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感恩自然与艺术——王界山访谈录

        作者:核实中..2010-07-17 14:53:24 来源:网络

        时间:2008年1月13日
          地点:北京·王界山画室
          被采访人:王界山(空军文艺创作室副主任、著名画家)
          采访人:曹兴武(中国美协培训中心《画苑》杂志执行主编)
          曹:王老师,您好.您以山水画立足于画坛,特别是近年来的山水写生作品,引起了美术界许多权威人士的肯定和赞扬,如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说:“王界山近些年来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磨炼自己,扎扎实实地写生。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路子走得很正,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笔墨清新、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画,逐渐形成了从写生中得来的独特艺术语言”还有杜大恺、韩静霆、沈尧伊、田黎明、孙志钧、李翔、袁武、徐恩存、贺成才、苗再新、孙浩、李呈修、杜军、孔紫、骆根兴、邵亚川、王阔海、朝鸿等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好评,您对此有何感言。
          王:首先要感恩大自然恩赐予我的太多太多,每一次面对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便会感受到它那难以言表的万千气象,它使人如“临春风思浩荡,”灵感的生发和奔涌促成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作品问世。因此这些年来我经常出没于深山密林之中,造化无穷的大自然恒定了我对景写生创作的决心并以此成为动力、成为一种习惯。我现在基本上理解了古人石涛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前些年在教室和画室里寻找绘画语言时,内心总感到有些麻木和乏味。而现在不同了,在鲜活的场景中,它本身就有一种美的语言和形式,若有心去发现和总结归纳,就会逐渐出现自己的风格。人们经常感叹的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我们发现美的眼睛。当然表现生活不是客观的罗列,而是一种主观的升华。作品的优劣与作者的个人修养及思想境界和悟性紧密相关。而大自然是大美无言,我们怎样与大自然沟通是值得思考的,特别是作为山水画家而言,要想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经常到真山真水中去领略和感悟,也就是长期积累,才能偶然得之。那种靠翻翻风景画报、手拿相机或摄像机采景的做法实不可取,因为这样做难以使景物真正的走进心灵。流于表面的东西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我们要感恩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它使人忘却了许多俗忧和烦恼,进入于理想之境是一种人生之妙,更是一种人生之美。
          曹:在您的作品里有一种“苍茫之意、纯真之气”它是怎样形成的?
          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喜怒哀乐中,增加了人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画为心迹、言为心声”,画家笔下所流露的东西即是自我内心的映现和写照,若对生活感受不够丰厚,就会流于空洞和表面化,作品也就难以耐人回味。其实人生之境即是无法回避的苍茫人生,但无论社会怎样复杂,环境多么不好,在我们的内心世界还应保持一种纯真的东西,若失去了真就谈不上善和美。“真善美”三个字的第一字就是个“真”字,可见真字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上伪善的人和事不少、凡是披着伪善外衣的人注定有一天会被人们的眼睛识破。以伪善之心来作事或作画难以持久,它缺乏真正的生命力。感悟人生之苍茫,保留纯真之气象,出污泥而不染将是我处世和作画的原则与追求。
          曹:在我们社会的艺术教育中,有许多人开始呼唤若要提升专业艺术教育的品质就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请王老师也谈一谈这个问题。
          王:长期以来,我国在艺术教育中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文艺术精神的陶冶,将艺术当成了单纯的技能、手段来传授,由此产生了许多“工匠”缺乏了形而上的东西,唯技巧而定胜负,结果必败无疑。古人曾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人读的好书多了,自会由内而外的显现出人生的华章,定会文采飞扬、不落俗套。美术界有的人说:画家的任务就是画画,乍一听从逻辑上讲这没错,但仔细一想这种言论却失之偏颇。为什么有的画家在年轻时技巧熟练,画法完备,但到了后来年老时却是画境总是上不去,格调不高,这就是文学底蕴不够浑厚、修养不够丰富的结果。现在很多画家的造型能力很过硬、色彩及构成能力也远远比古代画家强,但就是比不上古人的画耐看,这就是因为自身缺乏人文精神导致“贫血”而造成的。徐悲鸿曾讲:“广博其知识,完美其专业,高尚其志趣,澄清其品格”。人格与修养的高低是成就真正艺术家的关键。
          曹:自古至今一直有人说绘画要“笔墨当随时代”,这是否也意味着在选择的内容中要有今天的当下性?
          王:对。当前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录和印证。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早已远离了“独钓寒江雪”和“野渡无人舟自横”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古老时代,这已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古人的生活只能靠追忆文物和史志及传说,它不是你的亲历,而今天的鲜活场景是我们可以亲眼目睹、亲手参与,因此这种感受才是真实和深刻的。其实表现今天的场面可以将汽车、飞机、轮船、厂房、公路、桥梁及现代化的城市融入于画面之中,只要我们有一种将画面中所描绘的东西和谐起来,形成协调的绘画语言也就是成功之作。
          曹:有的人认为您在写生时为了一张不太大的画也对景刻画一二天,要么是效率不高,要么是缺乏一挥而就的激情。您怎样回应这种说法?
          王:在真山真水中写生首先要有一种静气、才能在落笔时不致于陷入于散乱的地步。有些时候在作画之前的思考很重要,怎样在纸上布局和立意不能草率。当然,一旦形成定局后,一定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其实,我有时还感到自己画的还有一点画快了,人家李可染先生在世时,对景写生时可以将一张作品认真创作三五天乃至一周或十多天,所以他的画就是耐品、耐看。作画不是制作一件商品,必须按时完成任务。它可快可慢因人而宜,不可强求一律。至于在作品中的激情是否充足它不是靠快速度来体现,而是靠作品本身的质量来表现。时下是强调速度和效率。但艺术的发展难以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东西只能昙花一现,这一点我们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极强的思辨能力。
          曹:一幅绘画作品的水平高低用怎样的尺度来衡量或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王:它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衡量高低的基本尺度,如看一幅画如果连造型和色彩等基本技法都不过关就谈不上进入好画之列。还有大名头的画家的作品也未必每张都是好画,容易临摹和简单的东西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就像跳高运动员跳出的最高的尺度别人难以达到,大家才能承认和佩服一样。换句话说。谁画的画很容易就被别人临摹,就说明它缺乏一种高难度的东西。好的作品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给人一种拨动心灵深处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启迪和思考。
          曹:您是怎样看待和评价黄宾虹和傅抱石、李可染三位在山水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三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王:黄宾虹的山水画由学明画入手筑基,直追宋元经典,参以学著,书法和诗情的修为,形成了“浑厚华滋”“高古朴茂”的审美趋向,借助于广博精深的学问,使之笔墨流露出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笔墨,使之点划之中气象万千,其画风独树一帜,影响了后世的无数人向他学习,他在美术学、金石学、美术史论、文物鉴定学等诸多学科中都卓有建树,成就斐然,像他这样的画坛领袖可谓寥若星辰,实为难得。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在大师的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如有些作品的雷同和构图中的散乱,整体感不够强烈,有些概念化等等,不能以什么率真和放松等词汇来掩盖大师画中的不足之处,这是我们学习前人应具有的一种科学和求实的态度,傅抱石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他不仅是开创一代新风的国画大师,也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亦是杰出的金石篆刻家和诲人不倦的美术教育家,他独创形成的“抱石皴”,别具一格,独领风骚,对解放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他反对在创作中程式化的东西,崇尚革新并喜欢师法自然,傅抱石的创作题材多样化,章法不落俗套,追求变化多端的绘画技巧及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特别是他的山水画气势磅礴,即使小品也有万千气象。他的笔墨中流露出充满新意的古趣,弥漫文气的野逸,透露雅致的豪情,他还注重神态心境的刻画,情感真挚,毫无造作之感,他长于在画面中表现苍茫迷离的雄浑意境,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都体现了时代感并外化出强烈的艺术个性,但他的缺点是有时在作品中也显得有些草率之感,情感的驾驭中放得开,但有时收不住。李可染的山水画代表和印证了新中国建立后的时代特色,厚朴大气,即使尺幅小品的山水画,也有庄严静穆之象,李可染将极端的重墨和极端的淡墨运用自如,重而不滞,淡而不飘,笔笔到位,既无多余用笔,又无含糊不清的用墨,可谓洗尽铅华,尽显纯真之气和高古清韵,他对景写生的思考大于用笔描绘的本身,实则为写生创作。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率先倡导画家要走写生之路,“笔墨当随时代”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可染在画中借鉴西方素描的元素来创新他的山水画取得了成功。他的山水画的体积感强,其光影在画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光线对于山体照耀的美妙和动人,可谓匠心独运,别开新颜,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李可染学习古人和洋人的东西不教条,而是融汇贯通,他的山水画尤如宏钟大吕发出了声音,撼人心魄。李可染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他的确怀抱着一颗“为祖国山河立传”的赤诚之心而创作,因此在他的画中有一种崇高感,令人敬仰。李可染与黄宾虹,傅抱石相比,的确缺少了些文才和灵气,但由于他的“勤能补拙”,后天的勤奋又弥补了他的不足之处,勤于思考,勤于作画成就了李可染的艺术创作。客观地讲,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三人都是互相不能替代的艺术大师,都是世人公认和敬佩的画坛领袖。
          曹: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现在社会上和美术界有多种说法,您怎样看待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王: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理论,现代艺术之所以能在中国的生长,这就说明它已经有生长土壤。现代艺术在中国的产生是应运而生,因为人们的艺术思想需要更多的层面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美术作品往往是人类思想解放的先导,如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人性的解放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诚然,我国的当代艺术的作品真伪并存,有的人是在认真创作和思考,而有的人则是哗众取宠,在编织的白日梦中痴想一夜成名,将画卖出个天价来。这种人有着一种投机的心理,有时不惜丧失人格和国格去取媚于洋人的胃口,在画中恶意丑化和攻击我们自己的中国人,在洋人赏给的大洋中沾沾自喜,自吹自擂,这是一种文化上的悲哀。当然那些在认真研究世界各国艺术流派和创作思潮的当代艺术家是可敬可爱的。因为这些人是为了艺术本身的发展而甘当铺路石或探索者,为了艺术有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未来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还将是长期“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因为谁也无法预知它具体的发展行进路线图。需要指出的是,即中国传统的中国画和书法不必担心它会穷途未路,有着创新精神的一代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古人遗产的同时,总是在推陈出新中展现其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人的主体思想是不会背弃传统的,而现代艺术则伴随着开明的时代而展现出多彩的魅力。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和对立的,它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曹: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和人物画的创作,并且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圈内越来越多的人说王界山有着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和很好的艺术修养,特别在诗词散文及评论中寻找“通感”以滋养艺术创作,它提升了您画中的意境和格调,令人刮目相看。
          王:画画是急不得的一件事,尤其创作的态度要认真,要深信“天道酬勤”,创作之路选择对了,再加上勤奋用功,就一定会走向成功之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7(s)   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