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访谈 >> 访谈库 >>
      分享到:

      一个不知疲倦的人——访中国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叶庆文教授 作者:李齐建 张书彬 刘志敬

        作者:核实中..2010-07-02 14:24:13 来源:网络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我院雕塑家、农工党成员、81多岁的叶庆文教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前,一尊高达三米多的大型雕塑——邓演达像圆满完成,不久将被放置于上海农工党第一次干部会议旧址。为此,我们采访了叶庆文教授。

        艰难从艺路

        叶庆文教授出生在兰溪市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青少年时代,日寇疯狂的入侵,打破了他宁静的生活。年少的他目睹了日寇在家乡的抢淫烧杀,被迫踏上了逃难之路。最初,随学校迁到深山上课,家乡沦陷,学校停办后的第二年,与弟弟转到江西玉山中学读书,不久玉山也落入了日寇的魔掌,兄弟二人便在玉山的深山老林中逃难,贫病交迫,已把叶庆文教授折磨得身瘦如柴,生命垂危,幸有弟弟照料。与他相依为命、生死患难的弟弟积劳成疾,从江西长途跋涉回老家不到三天却突然患病离开了人世。国破家亡、疾病的折磨、痛失亲人的悲痛接连摧残着这个弱冠少年,但没有将其压垮,反而激起了他更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决心。

        叶庆文教授从小喜欢画画,在学校的课余时间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在球场上用树枝画,放牛时在沙滩上画,有空时就到地里挖泥,捏成猪、牛、鸡、羊等。每年的春节更是给他提供了画画的好机会,帮左邻右舍画龙灯上的画、走马灯上的画、屋前堂前的画。在家里他的画受到乡亲的称赞,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使叶庆文教授下定了学习绘画的决心。逃难回家一年后,叶庆文教授又转入了建德高垣宗文中学念书。毕业后,经他苦苦哀求,母亲同意他报考国立艺专。1947年暑假,母亲流着眼泪给了他五块银元和一包干粮,并嘱咐他说:“无论考取与否,都要回来”。进入考场,看着从未见过的石膏像,叶庆文教授出乎意料的紧张,考试也名落孙山。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决定留在杭州另谋出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同乡好友的帮助下,他幸运地进入国立艺专工读,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学习,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考取了国立艺专雕塑系第一名,并获得了奖学金。读书期间,他又经历了丧母之痛,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终于在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从此他完成了学生时代的艰苦历程,正式走上从艺之路。

        为时代讴歌

        因为苦难生活的磨练,从艺之路的艰难,更因为对新中国充满无限的热爱。叶庆文教授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创作尤其是国家的主题创作中,自觉遵照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用艺术表现时代精神,抒发爱国主义的情怀。其作品从领袖人物的塑像、革命历史题材开始,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捕捉和表现时代精神,并逐渐完善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几十年来从祖国的西陲到东海之滨留下了他形式多样的作品300多件。

        为革命导师和领袖人物塑像是对新中国热爱的一种最好表达方式,这也是叶庆文教授的自觉追求。1949—1953年,他先后为马克思、斯大林、毛泽东、任弼时等革命领袖塑像,表现其庄严伟大以及人民对领袖的崇敬。与此同时他还以大量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表现革命先烈的精神及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志愿军像》塑造了一位屹立在北方天寒地冻山头的志愿军形象:一身戎装,表情庄重,直视前方;右手持枪,左手举于胸前,带着人民授予的勋章;身后斗篷随风飘扬,威风凛凛,雄壮而豪迈。而《战斗英雄》、《红小鬼》、《小八路》、《海军胸像》、《行军途中》、《英雄就义》、《抗日战斗》尤其是他主持的大型浮雕《攻打敌营》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者的崇高风范。他还把新社会的新气象熔铸在《庆丰收》、《山东农民头像》、《披着头巾的姑娘》、《雷锋胸像》、《油田姑娘》等作品中,通过人物反应社会之魂,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改革开放后,叶庆文教授创作了《冲刺》、《腾飞》、《夏》、《秋》等一批开拓进取、意气风发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不仅更加圆熟,还采用一些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叶庆文教授最为关注的一项内容。他通过大量的文人雕像,展现历代文化人的精神气质,从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诸葛亮》的沉着、智慧,《骆宾王》、《白居易》的胸中万卷、对国家的人民的关切,《坚决斗争》、《横眉冷对》中鲁迅先生坚定的决心,热烈的爱憎,等等,汇成了民族文化精神的长河。作为一个艺术家,叶庆文教授具有丰富的感情。师生情谊、天伦之乐、至真至性的童真也都展现于他的作品之中。

        主持主题创作项目大都是义务创作,为了能及时完成创作,一些作品的材料、运费往往由叶庆文教授自己解决。对此他感到很正常,因为是为国家和人民而创作,能把作品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是他最大的愿望。前几年,正是抱这一愿望,他把122件雕塑作品和85件绘画作品无偿奉献给了家乡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3(s)   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99(mb)