关系。首先是想象力,从事艺术创作使我的思维更加开放,帮助我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第二是感悟力,同一个事物,我也许能比别人理解到更多的东西;第三是创造力,能够多看到多想到,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思路和举措。游艺于书法对我的工作态度、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影响。我自己总结了一条经验:如果把工作作为作业来看待,肯定累;把工作作为艺术品来欣赏,肯定爽。我写长卷常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这种定力的磨练也使得我的内心非常安静。

        反过来,我从事的工作也对我书艺的提升很有帮助。金融工作使我对社会的接触面很广阔,视野也很开阔。对社会人生的所思所感所悟也会影响到我的艺术理念,使我的作品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和时代气息。

        记者:听您的谈话,看您的博客文章,您不仅仅关注金融工作和书法艺术本身,更多的思索点关涉的是国家、社会、民族大的走向,透露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与传统中国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一脉相承。字如其人,所以您的书法既体现一种刚正浩然的气势,却又锋芒内敛,温文尔雅,谦谦君子。

        刘仁刚:我不敢说自己身上承继着多少古圣先贤的精神。关注中国社会的命运,作为当代中国的企业家和艺术家,应是职责所在。所以纯粹的银行工作思维在我身上可能仅是1/20。新中国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就巨大,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从事金融工作使我更能体会到其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尽管这其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我们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的大方向迈步前进,不能因为发展中的矛盾就否定发展。我最近的博客文章强调责任感的清晰界定,作为社会每一个成员,作为保障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因子,我们应该在怎样的责任限定下来履行和承担责任,通过这些思索才能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有序、和谐的法制社会。
        艺术也是一样,现在书法发展中也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但不能因此就否定要探索创新。我在创作中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师古而不泥古,承继中华书法的堂堂正气,又要推陈出新,写出自己的特色。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候,文化也应该复兴。只有文化的回归和复兴,才会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信心,民族的凝聚力和整体实力才会得到全面提升。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也应该为文化的复兴贡献一份心力,我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也有着这方面的想法和追求。

        记者:中国传统价值观追求“文以载道”,其实也是“艺以载道”,您的书法创作应该也是“书以载道”,承载着这种胸怀天下、兴亡有责的情怀吧?

        刘仁刚:我写书法有两个目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理解的宣泄与表达。我写唐诗、铭记、碑文,会去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作者当时的思想和情感,感受里面所包蕴的生命个体对存在的悲喜感受和人类永恒的悲天悯人的大情感。同时,我也会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对社会人生的认识,都形诸于书法。比如,去年汶川大地震后全民族凝聚在一起的悲痛与自强,奥运会所展示的中国崛起后的自豪感,金融危机以来对于现代商业道德伦理的思考和人类社会命运的思索,都会在我的笔端有表现。所以,在具体创作的时候,墨色的浓枯、运笔的疾滞、章法的疏密,都是我这些情感的流露。

        记者:古人讲“大书者,心之迹也”,您的创作观和实践经验正是这种书法理念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书法实用性的具象表意功能减弱,抽象的抒情审美功能越来越强,所以有人说书法是“艺中之艺”,您觉得当代社会应该怎样欣赏和创作书法?

        刘仁刚:一幅书法作品之所以能让人如痴如醉,在于笔墨之间散发出来的文化艺术魅力。如何从美学、文化、艺术等多角度读懂书法、欣赏书法?首先,书法没有其它色彩斑斓的颜料来渲染和烘托,只靠白(宣纸)黑(墨汁)两色进行构思和创作。因此,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看作者对水和墨把握得是否自然到位,是否有层次,是否像一幅画。其次,书法作品要想达到“一幅画”的效果,得追求章法。书法作品的“章法”,是笔墨水纸以及正文、题款、用印的综合摆布和完美体现。研习书法之临帖、读帖,重要的是理解和借鉴先人的章法规律。下笔没有出处很难形成好作品,完全师古也不是好作品,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是既有古风,又有今韵,是继承中的变化和升华,而章法尤为重要。第三,作品内容要与表现形式协调和吻合。切忌不分内容,都采取一样的字体、墨法和形式,千篇一律地体现。第四,书法作品的“要素”要完整、准确、讲究。作品主要包括正文、题款、用印三大要素。正文一般不能繁体字和简体字混用,题款要根据作品实际需要灵活掌握,用印要讲究。总之,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既要“走进去”(感悟其中的文化内容、艺术境界和思想内涵)看,又要“跳出来”(从文字演变、文学、历史、社会等角度结合起来感悟和品位)看。

        记者:十多年前杨仁恺先生就对您的书法有过很高的褒奖,这十多年来,您的书艺探索有哪些新变化?今后的创作方向是什么?

        刘仁刚:我的书法创作体会是,第一,书法不是简单的书写,必须跟对文化的理解结合在一块,对文化的理解要是不到位的话,肯定对书法的创作没什么好处,出不来好作品;对文化广有涉猎,人才能提升层次,书法创作也才能提升层次。第二,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就我自己来讲,我觉得汉隶和行楷长卷是我的特色,行楷主要以“二王”风格为主。很多年以来,我在广涉诸种书体的时候,尤其致力于这两项。今后我的创作方向也是坚持这两种特色,尤其是以长卷为主,我觉得中国目前真正写行楷长卷的创作者还不太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