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唐书安|张宝全访谈

        作者:核实中..2009-11-18 11:51:40 来源:网络

        唐:上次跟王镛老师在访谈的时候谈到一点,当做完一个艺术展览之后,应该对这个展览做一些思路的整理,这不单是对这个展览定位,还有对以后再做此类的展览,比如在展览方式、艺术作品方面可以提供更为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其实目前我们国内的很多艺术展览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性”,上次王老师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很多展览就象一个吹得很大的气球,展览完后,就象气球被针扎了一下,听了一响然后就没了。那么对于“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这样一个非官方组织的艺术展览,在它本身就具有很多学术性的前提下,在此展完成之后,对它做些学术梳理非常有必要。因此想先请您谈谈对“流行书风”的看法。

        张:我想先就流行书风谈一点。第一条,传统怎么发展?这实际上永远都是艺术创作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也一直是困惑我们当代的问题。中国书法更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当然我们现在有“现代书法”,包括我这次在上海的双年展看到一些作品,把书法从一个平面以装置的方式改变成一个空间作品了。其中有一件谁做的一件作品,把一个“鸟”字写成一串,从地上一直到楼上,整成一个鸟的形状。当我看了这件作品之后,对我震动很大,原因是她扩展了传统书法的外延。上次美院有跟我商量过说台湾有一家想做中国书法双年展,如果我做的话,我会在这个展览里面把中国一切以文字为载体的这种艺术(此时张宝全先生手机响了,他接听电话后继续话题)展现出来。对于策划展览“书法双年展”我们美术馆可能会考虑做,“书法双年展”我想可能会把一切以中国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作品包融进去,包括近当代经典的传统书法也会有,但不会太多。而具有现代意味的“流行书风展”我以为他还是传统书法在当代的一个发展。我觉得在这个展览里传统是永远不会丢的,我们追求现代但并不否定我们的传统,而是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但是如何在传统中出新,给人有新的感觉,这是我们当代人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艺术还是一种语言和语境的发展问题,就是说我们老同志的语言和语境不能完全表达我们年轻人的情感的时候,就需要去寻找新的语言来表达。实际上艺术就是这么一回事,之所以倒来倒去,不外乎就是如何用新的手法表现我们新时代的情感。“流行书风”,我认为就是当代书法人的书法语境,是一种当下书法的规定性语言。但是这个展览他的着眼点是传统,是传统的新发展,他并没有往“现代”和其它方向发展。但“书法双年展”如果做的话,就会不一样了,我们会把这种着眼于传统的新传统、现代书法以及借中国文字为表现载体的如装置等空间作品包融进去,但更多的可能会关注当下的新的书法表现形式。因为只有今天的语言表达形式才能触动今人的审美情感。艺术就是表达人的情感,艺术欣赏就是要调动人们的审美情感,这样才能引起共鸣,艺术也才能让人感动,否则你的艺术创作毫无意义。为什么我们一翻开碑帖,就感觉那么美好,就因为我们的书法语言已经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人们天天在看。从专业书法家的角度看能看出很深的书法历史和一种文脉或者一种深厚的传统。但在大众来讲,他们看来看去就只知道颜真卿、柳公权等等,而对于其他的碑帖艺术他们不知道,因为那些东西已经不给他们带来什么审美感受。对艺术家而言,他们不单关注颜、柳、欧、赵,也关注其他凡是对他有用的东西,因为他们从这些东西里面能看到历史的纵深。知道这点,他们也就会以同样的心态去寻找新的当下语言表达当代的审美情感。(张先生秘书敲门进,说有一位老总有急事找,张先生出去数分钟)
        谈到准备做书法双年展,我想我们的眼光会放得更长远,我的眼光不仅仅是关注传统书法,关注传统书法如何创新的问题,我们的眼光会在此基础上放得更宽,比如做双年展我们会把以汉字为载体的装置、空间作品包括进去,现代书法、流行书风等书法也将是其中的一部分。书法双年展会更具有当代性和现代性,人们审视的眼光也可能会不大一样。为什么要做流行书风展呢?因为书法界当下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传统书法如何创新。我们今天的书法人搞书法创作应该用现在的观念表现出今人的情感,而不是一味地临摹和复古。比如在今天的商业界会有“CBD”商圈、“IT”产业等新的商业名词,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书法也是一样,传统的或者叫正统的书法发展也得有今天的书法语言,每个时代“传统书法”都在不断地改变。“流行书风”就是当代的书法主流发展中,跟当今人的审美情感相附和的一种新的书法传统,一种新的书法形态。所以“流行书风”应当理直气壮的说是今天的。
        (关于当代二十年的书法发展,编者加)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法艺术也开始了复兴,在此之前,人们还仅仅把书法当作写字这样一种观念,那会儿写字都是规规矩矩地从临帖开始。等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以后,很多西方的文艺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的不断进入,人们眼界也不断开阔,当然那会儿中国书法的现代运动主要是参照日本的现代书法观念和模式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而现在,渗透到书法领域的现代观念已经很广了,包括汉字的抽象呀、构成呀、解构呀、包括一些艺术观念等等已经有很多西方的艺术思维方式渗透到书法的创作里面。通过这些年书法人的各种探索,人们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新的书法表达语言,这种新的书法语言经过了很多的探索之后(象1985年现代书法首展中将汉字图象化、抽象化的试验等等,编者加),觉得把汉字完全以一种西化的观念进行再创造路子不通,因为他们对传统书法的继承关注得不够。所以又对书法的现代性重又进行新的思考。那么我们这个展览关注的是传统书法应该怎么走,它的立足点是先定位在传统上,只是说我们如何用今天的审美方式把几千年的传统书法加以述说。“流行书风”就是解决的这个问题。那么中国书法的传统离不开点、线、结构。而我们的“流行书风”更多地从视觉的角度将汉字的结构进行了重新的认读,这跟西方人欣赏中国书法的角度大致相同,因为他们不认识汉字,他们更多地是从汉字的间架结构来解读书法,将书法理解为一种图案,并由此带给他们的审美感觉。这也同当代人大多数不用毛笔(书法的实用性渐渐减弱,编者加)转而更多地注意汉字的造型美这一时代背景有关。但我们在强调汉字的造型的同时,又非常注意中国书法的点、线传统。所以很多人说流行书风是对汉字的夸张变形,是丑化了书法,那他们还是在以原来的书法审美观念在看待评判现在的书法,而我们却认为我们并没脱离传统,也并不是丑书。我们现在所谓的书法创作,实际上更多地是强调一种视觉对比,把汉字疏的地方更舒展,密的地方更紧凑,甚至晕开一大团墨,这些都是在强调一种视觉审美,强调汉字本身结构的节奏感。这种语言表达出来之后会给观众一种新鲜感,但在仔细分析具体的点线的时候,又能找到它传统的来源,它并没有背离书法传统。所以“流行书风”所重点解决的是书法传统在今天如何找到它的书法语言表现形态,表达出今天人对传统书法的认识。
        “流行书风”这个词,最开始是我提的,当时我们几个人有曾翔、徐海和我在王镛老师那儿闲聊,就说到现在有很多人在拿“流行书风”这词批评我们,我们就想做一个展览,本来想用什么“××学院”等其他名词,当时不知谁在旁边提到“流行书风”这个词儿,我一听就说:干脆就叫“流行书风”展。王老师一听就说,好呀!所以这个词儿就这么定下来的。就象王老师文章里说的,这词儿本来是别人扔过来的“脏”帽子,可戴在头上也很适合,也就用了。后来我在想,当初法国“印象派”也是被别人骂的时候所用的名词,结果莫奈他们的画风跟这个名词的确很融合。而我们的“流行书风展”呢,实际上别人骂的跟我们做的完全是不相干的两码事儿。我当时认为,能真正搞“流行书风”创作研究的人是真正的中国书法艺术家。为什么他们真的没法去哗众取宠,他也不受媚俗书法市场的欢迎。他们真的是在自甘清贫的在那儿挥索和追求。
        唐:关于书法的现代性如何体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最近我和一些朋友也在探讨。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当代的书法艺术跟旧时的封建王朝时代相比,它已经完全职业化了,书法人已经成为一种职业,这是从大多数人来讲,不涉及个例。旧时文人雅士喜欢书法,只是把它当作闲情余事,并没有太把书法当回事,而现在呢,要想获得一个书法家的头衔,首先必须要成为职业书法人。这就涉及到第二点,要想得到“书法家”的桂冠,必须要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点,要加入中国书协,又必须要参加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两次入展才有资格。第四点,要想在数万人参展的书法大展中获奖,作品就必须以视觉观感来引起评委的注意。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流行书风”,实际上是一种时势所趋,也真是时代审美背景下的产物。

        张:你说的这些就叫语境,每个时代都有它规定的语境。在今天的规定语境里面,我们的语言就要符合这个规定语境。就像以前的建筑是四合院、小房子、木结构的建筑,但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个结构和风格已经不适应今天人的生活方式了,它也就相应地要随之改变。这个时代规定下的语境就是前人所没有的,就是一种新的发展和延续。还有我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人的个性感觉的表露,在这个个性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人类的情感总体来讲无非是喜、怒、哀、乐这几种大的框架,但是每人对喜、怒、哀、乐的表达方式则各不相同,最后归类可能就那么几类。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最个性的东西,只有有个性的东西也才是你自己的,也才是最独特的。比如说“喜”,仅从概念上你很笼统地说高兴,不做自己的个性描述,别人就无法感受到你的高兴,光自己高兴有什么用。但我说:昨天下了一场大雪,我开着车到大山里走了一圈,然后感觉雪海茫茫,有三、五知已在雪海漫步,感觉很美、很高兴,那很多人在听我这一番描述之后,他们也能各自获得一种审美感觉。人们在特殊的语境里面,以前的语言不适合今天的语境,也就不能传达今天的感情。所以我觉得在今天的规定语境下,必须要有我们今天的表述语言,如果还是用过去的语言来表达今天的语境,就不适合今天的语境,也就不能传达今天人们的感情。那么书法艺术的当代语境,就是你刚才说的展览的视觉冲击,这个在以前是没有的,现在有了。以前的书法作品很多是手稿、信札。它们都属于把玩性质的,所以那会儿的字都写得小。那时候哪有什么展览馆,哪有象我们这种无梁无柱的高大展示空间。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语境下,“流行书风”也就具有了当代性。
        唐:所以我觉得今日美术馆做这个书法展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张:由于政治和体制的一些因素,人们在以前一直把艺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东西,所以对它的管制比较严格。现在尽管在慢慢地向艺术的本质回归,但这种意识并没有完全弱化,这种思维习惯也没有完全被淡漠,那种把艺术有意识地认为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我们当下的艺术界还依然存在。还有一点,现在艺术的观念虽然有些改变,但艺术体制去并没有改(比如某些艺术的展览、策划和宣传还是属于官方行为,或者是集体行为,这种官方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的发展,编者加),所以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些冲突。就书法界关于“流行书风”这么多年的争吵跟艺术体制也有很多的关系。在目前这种体制下,因为流行书风不媚俗,也就很难得到“通俗”资金的支持。就象我们家老爷子看我的字就说,你怎么写得跟贝贝(音译,张先生的6岁儿子)一样,那意思好象在说我写的不好,但他又不敢明确说,因为他知道我也是中国书协会员。但他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把字写成那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流行书风得不到媚俗的支持,也不能获得现行书法运行体制的支持。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们观念彻底发生变化的时代,表现在艺术上的创新真是百花齐放、目不暇接。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不要说让职业书家去适应它会无所适从,就是让一些年轻书家去适应也有时会迷茫,会把路子跑偏了,有时候也会不知所以然,甚至就会把国外的某些艺术观念全盘接收。对这一点我也反对,我认为西方的艺术观念并不是我们的全部,艺术应该有它的多样性,传统也有今天的传统,没有谁说传统永远是昨天的。比如说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那些古旧器物的造型不就是现在所谓的后现代作品吗?你想在那么古老的时候的东西,为什么在今天看会非常地现代呢?这就是我们人的审美是在不断地循环变化。我们如果总认为传统就是僵化、就是保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今天发扬传统,不是说传统一点都不要了,发扬传统仍然是我们当代艺术家非常重要的责任,仍然要创造新的传统。传统永远不会被丢失,但它一定是今天的传统,它不是昨天的传统。

        唐:所谓的传统,现在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来讲的,并不是指艺术创造的传统,实际上艺术的传统就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创造新的传统。
        张:还有一点关于传统的认识,我认为很多人是以汉文化的价值观来统一的。三星堆文化就不是汉文化的主流,它属于巴蜀文化。当时中原割裂,由于巴山蜀水的艰难险阻,中原文化渗透不进去,因此巴蜀文化相对独立和成熟,具有非常明星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后来由于汉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不断发展提高使得巴蜀文化在被征服中日渐消亡。汉文化一统天下,汉文化的强大慢慢形成一种固有的格式。民族多样性、文化的丰富性在被汉化的过程不断被扼杀。通过今天的考古发掘,我们才知道我们是由这样的多民族组成的,我们原来还有这样多的艺术传统和人文传统。在这样的认识下,所谓的后现代艺术等流派也重新开始了对人文精神和历史文脉的重新思考和关注,也开始对西方的工业文明提出了深刻的反思,西方的蓬皮杜博物馆里面展出的东西是最典型的工业文明产物,展出的尽是那些什么大管子、大机器、瓷砖什么的。但我们去看了之后,发现这些作品缺乏我们的人文精神,缺乏我们对历史的忠贞。就象看三星堆文化,那些青铜器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象征,我们现在是以后现代的审美眼光去看它,却能感觉到一种人文历史和自然的回归。
        民间美术馆担负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把中国的艺术体制回归到艺术本源。那么今日美术馆前期策划的这两个展览(一个是《彩墨江山画展》、一个是《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着眼点也正在这。一个从中国画的角度;另一个从书法的角度。从书法角度讲,在明清书法复兴以后,到康有为、徐生翁这一代书家,(尤其在阮元、康有为等力倡碑学以来,书法艺术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编者加)但至此之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书法艺术呈现出一个断裂时期,直到中国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西方艺术观念的不断进入,书法重又开始了新的复兴历程,“流行书风”就是这一阶段历程中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它符合今天规定语境下的一种书法语言。这种语言是今天人所特有的。当然从更广泛地意义来讲,今天的艺术具有多元性,象书法在形态上、语言上的变化,演变成现代书法,在观念、行为上的思考演变成观念书法,在书法空间多维角度的探索上形成的空间装置作品等等都是今天人所表达的一种艺术观念。我下一步为什么会关注书法双年展,也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觉得作为一个美术馆不但具有展示意义,也应该注重艺术的普及和教育,包括我们策划展览会站在一个什么角度,都应该提供给观者一些思路和思考,要让他们知道今天的艺术发展到什么地步。再有目前的民营美术馆正因为不受非艺术体制的制约,我们有相对自由的展览思路,因此我们会更多地关注今天人在艺术上的表达手法和观念。假如我们策划一个展览要这儿报、那儿批的话,就无法对艺术本质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这也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机遇,也正为有这种机遇,也才显得事件有意义。

        反过来说,要营造一个好的美术馆,首先你得树立权威性。现在是乱世出英雄的时代(指艺术界的乱世),也就是出新权威的时候。之所以现在艺术界混乱,就是因为没有权威,原来的权威已经受到了挑战了,那么谁在混乱中建立权威?不管是浑水摸鱼也好、乱中取胜也好、还是揭竿而起也好(今日美术馆就是属于揭竿而起的)。那么揭竿而起也要有他的资本,你看我们不管是从美术馆的展览设施等硬件上,还是从美术馆的软件上,我们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刊物等等,我们就想把今日美术馆做成民间美术馆的霸主地位。当然这种“霸主”我们是站在艺术产业的角度来考虑。
        艺术产业,首先得经营艺术,要想把艺术产业做好,你就得有艺术产业权威,得有艺术标准权威。如果没有,你就不能成为“霸主”,这在西方艺术界早就发展到这一步了,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艺术产业机制。象法国的什么画廊,就是首先发掘毕加索的那家画廊,如果他不把毕加索十几、二十岁创作的那幅画选进去的话,人们可能不会知道毕加索。但为什么选进了那两幅之后,毕加索很快就被人知道并了解了呢?因为他们是一家具有绝对权威的真正的艺术机构。但我们目前国内的很多画廊和美术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艺术机构,他们只是展览艺术的场地。作为艺术机构,你得有艺术评判标准,还有相关的产业链条能使这个产业生存和发展。所以现在我们要有“经营艺术”这一观念。只有经营好的艺术才会树立权威。今日美术馆之所以愿意花钱办这两个展览,也是出于这样的思考。而且现在也的确看到了这两个展览所带来的影响。象策划“流行书风展”那时还没有建好美术馆,就因为受到广泛关注,今日美术馆很快打开了知名度,书法界全都知道了。为什么我要做《彩墨江山画展》,也是这个道理。中国画也是面临传统怎么走的问题。中国画在上个世纪对于创新问题的思考是从徐悲鸿和林风眠开始的,而现在再来看待林风眠的艺术,他在中国画的创新元素上不管是从色彩上还是别的方面都对当今的很多美术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他对当代国画家的影响是最大的。徐悲鸿是在用中国的笔墨画西方的色光。林风眠则不一样,他是拿中国的水墨加西洋的色彩,不仅画色光,同时又把西洋画的那种构成、抽象等等都引进到中国画里面来。那么现在看很多当代艺术家的画面元素,很多都是从这儿来的。如果我们从美术史的角度看,彩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流派,是一个走得比较早的流派,但如果都笼统叫中国画的时候,谁也没有权威,没有鉴赏标准,就无法使中国画真正发展。但如果把它分开,从学术的、历史的角度来讲“彩墨画派”应该是中国画发展近一百年间改革创新元素最强、最多的。但“彩墨画派”也是传统中国画领域的新发展,它不同于那些抽象水墨什么的,因为彩墨画首先一条就是中国画材料包括笔墨、水墨成分的不丢失。像吴冠中、张桂铭这两位画家,我认为他们是在最固守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把西方的色彩、抽象的线条融合得很好的当代艺术大师,具备大师的品格就在于画面简单。我认为简单就是复杂,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简单而不是复杂。画面复杂了,境界上会有所欠缺。当然策划像“彩墨江山”这样的画展也不是我们的唯一,我们还会往更高的方面发展。
        目前我们在思考今日美术馆作为民营美术馆它的使命应该怎样来完成以及将要干些什么?作为经营的第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品牌,我们已经做到了,但下一步如何运营是一个急需面临的问题。因为我的主要精力不在于此,但美术馆这方面目前还没有非常合适的负责人选。我想今日美术馆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树立一种真正的艺术权威机构,之所以要树立权威,也就是要发现我们当代好的艺术家,使他的艺术作品有很高的价值。说到具体的设想有一点,我们今日美术馆想做一个当代知名美术家资源网,做网站就是想替代现在的画家老去印那个小册子。因为现在好多三流四流的所谓“画家”他们都有印的很好的小册子,一见面握个手就塞给你一本,结果一看全是垃圾,那我就想能否让优秀的艺术家改变这种思路,由我们美术馆的审美眼光来选择当代知名的美术家,将他们的资源编辑到今日美术馆网站上,不让那些三、四流的画家们上,这样就可以逐渐引导一种高品位、高权威的艺术氛围,使艺术得以按照艺术的规律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今日美术馆网站就很值钱了,再往下发展,我们自己可以给艺术品定位一个价格指数,给艺术家做一个价格指数,也许有人会不以这个指数为标准,但假如我们树立了权威,难道不会形成一种参考指数?肯定会。那你说,如果做到这种份上,你能说美术馆不挣钱。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对我的做法理解的不对,像这样的美术馆产业,现在是不会挣钱的,要挣钱得三、五年以后的事了。但这一、两年你必须按照这种思路去经营,坚持走下去,既或是现在赔钱也能看到希望。但假如你不按这种思路去做,那你肯定是白白赔钱。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那么我现在就在做这种准备,等到将来机会一到,那我就是最好的人选。如果你现在不做准备,将来就是机会来了,也是白搭。
        民营美术馆在经营硬件方面比国立美术馆要差,就说场地,那中国美术馆比你还大。所以如何经营又经营得好民间美术馆关键在于要明确我们要干什么。

        唐:您刚才谈到的也是艺术在当代的一个特色。就是要用艺术自身来挣钱,为什么现在有职业艺术家呢,因为在以前的社会,艺术是闲情文化,是被人养活的。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书法在以前的社会里是被文人雅士们当作情人来对待的,他们吃饱了、喝足了,写写字、画点画,喝点茶很逍遥。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得把书法、绘画当成老婆来看待了,要用她去赚钱养家过日子,要用书法、艺术来赚钱养活艺术家。但如何能将这种思路扭转呢?

        张:另外中国不要把眼光总看着国外,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将来实际上是非常巨大,中国的人口这么多。另外,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思考买完房、买完车又买什么?到大家买的房、车都差不多的时候,你还用什么来表现自身的文化品味?这时候艺术品就会成为一块很大的待开发的市场。假如今日美术馆能将这个市场把握好了,前景将非常好。人家到时候一提说我花两千块钱买的一张画是在今日美术馆画廊买的,觉得值这多好。可惜我现在正苦于没找到这样的一个又会经营又真懂艺术的人来很好地经营美术馆。其实很多人说我做美术馆是想出名,实际上他们是没有真正的理解我。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会,要想出名那还不简单,我何必费这么大的劲。做美术馆其实是我的经营战略,首先是艺术产业的经营战略。你首先得经营艺术,然后才能成为艺术产业。经营艺术,首先你得真懂艺术。知道什么是好的、有前景、潜力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然后你得有经营意识,有商业头脑,单纯的艺术家不行,相反单纯的商业者也不行,因为在现在这社会,包括以后的中国艺术发展,基本上会倾向市场化发展。而不是像你说的过去的闲情文化、贵族文化。以后的艺术会通过艺术的产业链条来不断发展。这种时候艺术产业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新型产业,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前瞻考虑,才投资兴建一座国际级水准的民营美术馆。绝不是有些人说的我头脑发热、做秀。我是真的想通过今日美术馆将艺术市场做得更纯粹、更规范,能够引导和培育真正的艺术品消费观念。从而使艺术市场和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着非常健康的、艺术本位的市场模式。前段时间今日美术馆网站上也有些人针对展览和今日美术馆开骂,他们却把今日美术馆的BBS关掉了,这样做不好,我觉得有人骂才好。说明有人关注,如果能让很多艺术家关注这个网站,在上头发表文章那才好呢。如果看的人多了、人气也旺了、人家广告商都会来找你,这不就可以挣钱吗?如果没有这些想法,觉得这网站不挣钱把它关了,那你永远也不会挣钱。你刚才说是不是因为我是文化人才进入文化企业,正因为我是文化人、艺术人,同时我也从事商业运营,我才发现一个千载难逢的我在中国艺术产业做龙头老大的机会,如果我不做,不是我赔、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丧失了一个能实现我的艺术理想的绝好的机会。我的艺术理想就是让真正的艺术家和真正的艺术品能拥有他应得的艺术价值,而不是让很多有才华、有实力、有水平的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掺杂太多的非艺术附加条件,而屈服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将艺术虚伪化、功利化。这点是我们当今很多艺术家都在思考并矛盾着的。所以作为一个文化人、一个真正的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如果从商业角度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和艺术市场,如果我们今日美术馆能真正成为艺术产业的领军代表,能做成中国第一家有实力的艺术产业品牌,又何愁赚不到钱呢。目前的中国很多美术馆、博物馆是国立的、官方的,他们做好做不好都不会赔钱,因为他们有官方财政拔款。比如中国美术馆,它是国立美术馆,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它还具有很大的权威,很多人是冲着这块牌子去办展览的,因此它能赚钱。如果今日美术馆作为民营美术馆也能树立新的权威,能够替代或者说与它抗衡,那钱不就你挣了吗。另外,中国美术馆是独立的运行体系,只是挂靠在官方名下。而我们是立体的,它属于我们今典集团的一部分,就今日美术馆自身来讲,它也是具有立体发展空间的,比如网站、杂志、画廊、出版机构等等,如果经营好了,每块都能赚钱。所以现在关键在于经营美术馆的人一要真懂艺术;二要懂经营,这点尤其重要。我是没时间来专门做美术馆,我还要做集团产业发展的通盘考虑。
        关于“流行书风”这批作者,我认为是当前书法界真正在做艺术探索的书法人。他们是当代书法发展的精英书法群。但他们有的人生活状态并不好,他们还能不断地探索很让人感动。当然我也关注现代书法的探索,虽然对现代书法的创作现在有很多争议,但它带有一种创造性,我也会鼓励和关注。但我认为现代书法创作在近段时间难成主流,因为它虽然在形式上有新的东西,但内涵相对贫乏。就是艺术家在作品背后的情感和语言太少,不足以引起人的共鸣和审美感动。当然它以后还会发展,也许它会在以后更注重内涵的表达,也许向别的方向发展也未可知。就流行书风来讲,它也还会往前再走,现在还仅仅是在点、线、构成等方面变化,这太小气、太保守,我觉得还可以再大胆一点。
        唐:也就是说目前的书法还仅仅属于二维的平面展现,就是仅仅把字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然后我们看。象你刚才提到的书法双年展是不是会更倾向于多维的立体空间感觉,甚至以后可能发展到如何运用书法的元素,并将它运用到生活和商业当中。

        张:对的。说白了,现在的文化就是视觉刺激。文化和艺术是随时代而变的。你看后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达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展馆,多媒体资料等等,我们为什么不用这些工业文明创造的这种元素来将文艺这种手段来刺激你呢?装置艺术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他们觉得平面对你的刺激太少,他们要让你处在用他们的手段来营造的四面包围中来刺激你,这我觉得就是后现代最主要的特点。但是现在的一些艺术家在做后现代艺术的过程中有些偏离,就是把人家的一些语言和语境当作我们中国的语言和语境,这是错误的。因为文化的不同,形成的价值观也会不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许多形态,这是不可逾越的。人家的价值观决定他的文化、形态,你把它照搬过来就不行。所以我觉得我们自己的艺术一定要有自己的人文价值,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形态。 

        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流行书风·印风展已经结束有一段时间了,你作为策划人和书法研究者,对该展的不足和意义有没有深入思考?

        张:通过这次集大成的“流行书风展”之后,我对流行书风的认识更清楚了。在没有将这些作者的作品集中展示做展览之前,很多人对“流行书风”有妖魔化、夸大化等等的批评。说他们的字伸胳膊伸腿、脑歪眼斜的,甚至说可能毁掉中国书法的传统。但这次作品展出以后,事实上并没有人们所批评的那种现象出现。并没有人觉得这是“洪水猛兽”,相反大家还都比较认同。北京晚报上还发表了“流行书风不是丑书”这样的文章。我觉得这个展览是对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一个总结、展示,很多人对流行书风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前很多人说“流行书风”是不会长久的、是低级的、粗俗的,说他们跟街头杂耍一样,可实际上看完展览后并非如此。他们批的其实并不是同一层面,他们更多地将那些用脚写字,用什么鼻子写字的杂耍派等同于流行书风了。包括刘炳森先生在看完展览后(据张宝全说刘炳森、张飙等书协领导是在当天展览的中午到展厅看了展览,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说:流行书风并不是丑书,我只反对丑书,并不反对“流行书风”。还说我的字夸张得不够。他还说他回去写字也可以放一放。总的来说,这次展览的确展现了当代书法发展的总体趋势,代表了这二十年来书法发展的高度,体现当代书法人对书法传统和当代性的思考。但是另一方面不足的是:虽然“流行书风”展的作品有一定的对传统的深化和理解,但我觉得相对于今天人的审美情感需求和表达需求还相差很远。我们还应该找到现代的语境,只有现代的语境才能表达今天人的情感。从第一点来看,我觉得这次展览第一,带来新的形式表达手段的重复;第二,从视觉上没有给人很大的冲击,在展览形式上还没有很大的升华。比如我们的作品虽然是在现代感很强的展厅里展出,但是作品的装裱形式还是传统的镜框,虽然有现代意味的展板出现,但其形式感觉还是属于文人把玩式的形式。我不是说不要这种把玩式地书法作品,假如有了这样的作品怎么办,那么我建议你拿一整面墙就展这件作品,墙面作品之外所有的颜色都是黑的,把作品凸现出来,这肯定也会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这也就是当代艺术规定下的语境表现。因此现代的书法作品除了书写本身之外,它还变得有装置色彩、空间色彩的感觉,书法可以运用声、光、电的科技效果,让它显得更有意思。所以这届“流行书风”表现出展览形式上的单一、雷同;风格也有新的重复。这是需要在下届流行书风展引起注意的。但是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我们这次出的流行书风·印风作品集不管是从印刷设计上,还是从编写体例上,包括作者自己写的创作手记以及主持人所写的评语等,这在中国书法界和中国书法史上是具有开拓性的。这个意义以前并没被大家很关注。其实这也把书法由平面的二维空间转化为多维空间了。因为人们在纸面上看完以后,再针对作者和主持人的文字又可以进入多维角度进行思考。从这个角度讲,书法还需要一些新的探索。当然在做新的探索时,我们不能把好的传统给丧失了。比如有人用扫把来写字,这在过去是没有这种传统的,所谓的传统的概念一定要有昨天是谁的概念,如果把昨天丧失了,就等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丧失。为什么中国书法现在不被人重视,正是因为它丧失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尊严,失去传统也就意味着失去尊严。我觉得流行书风之所以还被这么多人关注,就因为他并没有丧失中国传统书法的尊严。它还有传统书法中点、线、面的影子,比如邵岩的作品,虽然作品形式感强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书法了,但他的作品的点线感觉有浓浓的碑意,还是有传统书法的感觉在里头。对于那些完全反传统的艺术探索我也重视,但它能不能成为主流很难说,但它至少是一种艺术状态。(唐:你刚才提到书法的尊严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汉字的尊严。汉字有它自身的品格尊严,有些属性比如点线结构是不能任意拆解、解剖的,随意拆解汉字就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艺术形式了,而不能称为书法)某些现代书法和行为观念艺术从艺术创意角度它是有价值的,但它因为内容浅薄,又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只是把人家的东西照搬照抄过来,就不会有太多的文化意义。比如前段时间在南京有一行为艺术家为感受人从肚子里生出来的振痛感,竟光着身子从剖开的牛肚子里钻进去又钻出来,结果被观者打110报警说是有人耍流氓。这就是典型的文化语境不同所造成的结果。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光着身子在大白天走就是流氓。所以他的行为动机在中国人的审美传统里或者说文化基因中找不到对应点。找不到对应点,就不能触动人的美好情感,不能触动人美好的情感,反而引起了厌恶感所以就要打110。但对于这种探索我们不能完全抵毁它,要让他们自我碰壁和不断完善,因为他们在行为表达不到位的时候也很焦虑,也在想办法如何与传统文化对位,同时他们这种行为也会给固守的传统文化一定的刺激,觉得艺术还能这么搞,也会启发他们新的思路。两方面都在思考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一条通道。而这种通道就会既有我们的传统基因,同时又有当代规定语境下的新的文化基因。这样就会推进艺术不断向前健康地发展。(唐:所以对待很多非暴力、色情的现代艺术,做为一个评论家也好、关注者也好,应该持关注状态而不是轻易地抵毁和封杀。)对待现代艺术有两种状态都不好,一是轻易抵毁,另一个是完全赞同,这两个极端都不好。
        总的来说,这一届流行书风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明年我们再搞就会在展览形式上、材料上做些新的探索,当然书法创作是本位,是第一位的,形式和材料是辅助的。我们相信“流行书风”展会办得越来越好。,

        来源:网络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3(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