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刘小岑—大巧若拙多创新(作者 刘士裕)

        作者:核实中..2009-11-13 10:44:20 来源:网络

        ●画作本身就是作者灵魂的大展示,所以是画家之魂。

        ●人类文化最高成果是哲理,艺术家要从哲理的高度看待生活、社会和一切事物,才能产生高品位的艺术、永恒的艺术。

        ●艺术生于有制约的自由,而死于绝对的自由。不要以为风筝去了那条线才可以飞得更高,否,那不但飞不高,而且很快就会栽下来的。

        ——刘小岑



        中国的大写意绘画,经徐渭、吴昌硕、齐白石等陆续延继,便日臻妙境。如今情况如何,傅京生先生在《提笔须先问魂魄》一文中做了回答。他写道:“当代,黄永玉的大写意清雄奇诡,崔子范的大写意朴厚丰茂,刘小岑的大写意哲理深涵,他们把大写意推向了更大的写意画。”

        刘小岑先生何许人?他1925年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14岁时曾获全县小学生美术汇考第一名,23岁时他的速写获徐悲鸿一等奖金。后考取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专业。1949年12月国立北平艺专与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合并,于1950年4月正式成立中央美术学院。刘小岑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学习,师从徐悲鸿、刘开渠、滑田友诸大师,毕业后留校任教。

        作为雕塑家,刘小岑先生名重一时。他的雕塑《家乡的河》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牌奖,《张海迪塑像》、《郎平头像》亦先后获“北京市美展”大奖。后来,友人找他索画,他就以玩泥巴的双手画起了大写意国画。终究功底深厚,他一下笔便出手不凡。画界有人称他为“小八大山人”。著名画家李琦先生看了他的画展后写道:“小岑之画匠心求意,深得中国画之真谛,形拙神巧,构思别格,含意深刻,其妙无穷。我爱小岑画,更爱其中意。”并赋诗赞曰:“泥巴书画多创新,院体画派愧望尘。入门尚须冲出门,刺破青天入高门。”刘小岑先生却不把这些话当真,他自命为“三岁半画派”,并诙谐地称自己的画是“得意忘形”之作,坦然地画着他自己的画。

        为得庐山真面目,1999年初冬,我拜访了这位古怪的老头。在北京王府井帅府园刘小岑先生的家里,他从雕塑艺术到大写意国画,从民族精神到艺术家的天职,从个人经历到今后的打算,侃侃而谈,幽默而富有哲理,令我折服。在他的画室,我又目睹了他那一幅幅具有冲天撞地元气的精彩画作。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到,以其实力,以其作品所产生的震撼力,他同黄永玉、崔子范等艺术大师并列在一起是毫无愧色的。

        可能因为不是专业搞国画的缘故,刘小岑先生的画从不受任何成法的拘束。用笔恣肆,构图奇特;稚拙的“童体”题款,尽显童真、童趣;内容看似土得掉渣,如果没有基本功,还真写不出来呢。他的画看似简单,但表现出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外行感到有嚼头,内行觉得见功夫。

        刘小岑先生简练的体、块结合的大写意风格得益于他多年的雕塑实践。有人对他说:“搞了这么多年雕塑,现在才画画,你吃亏了。”他笑笑说:“不对,这在战场上叫以迂为直的战术,我以雕塑入画,就像张旭把公孙大娘舞剑的姿态吸收到草书里去一样,雕塑涵养了我的大写意,是我创新的基础。”

        谈起艺术的创新,刘小岑先生更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其实,创新是每个艺术家毕生的追求,但在千千万万的画家中,真正能创新的却不多。为什么?他说:“首先,创新是有风险、有阻力的。独创的作品最初不被人理解,受到压制甚至打击是正常现象。所以齐白石先生才说‘先行于人众必非之’。如清代的大画家虚谷,当时没有人看重他,民国时期画界也不承认他,只是到了新中国他才被推出来。历经几代才被肯定,创新谈何容易!其次是一些画家没有雄心壮志,甘居第二,无所作为,稀里糊涂混日子。北京有个人专门学板桥书画,自诩为‘半桥’,觉得够上半个郑板桥就满足了。这是何等的没出息。广州做了个珠海渔女雕塑,手举珍珠站在海边礁石上,广州人说这是维纳斯第二。为什么不创造一个中国的东西,我就是世界第一!”

        当然,他谈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创新的向题,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独创”,要“开宗立派”。刘小岑先生说:“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者虽死犹生,守旧者虽生而死亡也”;“我喜欢独创性的作品。只有独创才能开启人类智慧的大门,才能成为美术史上的里程碑。没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不能开宗立派的艺术家,都将成为历史的过客”。他提到两位唐山籍画家。一位是贾浩义,称他画的马与徐悲鸿画的定格式的马大相径庭,是在奔跑过程、前进过程中的马。贾浩义将动态的马横涂竖抹,让你觉得那马在奔跑。他的画是非常大写意,许多东西是符号式的,半抽象的,发展了中国画马的技法,这不是开宗立派是什么?一位是管桦。他是文学家,后来也画竹子。以他的文思,一上来就能立派,就跟别人的不一样,使那些“揭竿而起”的竹子王都相形见绌。这里有个修养问题。没有一定修养,要成为开宗立派者,很难。

        开宗立派说起来难,做起来更难。刘小岑先生坚持“宁拓新路中途死,不恋他人万仞峰”的信条。他以史为鉴,从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开一代新风的实践中得到启迪。吸收中国远古崖画、汉代艺术、民间美术及儿童画的古朴稚拙,并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色彩表现,标新立异,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亦真亦幻、寓意深邃、构图奇特的大写意画风格。刘小岑先生对自己的画有独特的解释,这就是“知希为贵”。1998年他曾把老子这句话写成条幅,挂在画室里。他说:“高人懂高艺,浅人懂浅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如果只有普及的艺术而没有提高的艺术,那将是可悲的。高艺永远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我的画只有少数人懂,这不能说糟糕了。少数人理解的,往往是很有价值的东西。老子的话,对我是个安慰,鼓励着我前进。”

        刘小岑先生认为,人类文化的最高成果是哲学。他说:“我喜欢带有哲理性的的作品,喜欢表现民间谚语和寓言性的作品,因为他们往往带有人民向往自由和真善美的理想。”所以,以哲人的独特视角去审视社会,审视生活和一切事物,从哲理的高度去创作高品位的艺术,始终是他不倦的追求。《无花果》以大幅泼墨,给人留下“做人同此果,成熟在默默”的深沉的情思。《葵枯仍向日》以体、块结构抹出枯干的枝叶和低垂的果盘,辅以数只活泼可爱的小鸟,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乐观向上的情怀。《成大器者不依样》只画两只葫芦、几片败叶,用笔恣肆,立意新颖,是对守旧的抨击,对创新的呐喊。《高鸣》中“受尽地狱多年苦,方得今朝高枝鸣”的感悟。《墨牡丹》中“天下之美莫能与朴素争辉”的箴言,寓意之深,令人叹为观止。刘小岑先生的作品选题广泛,山水花鸟、禽兽鱼虫无所不包。但每一幅画都能在悠闲、恬淡中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哲思,做到缘物寄情,托物见志。这是他的画能摄人魂,撼人魄之所在。

        从内容上讲,刘小岑先生绘画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明劝戒、著升沉。他认为,艺术家的天职是要影响人民精神向上,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主要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的素质。作为一位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有责任用手中的画笔去抨击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啄木鸟》中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与枯木、果实一起构成独特的画面,加上“官微赤帽小,品德冲九霄,为民永除害,果实永不摘”的题跋,颂扬了大自然卫士除恶务尽、恪尽职守、从不求索取的品德。这幅画曾被多家国家级报刊转载,《啄木鸟》杂志就是因当年刊登此画而改为现名的。《挖山不止,何也?》中,一个大粮囤占据大半画面,上面贴了个斗大的“福”字,一群老鼠正在上下偷吃钻营。这幅画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直抒胸臆,入木三分,引人深思。参观“刘小岑画展”的观众纷纷留言。台湾美术家协会会长易苏民先生曾撰文赞其作品“是旨趣、是警策、是棒喝、是讽谏,拙朴之美,寓教之深,化民成俗,勉人成材,其功德可胜言也”。

        如今,刘小岑先生已赋闲在家,身体好、心情也好的时候就作画。他不墨守陈规,不断在否定自我中继续探索。对于家乡,老人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曾先后25次赴山东讲学、办画展,但家乡却来的不多。他参加玉田县政协书画家联谊会成立大会时曾吟诗一首:“远道和尚会念经,小岑无颜回冀东;偶尔潜回画几笔,不像苍松似苍龙”。他计划在唐山举办一次个人画展,向家乡父老乡亲作一汇报,听听家乡同仁的意见。



        【相关链接】

        刘小岑,1925年生于河北省玉田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大写意画家。1998年6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刘小岑画展”,社会反映强烈。现摘录部分观众留言于下:



        多年修养,万古箴言,不是来看画,而是受教育。

        ——梁树年

        见画如见人,我崇拜您的画,更崇拜您的为人。作品感染力之强,是我所历经画展无法比拟的。

        ——洪国良

        “八大山人”可以长眠于九泉之下。人品有气节,作品有意味。小岑之画意境高深,意味俱全,写意写魂,醒世清心,可谓创新之作。

        ——皮之先

        画坛一绝,当代神笔,手笔之大,姆指华夏。

        ——浪花梦

        醒世清心之作,标新立异,意在求新,为中国花鸟画创作开一新境界。可喜可贺,使我又一次享受到了书画艺术之美。

        ——江平

        小岑老师自创中国画大写意一派,奇特高古,寓娱乐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对当今中国美术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尹浩祥

        心之造像非同一般,画有新意更有哲理,妙在趣高且意深,真可谓画品即人品。笔笔意味深且长,行行题句撼人心魄。

        ——胡世宗

        来源:网络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8(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