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书法
      分享到:

      随其性 游于艺—魏启后访谈

        作者:核实中..2009-11-18 15:02:05 来源:网络

          (1/3)

          (2/3)

          (3/3)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魏启后,1920年生于山东济南。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画院顾问、济南市政协常委、济南诗词学会副会长等。早年就读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课余兼习书画。后从事金融工作。出版有《魏启后书法选》、《魏启后书画集》等。


        采访时间:2006年4月13日

        采访地点:济南·魏启后寓所

        采访人:张公者

        魏启后先生提倡取法北宋以前的书法墨迹,但反对学习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以及南北朝的碑版造像。他对南宋以后的书法“不屑一顾”,更认为明清以来的书家由于流传的古代书法墨迹减少而学习“碑版”,造成了一种艺术“污染”。他把董其昌等明清大家当成“同学”,说这不是水平谁高谁低的问题,而是态度。魏老每天都要抽出固定的时间来接待客人,因为每天都有求字者排队等候。他喜欢“任性而为”,幽默随和,他吸烟请我们也吸烟,他说他吸烟时会把烟全吐出来,医生检查不出他曾吸过烟……

        魏启后 隶书种竹栽松五言联 136×34cm×2 纸本 1992年

        释文?种竹双凤尾?栽松老龙鳞?启后?

        钤印?魏?(朱) 启后(白)?


        张公者(以下简称张):魏老,您是哪年从辅仁大学毕业的?

        魏启后(以下简称魏):具体哪年记不太清了,建国以前。

        张:您从辅仁大学毕业时,校长还是陈垣吗?

        魏:对,还是陈垣。

        张:当时您跟溥心畲、溥雪斋都学过绘画是吗?

        魏:是。

        张:给溥心畲拿过作品看吗?

        魏:作品是给他看过,比较客气,没有提出过什么指导性的意见。

        张:溥先生留给您什么印象?

        魏:当然是大名家啦。


        魏启后 隶书钱起诗 136×50cm 纸本 1990年


        释文: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钱起诗。庚午年夏月,启后。


        钤印:魏(朱) 启后(白)



        张:您觉得启先生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魏:在书法史上他当然算是个很杰出的人物了。因为他没有跟着潮流走,他是按着对前代人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的,他没“赶潮流”。“赶潮流”其实是不好的,不能赶的。

        张:为什么“赶潮流”不好呢?

        魏:这个“赶”字里面就有好多虚假、虚伪的东西。

        张:您所说的“赶潮流”是指哪方面?

        魏:我说的这个“赶潮流”就是说学歪了。

        张:怎么样算是“学歪了”、“赶歪了”呢?

        魏:“赶歪了”就是创新和传统都谈不上。有简单化的传统的东西在里面,又有赶时髦的东西在里面;传统也没学好,创新也没创好。
        张:您觉得您的作品是属于传统还是属于创新?

        魏:我自己现在还不敢说是创新,还是“任性所为”吧。我并不是重复传统。我之所以能任性所为,我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我不是职业画家,我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不贪图叫谁说好,也不贪图让谁来买。我就是玩我的,任性所为了。

        张:您说您不是职业画家,所以可以任性所为?那为什么职业画家不可以呢?

        魏:“职业画家”之间都是同行,同行之间都要谦虚一点吧。我就不用管那么多了。

        张:当代很多“职业画家”,也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也是“任性所为”的。

        魏:有些是为图利,为了赶时髦,为了想赶快地把自己宣传出去。

        张:您喜欢宣传自己吗?

        魏:我没这个兴趣。

        张:为什么?

        魏:因为我不是这一行的人,我是属于金融界的。

        张:每个人都存在宣传自我的天性,希望别人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艺术。

        魏:与人相互接触的时候,希望彼此之间都有好感就是了。

        张:前两天在威海看到有一位美院的研究生,学习您的字,您有什么感触?

        魏:我不赞成。

        张:为什么?

        魏:我是来自于传统,自然出来的面貌,你要是“假装”我的面貌,那只能是“假装”。

        张:您的书法主要取法北宋米芾及简牍。

        魏:我学的都是北宋以前的,南宋以后就不大儿学了。

        张:为什么南宋以后的您就不大学了呢?

        魏:我觉得南宋以后实际上没有出现什么新面貌,还是北宋以前好。

        张:您觉得北宋之后就没有新面貌了吗?

        魏:字就不行了。

        张:您是指写得不好呢还是说没有新的风格?

        魏:反正是没什么学头了。

        张:清代“碑学”兴起,出现了很多碑学大家,比如邓石如、赵之谦、康有为等。

        魏:这个我就更不学了,凡是碑刻的我是一律不学的。

        张:为什么?

        魏:我认为这个“碑”是很粗糙的,刻上去和平时的字差别悬殊。

        张:但是有些碑也是刻得很精致的,比如《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铭》等。

        魏:但是我看不上,没兴趣。

        张:唐朝的楷书您觉得怎么样?

        魏:初唐,我就只学初唐。中晚唐像颜真卿、柳公权等,我就不学了。我看不上,不喜欢。

        张:为什么不喜欢呢?

        魏:不知道,任性所为(笑)。中国的书法,到北宋就算是发展到顶点了,北宋以后都是模仿北宋以前了。
        张:我觉得明清书法在形式、气势上还是有所发展的。

        魏:到了清代,北宋以前的墨迹就很少了。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因为有影印、有照片,古代的东西就什么都“看到”了。

        张:王羲之、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人物,同时都是山东人。但他们的生活环境又都不在山东。

        魏:我觉得是有这么一个原因,颜真卿本身不是不好,就是因为他太流行了。明清以后,过多的人把他歪曲了,我是想避开歪曲的这个大市场,并不是对颜真卿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张:作为书法,它需要一个学习基础的过程,而颜体字更适合初学者。

        魏:问题就在于学颜真卿的越多,就把颜真卿歪曲得越厉害;学别人的即使少一点儿,但是歪曲得也轻,还有颜真卿的真书有这么一些特点:“钩”(演示),不该钩的时候多个钩再推回去(有习气);还有捺画生个“豁”。学习的人就都这么来,我觉得这是最要不得的。影印还没出现以前,资料是很短缺的,人们只好根据一些不好的资料去学,根据那些资料学出来的东西当然就更不好了,大量的人学坏了都是这个原因。现在有了影印了,大家见到了好资料,但是熟视无睹,这么多好资料,他还是没有取用,或者他的老师的观念就是陈旧的,他就容易写得陈旧。遂良就好一些呀。

        张:对于初学者,遂良的字要比颜真卿的难学一些。

        魏:他就是没有颜真卿的特点那么明显,学时有点难度。

        张:在街上流行的教小孩子书法的书比较多,但像您说的“高层次”的书法辅导书很少,这也是一个现象。

        魏:这也有一个原因,像颜、柳的字,变化过于明显,过于机械,很容易学,而且流行了也有千百年了,这也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就因为这个我推开了这一批东西,在中学时代我就把这些东西都扔开了。

        张:那个时候您就不欣赏颜、柳的风格了?

        魏:对,但是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文稿》还是好的。

        张:您觉得颜真卿的楷书不好,但他的行书好。

        魏:因为它学起来不那么容易了,不那么花哨了,不是那么普遍了,范围太大的包围圈我觉得要把它躲开。

        张:这种学艺方法可能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很多人都在学,就会有很多人不会把它学得很准确、很正宗,所以您就避开它。但是作为这种艺术作品的本身,它不一定是很差的,比如说颜真卿的楷书。

        魏:对。 

        张:刚才您提到了要学北宋以前的,作为楷书,主要是唐楷和魏碑(南北朝)两大体系。

        魏:我学的是初唐,不包括中唐和晚唐。

        张:中唐和晚唐那就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的楷书可能改变了古代的写字习惯,应该说是带有革命性质的,他的“钩”要回锋挑出,“捺“是蚕头雁尾。

        魏:你说的对,我并不认为他写得不好,但是我现在不能学了。

        张:您的这种重视墨迹的观念受什么影响?

        魏:受时代的影响,现在影印的资料很多的。

        张:但是您当初学写字的时候,影印的资料是很少的。

        魏:在我高中的时候,这种资料就挺多了。当然我是根据现在能买到的一些好资料,二王以前的好资料也有,以后的也有,我都是根据这些影印资料来学的,因为什么呢?够我欣赏水平的,真迹都太贵,如果是我买得起的,又都太不好,所以我就不看那个了。只能是去博物馆,其余就是看照片了。明清以后,就是因为好资料(原迹)太少了,都见不到(原迹),所以只能根据这个学,它就造成了这么一种风气,污染的面大了,这种风气也没法克服,只能让人正确对待。

        张:您高中时主要看珂罗版的资料?看古代作品原迹多吗?

        魏:我在北京上学的时候,是去故宫博物院看,再就是一些东方的、西方的,书籍里的一些资料,我都放成了接近原大的那么一个标准,我就看这些。对于那些低水平的俗人,还自以为自己是书画家,有相当多的人拥护他,宣传他,这个我基本上都置之不理(笑),我就这么个态度。

        张:高中时代对您影响较大的字帖有哪些?

        魏:《六朝写经》。我写《六朝写经》比较多一些。《唐人写经》我只挑初唐,没有颜、柳以后的《唐人写经》。

        张:您屋里挂着倪瓒的画(印刷品),您喜欢“元四家”?

        魏:“元四家”中我比较倾向于倪瓒、黄公望和王蒙,吴镇我不喜欢。

        张:为什么不喜欢吴镇呢?

        魏: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反正不喜欢吴镇(笑)。这就好像吃东西一样,口味不同,我吃什么不吃什么,我有所选择,但有的人什么都吃,不大挑剔。兴趣不同而已。

        张:您觉得吴镇和另三家比较,有哪些风格是您所不欣赏的?

        魏:就是所谓刚柔相济,柔的方面少了一些。(笑)

        张:倪瓒也有“柔”的地方。

        魏:弹性和柔是一致的,“柔”了不就有弹性了嘛?!

        张:柔中带刚,刚中寓和。这种辩证的处理是非常难的。王羲之是刚柔相济的,但书史上也有人认为他的字“媚”。

        魏:这是不对的。

        张:怎么不对呢?

        魏:“好看”和“媚”不是一回事。媚是向人讨好,那才叫媚。

        张:“好看”是天生的,“媚”是主动的(向人讨好)。

        魏:对,自己看着什么好就是什么好,不用管别人。也就是说不用去受流行的影响,流行什么与我无关。

        张:但一个人生活在时代当中,自然就会有很多东西融入到他的思想里,这在他的作品当中也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怎么来克服这些“流行”呢?

        魏:就是用大量的影印资料,在这些影印资料当中,我非常挑剔。

        张:您用古帖古画来阻止这些流俗的东西融进来,您把它当成“药”。

        魏:但我不喜欢王羲之《圣教序》。

        张:因为它是集字。

        魏:“集字”是这个集字的人的资料,举一个字吧,“废”,“火”字旁是一边,“西”字又是另一边,“土”字又是另一边,它是这个集字的人拼成的。

        张:这样生气就没有了,您赞成自然的。

        魏:对。
        魏启后 行书自作诗《题画》 34×136cm 纸本 1997年

        释文:山林早雾湿草芽,为置嫁衣市春茶。作客不看货色好,看人屐上赤脚丫。题画旧作。丁丑之春,启后。

        钤印:魏(朱) 启后(白)


        张:时下总是诱惑我们,比如说一些展览、出版发表、作品的出售等等,您怎样处理这些问题?

        魏:这就像人吃东西一样,都喜欢吃流行的这一种菜,我不一定喜欢吃,那就算了,我就不管它了。因为我这些字画没有向人讨好的那么个想法,只有书画本身向我讨好才行呢。

        张:这有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是您来驾御着书画,而不是书画来指挥着您。但是艺术需要向前发展,需要创新,不接受新的气息,会不会影响艺术的发展呢?

        魏:不是这样的,新东西是自然出现的,自然的出新,不是呲起牙来强硬地去创新,每个时代和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明清以后大量不好的资料的使用,把人们给葬送了。

        张:您觉得董其昌呢?

        魏:我赞成他们,但我觉得他们的不用学。我不拿他当老师,我拿他当同学。

        张:您拿他们当“同学”?您觉得您和他们一样?比他们要高?

        魏:不一定,只是态度的不同,并不是水平的高低。

        张:您的作品取法古人而有自己的个性。

        魏:是的。这是因为我喜欢的这些资料,它没法反映到别人的作品上,没法让谁重复,因为我不愿意重复任何人,我对这个东西没有速成的愿望。你要是逮住一个东西,老是在上面用功,容易速成,因为我不希望速成,我不吃这碗饭,我也没有那种想成名的愿望,我就是个人玩儿,自己玩儿—就“愿意玩儿谁的玩儿谁的”,不愿意就不“玩”儿了。 

        张:您现在写字和画画完全是出于兴趣吗?

        魏:完全出于兴趣,一点不用向人讨好。

        张:您每天都在写字练字吗?

        魏:现在不是写字了,是应酬了。

        张:应酬不应该是出于兴趣呀?

        魏:是应酬,但是不迁就他,不是赶市场。

        张:听很多朋友说,您的字市场非常好,今天我们来也有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排队来求购您的字。

        魏:也可能有太多的人态度变了,不是在颜、柳、魏碑上了,我不就是躲开了颜、柳和魏碑嘛?也就是说在研究颜、柳、魏碑上专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张:您觉得他们来求字主要是因为喜欢您的字?

        魏:那当然是。有些人也不是,有些人也是看在社会上比较热,就随大流了。

        张:比如说有些人来是出于一种商业的心理,买了再去出售。您怎样来看待?

        魏:我不管,谁愿意挣钱谁挣钱。

        张:但怎么写还是要由着您来。

        魏:对,我不迁就任何人。

        张:如果有人给您点题,您写吗?

        魏:我写不出来呀。作为我自己的这个范围,真、行、草倒是还可以。我的真书也不是很“真”,就像唐以前的那个真书,也是比较随便的。 


        张:今天中国的书画市场,山东是最好的,很多的书画家都来山东出售自己的作品,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魏:是吗?这我还不知道呢。现在农村经济条件起变化了,都盖了新房子,屋里墙的面积大了,就得挂点字画。

        张:您对您的创作、生活等等,有什么样的要求、打算?

        魏:我从来没有打算,我就是活着一天就玩儿一天,现在不上班了,机会也就更多了,单纯地玩儿,没有营利的目的。

        张:您经常参加书画界的活动吗?

        魏:是啊,原来我是书协副主席,后来是名誉主席。现在那些活动不参加了,基本上不出门了,只在家里,以前是哪儿都去。

        张:您喜欢书画界的这种活动吗?

        魏:还可以,不同的态度我倒不怕,和我态度针锋相对的,我都不和他们计较,不管他。我对没兴趣的东西,也没有纠正他的愿望,因为这个东西他不是能够硬来的,是自然的。

        张:这是儒家思想,不与之争,不与之辩。现在很多人模仿您的字,还有造您的假字。

        魏:不管他,谁愿模仿谁模仿。

        张:您为什么不管造您假字的人?

        魏:不管,谁愿造谁造吧,愿意造王羲之的更好……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2(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