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关注社会 思考现实——记著名漫画家丁聪(作者:吴 琼)

        作者:核实中..2009-11-10 15:58:40 来源:网络

        今年(2006)12月6日,是漫画家丁聪90岁的生日。当天,丁聪的家中热闹非凡,中国美术馆、三联出版社等多家单位都来为他祝贺生日。人们喜欢他、尊重他、欢迎他的作品,是因为他以顽强的艺术生命,点燃了观众与读者心中的光明与正义之火。他从15岁开始发表作品,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战争、流浪、下放、劳改等诸多人生磨难,而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他都不肯放下手中的画笔,没有停止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在现实的需要中走上美术道路

        1916年12月6日,丁聪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丁悚是上世纪初上海的著名漫画家,他为人厚道,爱交朋友,这使丁家无形中成了当时上海滩上的一个文化沙龙。每当闲暇周末,文艺界的演员、画家和作家便聚到丁家,新朋旧友其乐融融。1927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漫画会,牌子就挂在丁家门口,这是中国最早的漫画社团组织,漫画家们的聚会、交流画艺经常在丁家的客堂里举行。这些,都给丁聪的漫画启蒙创造了优越条件。看戏、逛街时,父亲的朋友们都拿个画本随时写写画画,丁聪也模仿着画了大量速写。他跟着母亲去烫头发时,站在一边将理发馆的情景写生下来,偶然投稿得到选用,更鼓励了他的画劲。

        丁聪天赋很高,富于艺术想象力,对事物的观察力也敏锐,憨厚的外表下有一颗刚烈的心,嫉恶如仇,爱恨鲜明。这些性格和情操,都是他漫画创作的重要内在推动因素。他成名很早,与一些年轻的伙伴如华君武、张乐平、黄苗子、特伟等人经常在一起写生作画、切磋技艺,同时也与被他尊称为“张家伯伯”的张光宇、“叶家叔叔”的叶浅予相从相随,受益颇深。上世纪30年代早期,他就在鲁少飞主编的《时代漫画》上发表社会讽刺漫画和幽默作品。对于人性中的不完美之处,丁聪观察得深入浅出,表现了一个时代青年不凡的心志。但对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丁聪却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在一幅反映人力车夫悲苦生活的文章插图中,丁聪画了两个衣衫褴褛、憔悴不堪的车夫在风雨中的对话,一个说:“我们的生活太苦了。”另一个说:“即使我们大声喊谁又听得见呢?”一方面作者表达了自己善良的心地和怜悯的感情,想通过呐喊来震动社会,企盼有人来关注劳苦大众的生活,另一方面也真的不知道有谁来关注和解决他们的温饱,这也表现了作者的困惑和迷惘。另外,丁聪还编辑“新华”“联华”两家电影公司的电影画报,结识了赵丹、金山、白杨等电影明星,为他们中的许多人画过漫画,《王人美漫画头像》就曾轰动一时。从1936年起他又与马国亮一起编辑了风行全国的《良友》画报。

        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对美术的需要集中地表现为对漫画的需要,因为它以简洁的线条造就了生动的画面,阐述了深刻的道理,最直接最明确地表白了作者的意图,而处于上海的漫画作者也相对集中和突出,因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他们共同编辑进步画刊,共同组织参加全国漫画展览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们又成立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创办了会刊《救亡漫画》,丁聪以激愤的笔,勾勒出了残暴日军的兽行。

        丁聪上世纪30年代的艺术活动,不仅是从一名书生到进步文化战士的奋斗史,也是自觉不自觉地确立和强化漫画在社会活动中重要地位的进程。当时的中国漫画家们,曾促使美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而有效地参与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救亡运动的纵深化。这一时期的文艺,客观上实现了空前的自由和宽松,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开辟了文化环境。同时,美术及美术家也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自身的社会潜能和价值,成为一种“大美术”现象,在中国美术史特别是美术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从“自由职业”美术人到革命战士

        丁聪在上世纪30年代就结识了一批进步文化名人和共产党员,廖承志、夏衍等是他最为钦佩的共产党朋友,他们的胸怀志向和品格为人都吸引着他步随其后。进入上世纪40年代后,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丁聪对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发表了《现象图》、《现实图》、《“良民”塑像》等代表性作品,深深地刺痛了反动当局。1945年,他所绘的《“良民”塑像》,为一个半身“良民”侧像,脑壳揭开,露出的脑上加盖了“检查讫”三字官印,耳朵被钞票堵住,双眼被墨镜遮住,嘴巴上加了一把大锁,把国民党当局压制民主、迫害民主人士的行径痛快淋漓地揭露出来。在上海,丁聪和陈秋草、庞薰琹、吴作人等成立了上海美术家协会,为团结广大美术家,和国民党御用的美术组织唱对台戏,他们在大新公司举办过两次联展。上海美协和漫画协会,不仅参加各种进步活动,还常常为某些大型集会画大幅的人物画像,如在李公朴、闻一多的追悼会和纪念鲁迅、高尔基逝世10周年的大会上,他们用大白布绘成巨幅画像,悬挂于主席台和会场中,造成强大的宣传声势。随着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民主运动的进一步深入,丁聪与共产党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受他们的指派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的监视和迫害。1946年底,他在陈翰伯、刘尊棋等主办的《联合晚报》上发表了《送旧迎新》组画共12幅,以一年中每月一件事为内容,揭露反动政府假和平真内战、大搞法西斯专政的罪恶,揭露其所谓警管制和查封进步刊物的行径,并配有马凡陀(袁水拍)写的“讽刺山歌”。这样的刊物一送到报摊,就被国民党雇用的流氓撕碎。

        共产党人对进步文化人士进行了多方保护。丁聪在与乔冠华、陈家康的接触中知道了上海思南路上的“周公馆”。1946年10月下旬,周恩来在中共驻沪办事处约见了丁聪等三位画家,并语重心长地说:黎明前夕,有一段时间将更为黑暗,要保存实力。政治讽刺画无处发表时,可以发表一些社会漫画,例如物价上涨、民不聊生等等,这同样是政治斗争。也可画一些连环画以解决生活问题。

        1947年秋,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地下党叶以群、戈宝权通知丁聪迅速离沪赴香港,并安排他陪同茅盾一路同行。在香港,丁聪的职业是在永华电影公司画海报,他那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形象的彩色长卷漫画《现实图》,就是这一时期完成的。1948年底,周恩来向香港的党组织发了一个电报,开列了一批文化人士的名单,召唤他们到解放区来,丁聪也在其中。1949年,天津、北平解放,丁聪和阳翰笙等一大批文化人士满怀对新中国的热望乘船直达天津塘沽后转赴北平。

        在共产党人的感召和影响下,丁聪从一个“自由职业”的美术人,成为为党工作敢于斗争的战士,是因为真理的启发和有坚强的精神依靠。上世纪40年代的艺术历程,也给丁聪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新的时代燃起更大创作热情

        新中国建立后,丁聪先后参加了第一届青代会和文代会,曾任全国青联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以及中国美协理事、第一届全国政协列席代表,参加了《人民画报》的筹建和编辑业务,积极活动于新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他用自己的美术编辑专长,组织了1950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史料展览会”、1953年的“反对美帝细菌战展览”、上世纪60年代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和赴日本的“《红楼梦》展览”。这些大规模的展览,在当时很有影响。然而“反右”、“文化大革命”,却使丁聪这位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无所适从,被迫搁下画笔,陷入政治运动的漩涡,这20年正逢丁聪艺术思维最激跃、创作情绪最饱满之时,但这种愿望却被强行压抑着。1957年,丁聪被打成“右派”送到北大荒,瞬间,“小丁”的名字就从各大报刊上消失。冰天雪地的北大荒,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丁聪在农场喂过多年猪,他喂的猪经常是一天长一斤多,对此他解嘲地说:“猪比人好,猪不打小报告,猪有人情味,与猪相处要让人觉得好玩得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丁聪终于可以拿起画笔自由地创作了。改革开放以来,他画了大量的漫画和插图,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发誓要追回失去的时间。在上世纪的最后十年,他创作了两千余幅作品,出版了《丁聪漫画系列画集》、《我画你写文人肖像集》、《Y先生语录》等多部作品集。1996年10月1日至8日,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全国政协书画室联合为他举办了“丁聪从艺65周年回顾展”。这个展览精彩的画面、丰富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许多观众一边看一边流泪,3本留言簿写满了赠语,热情赞扬他的人品、画品,并要求延长展期,人们希望留住丁聪的艺术,留住这种正直而执著的从艺精神,因为人们从这里真正感到了艺术振聋发聩的魅力。丁聪本人因病没能亲自到场,但观众的反映令他热泪盈眶,他写答谢辞作为展览结束与敬告观众:“为了报答观众的厚爱,我一定养好身体,为人民再画上十年。”

        这些年,丁聪步履匆匆地赴深圳、重庆、上海等地巡展,所到之处都引起“爆棚”的展览效果,但更多的时间仍是伏案创作。他虽然九十高龄了,健康也出了些问题,但身体里幽默细胞仍然很活跃,他爱说爱笑,妙语连珠,往往把人逗得前仰后合,就连他住院治疗,医生也说是一幅连环漫画,手术室温度低,他就说我与医生一起爬冰卧雪,护士穿戴严整地来给他试表,他看人家只露两只眼,就发起“猜猜看我是谁”的活动,惹得医生护士不分大小一会儿叫他“丁爷”,一会儿叫他“聪聪”,他的天真无邪常常令人忘记他的真实年龄。

        乐易者、常寿长。丁聪得以长寿,与他的乐观的天性、随和的处事不无关系。丁聪的人和他的画一样亦庄亦谐又意味深长,他带给人们欢笑的同时又带来思考。祝这位大智者健康长寿,为他心爱的艺术,也为他心爱的读者与观众。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