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张峰:一个探寻人文精神的艺术家(作者:高敬)

        作者:核实中..2009-11-10 14:09:16 来源:网络

        接触到张峰老师是在06年一个朋友画廊的开幕展上,记得他当时展出的作品是《女人体•影子》系列,我被他所塑造的当代社会的一个身体寓言、具有很强烈泥塑感的作品所吸引,两年后,我带着他作品中的身体寓言,走进张峰在草场地的工作室、走进张峰的精神世界……

          张峰: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

          高敬:“艺术国际”网站 中文站主编

          一切源于爱好

          高敬:听说你从小就喜欢画画,在80年代初你选择了报考鲁迅美术学院,参加艺考时是什么情况?

          张峰:我是1965年出生,从小就喜欢画画的我,83年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那时候的艺考不像现在这么多学生,但是,那时也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我就参加过一次培训班,其它的时间还是自己在家里画人物、风景写生等,当时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而这一切还是由爱好引发的兴趣。82年,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高考,当时还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现在想想还是挺有趣的,由于我比较紧张,在体检的时候出现血压偏高,结果医生说我体制不好,因为体检不合格没有被入取。

          高敬:为什么你选择考鲁美呢?是因为你觉得鲁美的雕塑专业是你所向往的还是因为考鲁美因为离家比较近啊?当时你对国内同类艺术院校、包括雕塑方面了解吗?

          张峰:长期以来,鲁美雕塑系在国内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当时在国内还数一数二的,另一方面就是我觉得自己在雕塑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

          坦白讲,直接的对其他学校还不是很了解,还是间接的听一些老师、朋友聊天中获取些信息。

          高敬:82年在东北参加艺考,那个时候关于美术方面的信息你都是从哪里获取的呢?

          张峰:我所能看到的就是《美术》杂志,好像当时在国内也是唯一一本由关于美术方面比较全的刊物,那时也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艺术媒体。起初我是想考油画专业,还记得我当时看《美术》杂志,其中有一期是雕塑专刊,刊登了米开朗基罗、罗丹等西方大师的作品,我一看就喜欢上了雕塑,这也促使了我在高考前就开始依靠图片做泥塑;最开始也不会做,随着雕塑的边缘线来找感觉,渐渐在做得过程中就对雕塑的空间开始有了感觉,最后做出来,请老师看,老师觉得我能找到一些感觉,对空间比较敏锐……,从那时起我就坚定了要考雕塑。还经常泡在车站、市场等地方画速写。

        实际上有我们很多欠缺

          高敬:看来你还是挺牛的,高中生时就看《美术》,对于很多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都很少有这种意识。

          张峰:那时考学相对于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考学前我画的石膏像有对不同问题研究的,大概有200多张,82年时是考泥塑的。记得当时辽宁省有300多名考生报考鲁美雕塑系,初试通过的有12名学生,最后只入取两名,我还算幸运。从雕塑的角度来讲,考前经过泥塑课的训练和认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高敬:中国在70、80年代都是苏式教学,那么所接收到的与西方传统造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你入学后的情况呢?

          入学以后,就按照鲁美的传统模式学习。学校有一些很优秀的教师,当时有留德、留苏的,教学体系还是比较完整。回过头看,包括我在美国留学期间对雕塑的认识,在教学上,国内在对具象写实雕塑的认识还是比较泛泛的,不如西方研究的深入。西方很强调解剖、结构,当然比例、动态也很重要,在结构上苏联的体系也是从西方学习的,但是苏联学到的是比较概念性,所以现在我们讲的文艺复兴实际上是具象写实的鼻祖,更远可能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但是苏联学到的我觉得丢掉了一些很宝贵的、核心的部分,比如对解剖的认识,远远没有意大利、罗马认识的透彻,包括我们看苏联的绘画也能看出来,还是与西方的传统有一定差异。而我们原来教学的老先生大部分是从苏联学习过来的,所以当时中国的艺术教学是与苏联大部分相一致的。

          所以回过头来看,早期国内画油画老先生的古典油画作品,与西方博物馆里收藏的伦勃朗等人的肖像作品,中国人对结构的认识、对油画技法的了解,实际上有很多欠缺。就像我的同龄同学,大家现在谈起来,对于基础解决好的仍然很少,对大型、结构、肖像等。

          艺术家要为文化做点事

          高敬:这些一定是与大的教学方式有关系,包括对艺术的功能、艺术的认识。

          张峰:不可否认这个体系有有益的一面,毕竟培养出很多人才。但是并不完善,而且并不纯粹,即使院校以写实、具象为主,但是解决的并不是很好。到现在我才有一个很自信的发言权来评价。

          高敬:自信的发言权来来自哪里?

          张峰:是去纽约之后的认识吧。04年我去美国,毕业后我留校了,一直在鲁美教学,后来还是想去美国这个世界艺术中心了解一下;只有了解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才能对美国当代艺术的演变有深刻的认识。否则我们认识的只是表面。我们看到从二战后,世界真正的艺术中心在纽约,西方的现代主义以后到后现代主义在世界是属于核心位置。

          高敬:在美国2年的时间内,你是看的比较多还做作品比较多?

          张峰:在美国我们看博物馆、美术馆作品时都是带着问题去看的。比如,在美国上课时,讲到古典主义的一些规律,我们会直接到博物馆面对作品进行分析、构图规律等。像之前我对乌东的认识不是很深,在美国上课时,我们直接进入博物馆阅览室,接触原作,分析、临摹等。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凡高的素描作品,是我看到他对结构的认识从人物画、风景画都是很有研究的,所以像凡高这样的大师,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很雄厚的功力基础之上,后来发展他油画、风景的精彩。有时看一个画会告诉你更深刻的故事。

        找到自己的创作本源,是文化的根基

          高敬:那么在看博物馆原作之前,你是有一个前理解、前认识的,当你一时间看到艺术大师的作品,你会大开眼界,那么同时你个人的艺术方向是否会有迷失感呢?

          张峰: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很多国内艺术家出国后会有一种迷失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创作自己的作品。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人自信心缺失的表现。

          到西方后,怎么会不迷失方向,找到自己的创作本源,实际上这是一个文化根基。这就涉及到艺术家与文化的关系。

          西方艺术对我的影响,算是一种修养,潜移默化的帮助,回国后我一直没有丢掉我研究的方向,水墨与文人画。一个是要从传统文化吸收些,更深远的说艺术家要为文化做点事情。比如说现在的艺术形式还没有安全脱离西方模式的影响,比如抽表、波普等,只要你用心去找都能找到西方艺术流派的影子,那么,中国就目前的美术现状来看,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美术体系,还是借用西方的艺术流派的模式来表现,没有做到从文化角度的独立。所以我觉得中国艺术家应该有这种意识。

          高敬: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表现在美术界,包括诗歌、建筑等有存在这个问题。

          张峰:所以包括我所思考的问题都是在创作中有所体现。

          抽象是我对于问题的探讨

          高敬:你理解的当代是什么?

          张峰:当代要有实验性、对当下文化有批判态度,在艺术形式上有独创性,我觉得形式是很重要的。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作品中的实验性,还是在我探索的范围内,我个人的探索: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当代是什么面貌?作品中写意的手法,表达当代人的精神,表现的更抽象一些,我觉得现在需要一些抽象的因素,具象在当下更容易商业,抽象反而更形容上。我早期作品是按照汉俑内在的精神气息,比较概括、简练的,实际上也是与水墨相关联的。

          高敬:你指的是水墨的表现形式还是水墨的精神性?

          张峰:我觉得两个方面都是我所追求的,一个是形式。我作品中表面抛光的,水墨的黑白效果及水墨的文人画内在的精神,包括庄子的哲学,人与虚幻的关系,也正是我作品中对此的探讨,所以抽象是我所对于问题的探讨。形而上与西方哲学思想有一些关联因素,比如对八大山人、徐渭的作品的研究,但是我很奇怪,突然间他们的文人精神消失了。所以我是通过雕塑这一立体的表现形式来探讨清末消失的事情。这种抽象的精神是什么?

          通过立体的表现形式来探寻清末消失的人文精神

          高敬:是什么时间开始关注这一部分的。

          张峰:从开始做雕塑在形式上的镂空到意识的觉醒吧。在近10年我渐渐认识到八大山人的价值,但是他们归纳出来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形成气候影响中国文化?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像影子就是对虚无和现实的认识,影子有很强的哲学意识在里面,这里面也涉及到形式语言上的探索,意象的人物精神状态是什么?具体形象是什么我也没有想清楚?是不是换一种人物形象更有冲击力,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属性,这也是我下一步要探索的。

          最近的作品人民公社与之前是有一些变化,之前的作品是我的前辈们创作的,我是想个人颠覆一下。

          高敬:那面对你个人来说还是属于一个探索阶段,你还会在形式上有强烈变化吗?

          张峰:是一直在探索,至于是否强烈变化还是我所未知的。

          正真的艺术家是可以超越市场的

          高敬:当一个艺术家作品在市场上有一段的成绩时,他接下来的个人风格转变是要面临考验的,你怎么看?

          张峰:我觉得正真的艺术家是可以超越市场的,真正的艺术家不是跟着市场走,而是市场跟着他走,这才是牛B艺术家。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7(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